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7-04 11:15: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俾():使;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易一子________

以束帛________

十年许________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这,这样。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换。:值得。:只是。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内外人莫测从侧面写出他的处事周全。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太夫人荻画地________

教以________

因而抄录________

抄录未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 欧阳修聪明过人           B. 欧阳修刻苦攻读           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 太夫人教子有方

【答案】 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

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白天。:睡觉。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所以选B

故答案为: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用,拿;写;有时;完毕;

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⑷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如:白天。:睡觉。

​​​​​​​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干:求见。沟洫:沟渠。歘():火光一现的样 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自谓可十万________

有土寇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擒。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风清月白    当求于上流

B. 所擒        市鞍马

C. 使试一村      或重泰山,或轻鸿毛

D. 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再啮,石又再转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5)羽冲临死前却感叹曰:古人岂欺我哉!你认为呢?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率领,带领;适逢,正赶上

2)自 /全 /几 擒。

3D

4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读书)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5)我认为并不是古书欺骗了他,而是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紧密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解析】【分析】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年代:清。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会:适逢,正赶上。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

3)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意思都是像这样。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结构助词”/代词。B:表被动/介词,C介词,在/介词,比。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谓:认为。沃壤:肥沃的良田。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

故答案为:(1)率领,带领;适逢,正赶上。

2)自 /全 /几 擒。

3D

4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读书)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5)我认为并不是古书欺骗了他,而是刘羽冲死读书,不能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紧密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识记时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要注意理解,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归纳。

【附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所以说: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又说: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爱莲说》

    【乙】竹似贤 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 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贤:贤者。本:根。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贞:坚贞。之:代词,指竹子。实:充实。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________

竹本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竹似贤,何哉?

3)【甲】文从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________、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4)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

【答案】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

2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

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

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注意的正确解释。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做题时,要先认真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答题。答题时,如果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首选用原文语句,这样更准确,意思更完整。注意别抄写错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要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确定某些段落,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然后分析其写作特色。

故答案为:(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

2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

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

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

【点评】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题目时,难度较大,这就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训练,可以联系所学到的课文进行分析。

5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经日,乃厌倦不堪,绐(骗)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一)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A. 写老父见多识广,他的主意十分好。                   B. 写鲁人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C. 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D. 写愚人只要虚心好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2)(二)这则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是(   

A. 死读书本,只会一叶障目,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B. 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C. 读书必须联系实际,否则就会把事情搞坏。          D. 书不可不读,但不可读得太多;书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写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2)只信书本,不通事理,就会闹笑话,甚至闯祸。

故答案为:(1C2B

【点评】中心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一天下:统一天下。休民:使人民休养生息。

1  文中数践民田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使                        耕?

3)通过选文,可以看出何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多次,屡次

2)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3)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数践民田: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多次,屡次。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译为: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

3)可分析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的动作描写,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等语言描写,即可分析出何泽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故答案为:多次,屡次

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按照现代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结合其主旨进行分析理解。

【参考译文】

    何泽担任了洛阳的首令。唐庄宗喜欢打猎,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于是)何泽(为了劝谏庄宗)于是藏在草中等候庄宗。在马前直谏道:陛下没能够一统天下来使人民安康,却暴敛穷苦的百姓来供应部队。如今田里庄稼将要成熟,为什么要践踏农田来害庄稼呢?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陛下不听我的话,希望你让我在马前死了吧,来让后世知道陛下的过失。庄宗大笑,为了这件事停止了打猎。

7现代文阅读

沙枣

梁衡

    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断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大家在门前的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第二天傍晚我去担水才发现,原来醉人的香味是从不起眼的灌木丛里发出的。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侧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

    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被蚊,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不是人像沙枣,而是沙枣像人。

    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向: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尝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1  作者对沙枣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  作者笔下的沙枣有哪些可贵品质?

3)请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沙浪先是凶猛地到树前,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个粉碎,又被风回去几尺远……(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是哪一类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尾句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案】 1)如:忽视(不在意)——关注(注意)——喜欢——赞美……

2)生命力顽强、香远益清、无私奉献、质朴、吃苦耐劳……

3动词。这些动词生动地再现了风沙到来的过程,表现出风沙的凶猛,突出了沙枣守土固林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高大粗壮,林带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特点,突出了沙枣林防风固沙的作用。

4)表面是写沙枣的香味让人难忘,实际是写沙枣的质朴、坚韧、顽强、奉献等精神品质,让作者难以忘怀,表达了作者对沙枣精神的无限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1)本文叙写大学毕业到内蒙古临河县劳动,对公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去管它”——漠视不在意;在门前空地上吃饭,隐隐约约闻到花香,不解其因——引起关注;参加县里学习班对花香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喜欢;搬到县城中学,再次闻到沙枣的香,沙枣花香,一只漂在我心里——赞美。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结合文章中的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二是能自卫为……三是它能抗盐碱”“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等内容,从沙枣的生命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香满人间等角度来概括作答。

3语句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中的”“突出风沙的凶猛;被撞个粉碎”“被风卷回去突出了沙枣守土固林的作用,语句通过这些动词的使用具体、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风沙侵袭和沙枣抵御的过程。语句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把沙海前的林带比喻为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的高大粗壮,林带的厚重和坚不可摧的特点,从而突出了沙枣林防风固沙的作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文章的结尾句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从表面上看,写出沙枣的香味让人难忘;从深层含意来看,这里的更指沙枣所具有的质朴、顽强、奉献等精神品质对作者的影响深远,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沙枣的赞美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如:忽视(不在意)——关注(注意)——喜欢——赞美……

生命力顽强、香远益清、无私奉献、质朴、吃苦耐劳……

⑶ ①动词。这些动词生动地再现了风沙到来的过程,表现出风沙的凶猛,突出了沙枣守土固林的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高大粗壮,林带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特点,突出了沙枣林防风固沙的作用。

表面是写沙枣的香味让人难忘,实际是写沙枣的质朴、坚韧、顽强、奉献等精神品质,让作者难以忘怀,表达了作者对沙枣精神的无限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细读文本可知,全文以作者对沙枣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本题考查作品形象的把握,注意从文章后半部分介绍的内容提炼即可。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从句子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分析内容,揣摩感情。

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一语双关意义。

8课外文言文阅读

卖蒜老叟

    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做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提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节选自清  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

【注释】睨:龊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句中字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   

A. 久而不去                  B. 但微颔                  C. 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                  D. 奋拳击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能如是乎?

3)《卖油翁》和本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B

2)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解析】【分析】(1B是语气助词,不译,其他三项均为代词。故选B

2)在此题中,要注意叟(老头)、如(像)、是(这样)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人们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卖蒜叟》一文则通过杨二和卖蒜的老人的故事,告诫人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据此理解,找出共同点作答。

故答案为:⑴  B

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道理,然后谈出阅读启示。

【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可爱者甚________

不枝________

益清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 《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 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答案】 1)多;横生枝蔓;远播

2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3C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注意”“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宜:当。众:众多。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3ABD分析正确。C错在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的表述,这篇文章没有运用记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故答案为:多;横生枝蔓;远播

⑵ ①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⑶ 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 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寨答邢词日: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蔽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暗疏:默写。滑稽:巧言善辩。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惩艾():惩戒。囊(nǎng):从前。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勒:编辑。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故虽有强记\而两狼并驱如故

B. 而常废不勤\吾十有五而志

C. 聪明衰耗\结友

D. 庶几此补之\意将隧人攻其后也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之。

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简要说明。

【答案】 1B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3)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解析】【分析】选自《精骑集》,作者:秦观,年代:北宋。(1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都是介词,在。C项,表转折;表顺承。D项,介词,用;连词,相当于。故选B

2)根据句意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可知应划分为: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3)阅读全文,了解大意,可以看出本文是秦观对自己学习得失的一个总结,从文中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可以看出其优点之一是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可以看出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他读《齐史》,中可得出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来提升自我的优点。由此可见作者目的在于以此文来劝诫后人,要勤奋学习,善于吸引前人的智慧,方能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⑴B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普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太大的错误。然而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十天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非常勤奋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每看一件事,一定从头到尾翻寻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等到读《齐史》,看到孙寨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中赞同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许多条,编辑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或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

十余岁________

不可得________

木柿________

据理臆断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

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经过,经历是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2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信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据此,可从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的角度来谈文章蕴含的道理。如: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主观地判断

⑵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12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勋十二转________

赏赐百千________

对镜花黄________

相扶将________

2)翻译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 1)记

;有余

;外城

;同""

2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扑朔迷离

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火伴:即同火的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根据积累并结合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这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4)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木兰的形象,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勤劳;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的形象;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的机敏活泼 。第二问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答题。

故答案为:记;有余;外城;同""

⑵①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扑朔迷离。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答题时只需结合诗句及平时积累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本题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平时积累答出我国历史上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