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有感

发布时间:2020-07-08 22:14:11

读《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有感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先生在105年漫长的人生中,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却始终明媚从容、淡定优雅。我们倾慕她如深谷幽兰的静好,也该追寻她似玉般温婉的缘由。

杨绛先生191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籍江苏无锡。家族世代都是知识分子,虽不是权贵,但却个个秉性耿直,酷爱读书。父亲杨荫杭是一位有名的律师,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学生时学校因伙食闹风潮,一个带头的学生被开除,校方扬言谁跟着闹就开除谁,其他同学都被吓住了,倒是没有参加的杨荫杭站了出来,和那个带头的学生一起被开除了。这种骨子里的正义和责任担当,给了杨绛先生最初的生命教育。

后来,杨父赴日留学,组建励志会,创办杂志,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最后成为了一名刚正不阿的律师。他反对置办家业,他明确地教育子女,说自己的子女没有遗产,教育孩子能够独立。他教育子女要有志气,主张子女自食其力,不能不劳而获。他让孩子接受最严格的教育,觉得只有管束严厉才能让孩子成才。当孩子对某一种东西非常艳羡时,他常说一句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让孩子知足或者自己去争取。这样的父亲,给予了杨绛一颗清朗之心;这样的父亲,必然成为子女最佳的人生榜样;这样的父亲,必然会影响杨绛的生命成长。

杨绛的母亲唐须嫈曾就读于上海著名的女子中学务本女中,做事稳妥,性情温和。她爱看书,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她看《棘心》,发现和《绿天》的风格相似,而苏梅和苏雪林本就是一个人。她习惯每晚记账,清算一天的花销。在丈夫病重却不肯信中药时,她专门买来有胶囊的西药,倒空后把中药塞进去,再重新扣好胶囊,伪装成西药的样子给丈夫服下。她和丈夫让杨绛自己决定赴远读书,只是默默承受孩子远离的痛苦。她在家族中总是本着别人优先、自己有没有无所谓的态度,将一切身外之物看得很是淡漠。这样的母亲,让杨绛养成了一生爱读书的习惯;这样的母亲,让女儿们对丈夫细致耐心;这样的母亲,养成了子女们的好性情,让他们个个都出类拔萃。

父母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父母的和睦开明,家庭的自由民主,让杨绛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养成了好习惯,成就了好人生。即使在那个疾风骤雨的年代,她也能温润如玉,优雅前行。

在这样的父母的熏陶下,杨绛先生学到了最重要的判断力和自控力,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融入生活。

可是——

我看到现在年轻的父母们,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买最好的衣服,穿名牌的鞋子,玩潮流的玩具,但从不肯花心思让孩子去读书,当然更不可能在自己的身体力行之下,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只是在多年后,孩子不愿读书,学习跟不上的时候,轻则辱骂,重则责打。殊不知,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两个问题家长。

我想到多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那件事:一位女教师因为一个男孩子没有写作业,用脚踢了孩子一下,结果这位家长便带着亲戚来到学校,对老师大打出手,以至于没有哪个老师敢再管这个孩子。如此粗鲁的家长,又怎么能奢望孩子温婉如玉,谦谦有礼呢?

我看到一个孩子从懂事起,便被父母安排学这学那,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说,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是对孩子影响对深远的老师。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真的需要不断修炼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最爱的人——

我们的孩子。

读《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有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