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25 14:07:52

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启示

金融理财二班 温慧文 121518220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举足轻重。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化趋势,中国政府推出了多种政策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本文以日元国际化为例子,通过分析日元国际化的进程、失败原因以及经验教训,明确地指出了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启示,最后提出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日元 人民币国际化 趋势

正文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信赖程度逐渐下降,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依赖美元的巨大风险,同时,由于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对外贸易的迫切需要以及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政治话语权等等的原因,人民币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先后推出了各种政策推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包括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双边本币互换、建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等,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我们都知道,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每一次动荡,其背后都孕育着格局转变的契机。19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在经济高速发展前提的下,日本开始了漫长并且充满曲折的日元国际化之路,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属于日元的地位。回顾日本的经济发展,就能发现其与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两者都经历了出口导向型带来的持续经济增长,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并因此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并面临着本币的升值压力。此外,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与现在中国的泡沫经济有异曲同工的处,以上的种种都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与理解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

一、日元国际化的进程

纵观日元的国际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64年至70年代末)1964年日本正式接受IMF的第八条款,承诺履行对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但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并没有给日元国际化留下很大的空间。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日元凭借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崭露头角。但从日本国内来看,日本政府对日元国际化持一种否定态度,甚至采取种种措施加以限制,国际化在这一阶段并没取得实质进展。

2、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根据19845月发表的《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大藏省发表了题为《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的政策报告,正式拉开了日元国际化战略的序幕。其后,由于日本政府在推进日元国际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日本的经济繁荣,日元国际化也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

  3、停滞和倒退阶段(20世纪90年代)1985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国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举行会议,签订了“广场协议”,旨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下调。广场协议后,日元拉开了不断升值的序幕,但是日元的过度升值逐渐引起人们的恐慌,日元持有者纷纷开始抛售日元资产,导致了日元的大幅度贬值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进入“失落十年”。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及长期经济停滞的影响,日元国际化出现了停滞和倒退的局面。

  4、战略转换阶段(1997年至今)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1999年欧元的启动,迫使日本政府开始反省以往的日元国际化进程,更加积极地探讨日元国际化的新战略。自此,日元国际化战略开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

在这四个阶段中,我们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第二和第三阶段,因为这与中国现今的发展更加吻合。

二、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

1、在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不完善的情况下放开资本项目

在正式宣布日元国际化的前后,日本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实质上都是资本项目的开放,如1983年和1984年的欧洲日元贷款业务、1984年的日元汇兑管制放开等,这些资本项目放开是在没有配套金融监管、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情况下进行的,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管制放松等金融改革都是在泡沫危机爆发后数年才开始的,这就使得对外金融的发展以及对内经济改革不同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富余资金从在岸市场流到离岸市场,然后又从离岸市场回流到在岸市场,这些资金再次回流到国内的股票市场和地产市场,进一步吹大了泡沫,扭曲经济。

2、本币国际贸易结算影响力较弱

在上世纪80年代日元国际化的过程中,日元在本国对外贸易中使用的比例太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是贸易顺差国,无法通过贸易赤字的形式对外输出货币,由于本国资源缺乏,进口的产品主要为原材料、能源等,终端产品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强制推行日元国际化,力图在国际化过程中提高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显然是不利的。

这表现在日元结算用于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德国。

日元结算在本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图)

1989年,即日本官方正式宣布日元国际化5年后,日元结算在本国出口和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也只有37%15%。(图)

3、忽视区域化经济合作

在日元国际化进程中,日本忽视了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采取直接货币国际化战略,使其在亚洲区域内政治经济地位不高,亚洲国家对日本缺乏信赖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日本作为当时亚洲的第一大经济体,坐视日元贬值而不向周边国家提供援助,错失了提升日元在亚洲地区影响力的机会,使亚洲各国陷入更加艰难的处境。通过区域化经济合作,而不是单边直接成为国际货币来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更有现实意义的选择。

4、宏观经济政策失效

日元国际化伴随着日本货币扩张,使日本金融泡沫被吹大。日本本应提高利率来抑制资产膨胀,但是在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套汇资金大量流人,使得日元汇率上升产生了重大的压力;若提高利率,必将导致更多的套利资金流人,于是这使得日本中央银行难以提高利率。因此,实际情况是,由于资金供应充沛,日本的利率水平不仅没有上调,而且还大幅度下降。如货币市场利率从1985年的6.46%降到1988年的3.62%。日本此时已经无法完全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调节货币政策,外部的均衡压力已经迫使日本不得不放弃本国经济的需要。这样,日元国际化使得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失效,对调节日本经济丧失效力。

三、日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启示

1、建立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

实施内外分断的战略是导致日元国际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政府在推进日元国际化战略时,并未充分开放国内金融体系,只着重欧洲日元市场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对外发展,使得国内外日元国际化不同步,日元至今仍没取得日本经济相称的地位。由上可知,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现在同样存在着健全国内金融市场的问题。我国仍然实行对资本项目管制的政策,人民币参与的金融交易的活跃度低,并且缺少支持人民币交易的金融工具。因此,中国政府必须把健全国内金融体系放在首位,使国内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同步,推进内外同步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此外,还可进行金融制度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在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期进行诸如银行利率市场化等等的重要改革。鼓励金融业的创新,变短处为长处,从而推进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

2、重视区域经济金融合作。

日元选择直接国际化的路径,而忽略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使日元国际化目标至今仍未完全实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应寻求合作共赢。人民币应选择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到最终实现国际化的路线在我国资本项目仍受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程度较低,通过边境贸易促使人民币区域化,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中国应该首先加强人民币在边境贸易结算计价的比例,逐渐形成亚洲区域内人民币交易结算计价的惯性,使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内的主要官方储备货币。另外,中国还可利用香港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加快推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使之加强人民币区域合作和流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保持汇率的稳定

对内要进一步通过加快收入分配方案和金融体系改革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增加人民币的内在价值。这些改革的推进会伴随着适度的通货膨胀,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要经历的。对外应该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管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和发展已形成人民币流出的正规渠道。

在汇率改革与调整时要不能受制于主要国家的意志去被动调节人民币汇率。在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选择了妥协的态度,严格执行广场协议,结果日元出现了在短期内被动、不可控的快速升值。加之错误的宏观政策调节,结果造成了国内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日元国际化出现倒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中国的汇率和货币政策也将不可避免地受美国和欧盟影响。近年来,西方国家多次向中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2012年美国共和党也曾再度提案,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中国政府在面对国外压力时,应把握好国外压力和国内金融秩序的关系,绝不能牺牲国内金融秩序,使人民币大幅升值,重蹈日元覆辙。只有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稳定,才能为全面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日本贸易会“日元安定化”研究会. 贸易的日元国际化——关于日元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1996(53).

[2] 吴黎明. 浅谈日元带给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启示[J]. 商贸纵横,2007(26).

[3]巴曙松. 人民币国际化从哪里切入[J].金融经济,2003(8).

[4]李建军,田光宁. 三大货币国际化的路径比较与启示[J]. 上海金融,2003 (9)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