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发布时间:2015-08-23 14:04:49

1.多言何益

【注释】

1.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2.子禽(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益:好处。

4.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5.:常常

6.敝:破烂。

7.然而莫之听:可是没有人去听它叫。然,这样;然而,虽然这样,却...

8.观:看,看到。

9.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10.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11.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12.擗(pǐ):同“敝”,困、疲劳。

13.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惊醒天下生灵,纷纷振作行动起来。

【习题和答案】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一直、持久 ) ②然而不听(虽然这样,却 )③以时而鸣:按(时)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译: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说话要说到点子上。

2.说话要看准时机。

4)阅读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是:要适时而言,否则便是废话。

5)成语“口若悬河”中的“悬”,解释为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泻下来一样,形容能言善辩

6)中心思想

道理:唯其言之时也。

分析:墨子就“多言有益乎?”这个问题,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手法,说明了一个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诵读时按图“多言有益乎?”这一问题,从对比的两个方面去理解,得出“唯其言之时也”的道理。

(6)运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修辞手法

【译文】

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启示】

1、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2、人要倾听,知己难得。

2.墨子怒耕柱子

【要点导引】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耕柱子骄傲自满,自以为还有胜过他人的地方,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他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注释】

1.墨子:即墨翟,“子”是“先生”的意思

2.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3.怒:对......感到生气。

4.无:没有

5.愈于人:比别人好。愈:超过,胜过。

6.将:准备。

7.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8.骥:好马。

9.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10.策:鞭策。

11.何故:为什么

12.足:值得

13.责:鞭责,鞭策。

14.悟:明白。

【译文】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驱策哪一匹?”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驱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我对你发怒。”耕柱子恍然大悟。

3.岂辱马医

【注释】

1.:讨厌

2.(qì):屡次,多次

3.:没有人

4.:于是

5.:

6.(jiù ):马棚

7.:干活

8.:

9.:凭借

10.:通“郭”,城外

【译文】

齐国有个不爱做事的人,经常在城墙边和市集中乞讨,城中的人是屡屡讨厌他,没有人给他钱。他于是到姓田的贵族人家的马棚,跟随马医干活而(得到)食物。有人戏弄他说:"跟随马医而(得到)食物,不觉得耻辱吗?"乞儿说:"天下的耻辱之中,没有比乞讨更加耻辱的了。乞讨还不觉得耻辱,哪会以跟随马医干活为耻辱呢?"

【道理】

1.人的职位虽然没有高低,但劳动最光荣。

2.干任何工作没有贵贱之分。

4.鲁侯养鸟

【导读】

鲁侯养鸟是则寓言,反映了一段历史故事。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注释】

: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

鲁侯:鲁国国君

:从前、过去。

:用车子迎接。

(shāng):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

:祖庙。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

以为:用来作为。

(xuàn):眼睛发花

(luán):切碎的肉块。

己养:供养自己的方法

:停止,栖息。

《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

鸟养:喂养鸟的方法

【译文】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于是海鸟(眼睛)昏花看不清楚,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死了。

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评点】

一篇寓言往往有多种寓意,越是优秀的寓言,涵盖面可能越大,寓意可能越深刻。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有的人读了这篇寓言,浅尝辄止,就会率尔回答:是讽刺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这种回答没有错,但总觉得不深刻、不全面、没有与有关养鸟的大背景,即环境与历史联系起来考察。

这篇寓言本来是一篇历史故事:《国语·鲁语》中有记载:"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受到了鲁国的贤人展禽的批评,认为臧文仲是无故加典,非政之宜。庄子把养鸟的主人公改成鲁侯,增加了鲁侯用九韶的乐章和猪、牛、羊三牲盛宴养鸟的情节。这些养鸟的具体情节,在奴隶制全盛时代,也许是本该如此的,但在臧文仲时代,就是 "无故加典,非政之宜",使庄严的祀典成为愚蠢而可笑的了。

人与人,人与物,差异很大。你认为最好的,人家可能觉得不好,甚至可能觉得最差。以己度人,有时是错误的;主观臆断,往往导致事情失败。鲁侯养鸟,过于人性化,把鸟当成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5.耳闻不如面见

【成语解释】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6.大树将军冯异

【注释】

①表识:标帜。②军中号为整齐: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的。③更部分诸将:重新安排各个将领的任务。④光武:指汉光武帝刘秀。

【译文】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文言知识】

说“辄”。它是副词,表示动作经常,相当于“常常”、“往往”、“总是”等。上文“辄引车避道”,意为“常常拉开马车让路”。又,“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它又表示前后动作紧接发生,相当于“就”、“马上”、“立刻”。“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促织》)

文言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