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发布时间:2020-05-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一)
一、
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 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
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你还会背哪些送别诗呢?
3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指导写“孟”和“陵”字。 二、理解课题
1 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 2、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
课件展示: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

1
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 3、交流作者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龄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
三、读通古诗:
1、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
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字。
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 随机纠正字音。
2 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

2
3 出示节奏。 4 齐读。 5 谁来读一读?
6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并结合下面的注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可以先跟同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
5(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有: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尽、唯) 1、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 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师:(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2“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出示江南春图)
3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这美妙的景色,也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首诗。(出示《江南春》,师读一次)
4、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离李白而去。请同学们齐读12句。

3
5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出示图) 生:望那只船
6“孤帆”是什么意思?
7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8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 9、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10)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远影在碧空尽。“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板书:孤帆尽、情永在) 11、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句?(请3生) 12、齐读。
13、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
出示:故人的船渐渐远去了,李白不禁想: 14、小组交流汇报。

4
15、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
1李白在默默地看着好朋友孟浩然离去,诗句在心中喷涌而出,一起读。
2人生离别多,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齐读)
3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这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练习背诵
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留在心中,好吗?那赶快背下来吧!
5、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背。 五、拓展
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

5
十年后,又写了一首《赠孟浩然》,出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缉清芬. 2、一首诗就是一首歌,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五、 作业
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课后,你们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送别诗,感受古人的情怀,体验友谊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出示作业:
1 回家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2 搜集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背一背。 六、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尽 情永在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例:《赠汪伦》
2.请同学来帮个忙,请你把诗题写在黑板上。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板书:送)
4.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5.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小组) 1.指读正音。
2.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质疑问难;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学好拉,自信些—学好拉?好,交流交

7
流,把你学到的、理解的告诉大家。不能保守阿。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1、故人----开口就说“故人”,友情的非同一般,已在这亲切的称呼中显示出来; 2、西辞(明白孟浩然是东下扬州)
3、扩展:拱手言别----老朋友辞别,会怎么说?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
8
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重点体会 “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6.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
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无法联袂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诗友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多么令人神往。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9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孤帆:孤单单的一叶帆。这里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帆”来代替船。“帆”形声字,“巾”表意,“凡”表声兼表意(“凡”是船帆的象形)2、远影:远远的帆影,指帆影远去。3、碧空:湛蓝的天空。4、尽:没有了,消失了。5、唯:只。有的诗书用“惟”,可以通用。6、天际:天边。7、说说两句诗诗意。

8、这两句诗,紧扣诗题中的“送”字,写得充分饱满。诗人用了十分经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最动人的江上送行画面。诗人眼看着孟浩然登上了孤独的小舟,风鼓白帆,船身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但诗人并没有立即离去,他久久伫立江岸,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李白此时会默念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文插图空白处写上一两句话。(拓展)9、想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诵读这两句诗句呢?.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7.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10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 (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回归整体
1、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从诗句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从那些诗句可以体会到? 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3师生互动背诵读。4回顾全诗,归纳升华。a.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b.略读第二首诗。c.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四、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我们学习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下面老师出示的四首古诗,连同课文中的两首诗,都是唐盛时期唐人送别诗的代表作。请大家选择朗读背诵,看谁积累的多。 (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1
1自由赏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5.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6.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7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8.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9.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4.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1)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那今天我
12
们共度了四十分钟,董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双方的神情会是怎样?(2他们会说些什么?心里会怎样想?又会做些什么?

3)当时周围的环境如何? 4)当小船愈行愈远的时候,李白这是会怎样?(5)孟浩然对于这次出行,他会对李白有何交代?为什么此时的诗人久久的伫立不愿离去呢?五、说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 情深意长




13

(完整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