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3-09 14:46:4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怎样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者:苏建华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0
【摘要】基础教育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有潜能的学生也因此而被耽误。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探索方法,进行差异性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体差异差异性教学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后来的学者朱熹认为,因材施教的含义有三层:第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第二,分科教学;第三,各因其材教人。由于孔子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朱熹就将其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所以只有洞悉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方可施以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多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研究分析少之又少,而却致力于学生共性教育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这就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个体差异与人的个性有直接关系。在心理学界,个性有多种定义,一般认为是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功能的结构,它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和能力;个性心理倾向,如个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以及对自我本身的意识等。个性既包括人类共同的特点,如思考、主观能动性等,也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心理特征,即个性差异。个性差异的外在体现就是个体差异。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一个普通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还有90%的潜能。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人类特征与学校学习》中说: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天与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能学会的东西。心理学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都证明学生是有差异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和缺点,比如有学生文科强而理科弱,有的学习不好但擅长唱歌等,一无是处的学生几乎是没有的。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人身上的表现也是不均衡的。显然,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些学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分了快班和慢班,认为这就是因材施教,实际上,结果往往是对快班尖子生给予了厚望而忽视了慢班学生。这不仅让慢班学生备受打击和冷落,更重要的是抹杀了许多学生的才能。很明显,快慢班的设立是在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分析,而是在综合评价学生各学科成绩的基础上,按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高低分层次班,这是承认个体差异但没有合理的去解决,因而只能是一种失败的教学方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还有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的做法,看似是在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但实际上也是一种抹杀学生潜力的做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点,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带动中间生,转化后进生并且不能影响尖子生的进步?这看起来似乎是教学工作中的神话,实际上,只要不懈地去探索实践,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可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差异性教学的新理念,它是指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的教学。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种分科分层的教学形式在山东潍坊的很多学校推行开来,被形象地称为走班教学,它是针对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度和需求,分ABC三个不同层次授课。A班学生程度较差,学习普遍感到吃力,学校一般为A层配备教学和管理能力很强的教师,这些教师德高望重,富有爱心;B班是中等程度学生,配备教学能力强的老师;C班是成绩拔尖、学有余力的学生,相对A层和B层,C层学生自学能力强,对老师没有作特殊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主张自主选层,理性选择,动态调整,不搞行政命令,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高兴地说:分层教学,就是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目前,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上海、北京等许多地方的学校采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差异性教学应该是这样的。它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持续性的发展;它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即使有差异也不足以影响后续发展,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到现有水平上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每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它应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完整的人,教学要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方面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使长处更长,短处变长;它应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为手段,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应坚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及给学生作出示范和榜样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所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再被漠视,承认并尊重它,是教育改革在新时期向教育界提出的新挑战,认真对待它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2]人民日报科教版,2006-4-20.3]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