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4 08:29:42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15—2016 学年 学期)

专业名称 电子、会计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张武彪

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

课题序号

12

授课班级

电子、会计1531

授课课时

1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

课外作业

1、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1.幼虫的洞口

2.幼虫的穴道

3.幼虫出穴后

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蝉的地穴

——四年地底下的生活,一个月阳光中的歌唱

1.蝉的产卵

2.蝉卵的敌人

3.蝉卵的孵化

4.幼虫的活动

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蝉的卵

教学过程

一、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1.表现手法

拟人: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的艰辛,同样也会憎恨像蚋那样专门残害生灵的坏种。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对这个小生物的成长发出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最后一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比喻: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不可能看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说明顺序倒叙(幼虫→成虫→产卵→幼虫)

(顺序:卵→幼虫→成虫→生活习性、生理特征)跟记叙文“倒叙”的作用完全一样,是为了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既是重点(蝉一生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又是难点(最不易了解),并使行文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二、语言准确明晰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为了科学地说明蝉的生态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第七段“臃肿”,言其肥大而笨,写出它的形态,因其大故能贮满汁液。“肥重”,言其重,因其重,故能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第八、十、十一自然段“把握”、“钩住”、“挂”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蝉的脱壳的过程”。“把握”:紧紧抓住。“钩住”:像钩子一样挂住。“挂”:吊在上面。

第二部分第十二段“寻觅”、“寻找”、“找到”分别写出了天冷找地方藏身的情况。这三个词语都有“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口语色彩更浓。

2.语言准确、平实

第二段中说:“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道路”前面的一个限定语“阳光曝晒”正写出蝉的特性“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阳光曝晒”不能写为“阳光充足”,“曝晒”限制在炎热的夏天。拿蝉的脱壳过程和孵化过程来说,文章都写得很清楚,“开始”、“不久”、“最后”、“以后”这些时间词语,正写出其过程的进展。

本文的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分析: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

从全文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看,是按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再从成虫产卵到卵孵化成幼虫——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地穴是按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先说地穴的位置、外部形态和特征,再介绍内部结构和成因。介绍幼虫脱皮过程又是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

第二部分“蝉的卵”,总的是按对事物观察进程的顺序介绍的:先写产卵,接写危险,再写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写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又是按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

综上所述,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二、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文学色彩。

这篇文章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法布尔科学小品的特色:在准确、科学的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以富有诗意、饱含感情的文笔,生动活泼、形象风趣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向读者展示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

例如,文章在介绍蝉的幼虫做隧道的时候写道“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只要有一些好天气,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在作者笔下,蝉的幼虫——这小生灵所表现出的勤劳和智慧是多么可爱!又如,读了“蝉的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对其“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不禁扼腕叹息,同时对那“不怀好意”的蚋产生切齿的痛恨。再如文章结尾段,作者用富有诗意的笔调总结蝉的一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继而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读到这里,再回顾全文,哪位读者不会产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呢?

一、指导学习

本文篇幅较长,但写得生动活泼,指导自学时要求:(1)仔细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编结构提纲;(2)把自己认为观察最仔细、写得最生动的段落画出来,准备相互交流;有些字词查词典,能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如:粘、孵、鳍、蜣、蚋、墁、钹、罅隙、喧嚣、顾忌、幸存)

二、编写结构提纲

1.研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课文用小标题分为两大部分。《蝉的地穴》第1段是文章的开头,交待作者有一个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的环境,这样就自然地转入对蝉的生长过程的说明。《蝉的卵》最后一段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对蝉的一生进行总的概括,表达了作者赞颂的感情。

可以启发学生研究开头一段的写法。照原文,第一句跟后面一句接得不很顺,最后一句跟第2段开头衔接也不够紧密自然。能不能改得文理更加顺畅一些呢?

可以试作这样的改动:“每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可是我却因而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2.讨论课文的结构提纲

通过讨论课文结构,使学生明确两点:(1)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但实际上还是按照生长过程来写的,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入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2)在具体内容的说明中,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蜕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三、分析写作特点

《蝉》这篇课文,没有引用什么材料,完全是靠文艺笔调对蝉的生长过程进行具体的、甚至是相当细致的描写,来增强它的生动性。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艺性说明文。

1.请说说你认为描写得既生动又准确的段落。(启发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各抒己见)。

写得生动的很多,如第810段,写蝉出洞有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尤其是第10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又如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

2.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举例说明文中使用准确的语句。

让学生讨论分析下列句子:

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2)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

3)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4)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5)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6)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要使学生明白,准确性是贯串于全文的,这6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很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建造过程,也很清楚准确。)

四、体会观察方法

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准确,关键在作者观察细致周到,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1,第1517段,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知,一边(蚋)是紧追不舍,使读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

2,第1820段,写刚孵出的幼虫是什么样子,幼虫落地之前悬挂在树枝上又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活动,写得活灵活现。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而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3,第811段,写幼虫出土之后从脱皮到变为成虫飞离树枝的全过程也非常具体,非常生动。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