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5-09-10 20:13:58

《百团大战》观后感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团大战》就是为纪念这个而拍摄我是在我院组织的“红色电影展播月”活动上观看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每当观看类似的抗日影片总觉得热血澎湃,特别是看到日本军人残杀我国真恨不得到屏幕中去和敌人战斗。而看完后冷静下来时又总令人深思,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肩上的担子感觉又重了似的!

《百团大战》不仅对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局势意义重大,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样意义重大,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影片的目的是选择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我觉得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生活在和平时期的年轻一代,在这想开放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是西方意识文化的渗透下于近代我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感觉很远,现在没必要记住这些,有时间还不如去看看股市房价实际些更有甚者对当年革命先烈的伟大抗日事迹有质疑的态度,对于这一部分人我觉是愤怒和可怜以及无奈,愤怒他们忘记了耻辱,可怜他们已经被西方的敌对意识渗透而不知,无奈自己明知其错而不能帮他们改正!以前也有类似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但由于其制作质量故事情节太,不但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反而被槽成抗日神适得其反!新拍的这部《百团大战》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日本军官的野心和残忍。片中改变一味的突出我军如何英勇日军如何腐败无能战斗力极其低下反招人反感和历史上日军的战斗力不而是通过日军的战斗力基本与历史相符,战争场面极其惨烈我军伤亡惨重才衬托我抗日的英勇的惨烈!同时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加入现代战争片的类型元素让电影《百团大战》抵达好看的观赏层面,这群充满真实感的英雄群像则让电影实现了走心的沟通功能达到宣传目的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妄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年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使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扫荡”作战,故名“百团大战”。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正大铁路为重点,开展交通总破击战(8月20日至9月10日)这次进攻战役于8月20日首先从正大铁路发起。

第二阶段: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9月22日至10月上旬)

第三阶段: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作战(10月6日至12月下旬)百团大战的发动,使日军的部署陷入混乱局面,敌痛感中共军队威胁极大,为稳定战局,巩固其在占领区的统治,日伪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坦克开路,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晋西北地区的反“扫荡”作战一直延续到1941年1月下旬。

中最让我难忘的场面是梁山同志驾着火车和日军的装甲车相撞的画面,为了抢得轨道变轨的控制权,我军和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在那小小的不到两平米的站台上一个叠一个全是致死手都还伸向扳手的敌我双方战士的尸体,夕阳下显得格外惨烈!因为珍爱和,所以我们回首战争

百团大战-观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