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发布时间:2018-06-06 09:36:31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思考题:

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简述)

2.试比较L-D原论与伊氏原论的异同。(论述)

①两种原论②相同相异③相同相异在哪

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

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简述)

创始;泰勒斯—是本原。“科学之祖”

阿那克西曼德:“限者”、“科学抽象论”——”科学抽象之父”

阿那克西·米尼:“”是万物本原,量变——质变。

赫拉克里特:“ 为万物本原、“活说”切皆变,切皆流、常在”、“不能两次踏进同条河流”——辩证法的重要奠基

2试比较L-D原论与伊氏原论的异同。(论述)

L-D原子论

1、原和虚空。原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停运动虚空≠虚无,虚空也是种实存,是原的存在场所。 

2、原的特性:A.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B.既不可产也不可消灭;C.原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本质相同。

3、原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和灭亡,原直线运动发碰撞,聚合则事物形成;离散则事物消失。强调运动的必然性。

伊氏原子论

伊壁鸠鲁的原论与L-D原论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相同点主要表现在对前的继承,差异点是伊对前的发展。

要点:1.始原原与结构原。原有结构,但不可分割。 2.特性:A.看不摸不到的实物粒 B.既不可产也不可消灭 C.原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原性质的不同。(L-D的发展) 3. 运动导致事物的产与消亡,但其依据不同。伊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原因和其他学原理揭示了事物碰撞聚合产离散消亡,把偶然的偏斜必然范畴之中。

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此处可以参考下面一个问题下划线的答案)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

古代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论,探讨天体运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发辩证法的有机统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与演化,与唯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个产发展消亡的过程,从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客观反映,本原与状况实现了统例如“卦”“五”学说。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阴阳交感,后者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发辩证法思想,实现了两者的统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种或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般的概念。

3.猜测性:假设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数学:

毕达哥拉斯:分类、归纳、数形结合。

苏格拉底:演绎方法:助产法、佯谬法

欧几里得:使用演绎推理构建公理化体系

阿基米德:实验方法引入数学

力学: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

其他方面:

亚里士多德:四元素与四因说、生物学成就、方法论成就——三段论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五大农书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思考题

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2.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3.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

4.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5.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是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式最早在意利兴起

2.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哥伦布,达.伽玛,哲伦)

3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

.《天体运论》从天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1哥白尼创立日心说Comperhiens 1473-15431543523,《天体运论》

2日心说的内容:

太阳是宇宙的中,所有天体围绕太阳运

地球在运动,并带着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365624分转周。地球也转,24小时周;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公转,平均周期27.3天;

离太阳近的天体运周期短,离太阳远的天体运周期长

3.日心说的意义:

恩格斯度评价了天体运论,“哥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是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书,日心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天学的范围,公开勇敢的向宗教神学挑战,动摇了宗教统治的根基,解放了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起到了推动作。”

将颠倒了近2000年的地关系重新正过来,把天学建在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为其它科学冲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摆脱然哲学的束缚,纷纷独立,建立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

4.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

布鲁诺宣传捍卫说:Bruno 1584年,发表《论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宇宙是限的,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宇宙是由众多像太阳系的星系组成)1600217日遭火刑。

伽利略宣传发展说:Galelie1562-1642 1632年发表《关于两界体系的对话》

.体构造论》从医学领域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1.维萨利时)Vesarlius1543 体构造论》

2.赛尔维特(西Servet1543年发表《基督教的复兴》提出循环理论。当年遭火刑

3.哈维《心血运动论》

2.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顿“绝对时空观”

时间: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身流逝的,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关,总是均匀不变的

空间:绝对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的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句话,时间,空间绝对不变。

顿绝对时空观的评价

将时空提升到哲学度来分析,体现了很的哲学平和能但由于科学发展和哲学思维的局限,绝对时空观暴露了很多弊端:

①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②否认了时空表现形式的相对性,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随物质的存在及其形式的改变改变,其表现形式存在多样性。

③否认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时间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顿硬性将绝对时空概念强加于不同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使物质运动形式与它的时空概念相致——本末倒置。

3.简析形而上学自然观。

1. 特性:

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切,甚作机器。

上学性:的静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史观

2.原因:

科学原因:然科学发展的整体平不,只有学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其它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由此产了“泛学”的分析法。

法局限:科学研究法的局限,将完整的然界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分别类的加以研究,视其它领域的进展及取得的成就,甚至排斥其它领域的成就,久久之,形成了孤片面的思维式。

③ 阶级原因: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寻找哲学依据,形上学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其青睐,从而产生了很的影响。

4.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过程

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德国医迈尔从理学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从电学、学、热学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理学、化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恩格斯的总结和概括

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度运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先,在机界起作的所谓‘’,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定的度量关系,由种形式转化为种,因此当种形式的定量消失必然有另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种形式向另种形式的限转化”。

意义

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更深刻、全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

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然科学事实,对形上学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然观的产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5.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康德—1735年《宇宙发展史概论》: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吸引与排斥盾,学与热学的有关原理,解释了宇宙天体形成与演化,揭示了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形上学然观上打开了第个缺,为辨证唯物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块基石。

2.维勒的有机化学成就: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论述了用无机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获得有机物——尿素,对形上学孤立片面的观念给予致命打击,揭示了有机界与机界的内在联系。为新然观的产提供了重要根据。

3. 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地球内火山、地震等)和外(风霜雨雪、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合理揭示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深刻揭示了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思想,为新然观的产添新的基石

4.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过程

19世纪40年代,十几位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该定律。德国医迈尔从理学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从电学、学、热学度提出该定律;德国霍尔姆赫兹从数学、理学、化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恩格斯的总结和概括

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度运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先,在机界起作的所谓‘’,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和其它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定的度量关系,由种形式转化为种,因此当种形式的定量消失必然有另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种形式向另种形式的限转化”。

意义

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更深刻、全地论证了物质世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和普通联系之中,不仅揭示了事物的静态联系,进步揭示了事物的动态联系。

使世界永恒运动的哲学论断变为经验的然科学事实,对形上学然观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为新然观的产奠定了最坚固的基石。

5. 细胞学说

两位德国物学家先后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和适于整个物界的细胞学说,实现了物界的统,揭示了不同物间的内在联系,对形上学然观再次给予了重打击

1839年,施莱登发表《关于植物起源的资料》,1840年,施旺发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与生长类似性的显微镜研究》。说明细胞是物构造的基础,物是细胞生长发育的结果。

6.达尔物进化论

1831 环球科学考察,1859 《物种起源》提出以“然选择为中的生物进化论” 达尔、华莱、拉马克——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用生物界所固有的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等盾,解释了物由低级到级、从简单到复杂、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哲学界、科学界、物学界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列宁称赞:达尔次把物学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批判了物种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为新然观的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物进化论)

结语:对如此之多的重科学发现,恩格斯概括道:新然观的基本语已经完备了,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切被当作是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限的循环中发展着的。


第五章 科学技术观概述

思考题:

1.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2.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1.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社会产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1.社会产是科技产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

最早的科学技术主要来源于社会

社会产不断为科技提出新课题,促进其发展

2. 社会产不断为科技提供新的物质

3. 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社会制度的影响

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科技成果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资助和支持,从促进科技的发展,反之则不然。

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的制约作。良好的先进的科技政策能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推动科技发展,反之则不然。

.军事战争的影响:弊于利

① 主要表现在巨额投资刺激科技发展

② 军事战争向科学技术提出急需解决的课题,促进科技发展

③ 能够带动相关科学的发展

三. 哲学的影响

.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和法论的指导

2.对研究成果加以分析

2.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新事实与旧理论的

在理论指导下的科技探索活动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原有理论难以解释的情况,暴露出旧理论的不和缺陷,需要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从把科技研究推向前进。

.不同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争论

1.原因:们观察问题的场观点法不同,对同事物会得出不同结论,可相互补充,相互订正。

2.

①活跃学术氛,加速科学发展。特别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出,造就年轻

②促使们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观点

③相互学习取补短,实现理论创新。

三.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世界的物质同

2. 途径与作

①基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科学理论更加可靠、可信,以此为指导改造世界,能提成功率。

②基础学科与应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向现实的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从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

③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如系统科学)、综合学科的出现有利于科学整体突破全发展。

四. 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既包括继承前的成果、经验和法,也包括继承前留下的难题,吸取前经受挫折所留下的教训。创新是研究者的最追求,创新也是分层次的。提出了前没有提出的新定律新原理称为科学突破;取得的成果使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达到了完善的程度称为重科学突破;取得的成就使整个科学领域发生重大飞跃或创建了种普遍使的新法称为科学命;取得的成就使整个类的思想观念发巨大飞跃称为重科学命。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平: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

专家学者达成共识,科学技术即是生产力,并可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劳动者科技+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管理

类进20世纪,兴起了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原结构理论、分子生物学四理论为标志的科学命,4050年代兴起了以原能技术、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物技术四技术群为标志的新技术命,使全世界的貌和人类生活日新月异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

1.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健康,在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 通过技术新或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到具中,研制出新的机器设备产,幅度提劳动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3. 通过新艺新发明不断扩劳动对象的范围,深化层次,合理节约使原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 管理科学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协调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最限度发挥各功能。

5. 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大作用

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对于政治而言是影响,对于军事而言是威慑。综合国如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


第六章 科研选题

思考题:

结合所从事的专业论述科研选题所必须遵循的有关原则

.什么是科研课题

指经过较、选择加以确定的,精确的科学术语表达的个或组问题。

.需要性原则——目的

1. 含义:体现了选题的的,包括社会需要和科技身发展需要两个方面。要选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以及科技发展过程中矛盾尖锐焦点突出领域中的课题。

2. 如何贯彻:

选题应看是否有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选择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较的课题会得到社会的公认和持,选择了较学术价值的课题,获得成果就能为多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指导。

⻓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技术研究统筹兼顾,有关科研力量的分配,应保持合理结构,人力、物也应合理分配,比例适当。

. 创造性原则——价值

1含义:指选择前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并可以获得预期成果的课题,既包括在科学领域获得新发现新⻅解新理论,也包括在技术领域获得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等。

2如何贯彻:

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以保证研究作的起点高水平旦获得成功就可实现超越。

②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领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学术价值突出,旦获得成果就可为多个学科领域巩固基础、提供指导,应用广泛

③到学科交叉区域或被忽视的无人区域选择课题,此类课题难度较,涉及学科广泛,获得成果能有效推进科技整体发展。

三. 科学性原则——根据

1.含义:选题要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2. 如何贯彻:

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提理论成果的可信程度。

技术、应类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避免研究的盲性,少路,加速研究进程。

. 性原则(现实可能性问题) ——条件

1. 含义:选题应从已经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或经过努可得的条件出发。

2. 如何贯彻:

主观条件:选题必须从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出发,包括:知识平、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语知识等)、研究能(观察能、实验能设计能、创造/新能、表达能等)、个、兴趣及其对所涉及的学科发展状况与趋势的把握等。

②客观条件: 应从已具备的客观条件出发,包括资料(献资料、实物等)、设备、人力资金、时间、相关学科进展,前期研究成果等。

③发挥优势,扬克短,弥补不,保证研究的顺利进

自然辩证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