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1315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科技雄风助腾飞
作者:黄丽娟李瑚
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12年第12
初冬的湘西,魅力无限。山间薄雾缭绕,恍若仙境;公路纵横交贯,如条条丝带,给古老的湘西平添了些许神秘。
便利的交通加强了湘西与外界的联系,各个县市的特色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沉寂的湘西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这个春天能持续多久,如何将独特的风景展现出来?湘西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是后发赶超的法宝。
几年前,科技兴州的发展战略被州委、州政府提上日程,利用一切条件集聚各类科技资源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政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成为全国推介典型,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相继落户湘西。十一五期间,湘西州科技兴州战略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科技创新成绩单: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5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项,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194.1亿元、利税15.1亿元,分别比期间增长198.15%154.7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率达52.2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并形成了以锰锌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湘西州地处边远山区,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经济羸弱是其先天不足。但如今的湘西州正在一一破解发展难题,科技创新已成为腾飞的一股强有力雄风,借助这股雄风,湘西州正踌躇满志实现跨越式新发展。培育一方创新沃土
近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打出了系列科技创新组合拳,让科技兴州战略成了全州自上而下的一种共识。湘西州科技局作为职能部门,在铸成这股众志成城的创新合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让大家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关键要在全州创造科技创新的条件。在湘西州科技局副局长张远伐看来,为企业搭建好科技创新的舞台,为企业培育一方创新的沃土,他们义不容辞。
在加快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湘西州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厅州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共同实施了20多项科技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更是独辟蹊径,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协调沟通作用,创新了州校科技合作机制,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合作协议200多项,为企业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165项,企业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50项。而作为科技特派员全省试点地,湘西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州从2005年就开始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300多名省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各县区农村和企业,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如今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农业领域扩展辐射到新型工业、旅游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让创新的沃土正逐渐形成,一个个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项目得以申报并实施。2011年,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肖文军率领技术团队与恒远植物生化公司、现代中药开发公司等企业联合申报的武陵山区特色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得以立项,2012年,由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何新波领衔、丰达公司牵头的钒、钛材料清洁生产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并已全面启动。频传的喜事预示着湘西州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正在不断破除,这场产业科技革命已初战告捷。
走产业转型之路
湘西州的科技创新号角已经吹响,但科技创新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产业,换句话而言,走科技创新之路就是走产业转型之路。
湘西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锰矿资源储量位居亚洲第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锰矿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也暴露出诸多顽疾。由于长期无序开采,锰矿资源已经逐步走向枯竭,也给生态环境留下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伤疤,造成了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低端的锰矿生产加工,不仅让企业利润微薄难以生存,更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如果继续以往的产业发展方式,昔日给湘西州带来荣耀的锰矿必将成为阻碍当地发展的最大障碍。
产业转型是时代所需,产业升级则是现实所迫。湘西州审时度势,不惜壮士断腕,全面对锰矿进行整顿整合。2008年以来,对全州1980个锰锌矿洞、175家加工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整治,目前只剩下近20家有一定规模、有较好生产条件的锰加工企业,并组建了年产15吨、全球最大规模的电解锰企业——东方矿业集团。这样大手笔的整治,在张远伐看来是必需的:未来锰矿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坚持走低碳、高端、优质的发展路线,突出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努力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
但要走这样的发展之路,仅靠整顿整合是不够的,依靠科技支撑进行可持续发展是锰矿产业转型的一个新的发展立足点。为此,湘西州组建了湘西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还积极寻求项目支持,20119月,国家科技部授予的湘西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式揭牌。与此同时,对锰矿产业的综合回收利用以及节能减排也日益成了锰矿生产企业竞相追逐的新目标。
以前大家都争规模、拼资源,现在大家比的是如何节约成本,节能减耗,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量。常驻花垣县科信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特派员谢文刚对此深有感触,为实现锰矿节能减耗的目的,他带领公司技术中心攻关成员夜以继日,最终实现了以菱锰矿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原料生产高纯无硒四氧化三锰的产业化,填补了该技术的国内空白。谢文刚算了一笔账,同样生产1吨四氧化三锰,传统生产方式电耗约8000千瓦时,技术革新后电耗仅为1800千瓦时,节约近八成。以年产1万吨四氧化三锰计算,采用新技术可节约电能6200万千瓦时,原矿石2.1万吨,约合人民币4700万元,同时还能减少有毒气体排放。
这样一笔节能减耗的账算下来,政府放心了,企业也安了心,更让他们铁了心继续进行科技创新。只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就能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花垣县科技局局长李念军对锰矿产业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用好绿色生态优势
在湘西州勾勒的科技兴州蓝图中,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地采访时,记者听得最多的是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正如张远伐所说,湘西州的优势在生态,发展潜力也在生态。为此,以现代中药、民族医药、植物提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及以绿色食品和传统特色食品开发为重点的健康食品产业,成了湘西州生态产业发展的两大抓手。
作为湘西州现代中药的龙头老大哥,湖南湘泉制药有限公司在提升湘西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水平方面功不可没。公司主导实施的湘西特色中药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攻克了制约复方丹参片产业化和生产成本高两大技术瓶颈,解决了青蒿素产业化高浸出率、高纯度和低溶剂残留三大技术难题,四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4.86亿元,上缴利税1.45亿元,出口创汇520万美元。这样的技术实力也让湘泉制药有了底气谋取新的跨越,公司总工程师谢新平透露,公司正着手准备上市。
无独有偶,地处花垣县的恒远生化虽然没有湘泉制药的区位优势,但公司的发展触角已延伸至海外,与全球最大的青蒿素采购商瑞士诺华公司及印度IPCA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外医药行业对青蒿素质量、标准要求极高,但恒远生化总经理覃连成认为这些对恒远生化而言不是问题:公司会按照客户的要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成就了恒远生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目前出口量约占国内的60%,产品常常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生态产业的另一个抓手——健康食品加工领域也有了质的飞跃,衍生一县一特色产业的模式。边城醋业、老爹公司、保靖黄金茶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也在不断提高。记者发现,老爹公司对猕猴桃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小小的猕猴桃竟能开发出果王素、猕猴桃祛斑油、果汁、果脯、果籽饼干等4大类30多个精深加工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直叹科技的魔力。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