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新部编本

发布时间:2020-03-31 00:47:27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 上册

20 古诗两首

【课标描述】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7.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9.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为主题,带领学带生们体会互相关爱来的快乐和幸福。本课的两首古诗均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唐代大诗人李白缩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送元二使安西》的诗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这首诗既不刻画酒宴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的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象出当时的场景。选编两首古诗,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身后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借借助字典、工具书,能正确朗读两首古诗。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黄鹤楼、唯见、广陵”等词语,重点书写“陵”字,注意右半部分中间一撇一点不要少。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练习,达到背诵效果。

3.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及图片,理解诗句,品味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借助注释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整体意思,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能够主动积累诗歌。

【学习重点】

借助注释学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整体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句,品味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评价方案】

1、通过同桌两个互相检查词语认读(评价单第一题)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终结性评价)

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单第二题),评价目标2;(终结性评价)

3、通过学习课文,明确注释给出的重点字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评价目标3。(终结性评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语。

请学生自由朗读,交流了解本组课文的学习主题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那么这节课我们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课堂,通过课文来细细品味这人类最为美好的情感。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送别》,欣赏完歌曲,大家知道这首歌名字叫做什么吗?歌如其名,这首歌正好唱出了一曲动人的离愁别绪。伴着这首音乐,我们来一齐读一读两首古诗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两首古诗的题目中均带有一个“送”字,这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送别诗。

由于交通不便,诗人们在离别时写诗送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因此离别诗也特别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诗人李白和白居易的笔下,去感受他们给我们带来的送别之词。

三、交流预习

(1)出示词语,纠正读音。小组汇报时,注意强调读音,再读。

黄鹤楼 孟浩然 广陵 辞别 浥轻尘 渭城 唯独

注意生僻字“浥”的读音。

四、重点探究,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出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齐读题目,谁能从题目当中得知谁在哪里要送谁离开?(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题目当中还剩下三个字,谁能借助注释来说一说“之广陵”是什么意思?(孟浩然到广陵去)通过对题目的解读,我们就明确了事情的地点人物和缘由,大家可真厉害!

2.哪位同学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中出现的两位诗人?(交流李白、孟浩然的资料。)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字读准。单个朗读展示,指导读音。齐读古诗,划分诗句节奏,巩固读音。

2、“故人西辞黄鹤楼”,首句即点出了他们分别的地点——黄鹤楼,在诗中,李白把孟浩然称作什么?故人,老朋友,从这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孟浩然从黄鹤楼离开,是要到——广陵,但是广陵这个地方老师没有听说过,谁能从古诗中得知,这个地方还叫什么?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出示地图,通过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谁能来解释下“西辞”的意思?谁能连词成句,解释下这句话的意思?(我的老朋友孟浩然, 即将乘船往西前往扬州)

3.离别的地点,我们都已经知晓,那时间又从何得知?(烟花三月下扬州)你印象中的三月会是什么样的?(出暖花开、春风和煦、鸟语花香)诗中是怎么说的?(烟花三月)烟花在今天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指什么?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惊艳……)这样的烟花三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呢?(繁花似锦、美艳动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

过渡:在这开满鲜花的阳春三月,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却在此时离我而去,当时的“我”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不舍、难过)纵然有千中不舍、万种离愁,还是难以阻挡分别得事实。

4.孟浩然的船渐渐远去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孟浩然的船)为什么他能确定自己眼中的就是孟浩然的船?诗中哪儿告诉我们?(孤帆)对!孤帆是什么意思?(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是有名的交通渠道。江上可能只有这一只船么?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说明了什么?诗人之间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啊!谁来读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来带着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读一读这一句。

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消失不见了。李白离开了么?没有,他在做什么?哪句诗告诉我们?(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意啊?(依依惜别、难分难舍)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千言万语道不尽离别的伤感,最后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带着这种情感争取把它背诵下来。

五、课堂小结。

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有感情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忆本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重点探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交流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2.指名读课题,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提示借助注释理解使是出使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

3.介绍时代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在这首诗中,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新疆也不是那么近的地区,更何况是在那时候,所以这次出行对于当时的两人来说应该相当难过而悲伤的。

4.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我们再来齐读课题。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强调读准“渭、浥、君、舍、朝”五个生字,注意多音字“舍”,组词辨析。 

5.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划分朗读。指名读,齐读。

(二)抓字眼,明诗意。

1.著名词人苏轼曾经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从诗中你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请拿起笔,在诗句中圈一圈,这幅画都有哪些景物? 

(1)景物:雨、轻尘、客舍、柳 

(2)结合诗句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渭城早上的小雨沾湿了地面的灰尘,旅店笼罩在一片青绿的颜色中,柳树好像焕然一新。)

2.此时的空气一定很清新,柳树的枝条是多么的鲜艳啊,早晨的小雨让客舍旁的柳树更绿了;真是风光如画啊。让我们想象这这幅画面,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3. 这幅画不光风光美丽,还有我们著名的主人公——诗人王维和他的朋友元二。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指名读三、四句。

(1)你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重点引导理解:君、故人。(君是你的意思。故人,结合上首诗的注释,老朋友。)

(2)离别在即,王维向朋友劝酒、他会说些什么呢?怎样劝说元二呢?请带入诗人的角色,来说一说。(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带着这种情深意重再来读一读后两句。

(三)揭诗眼,品真情。

1.王维的劝酒跟普通的劝酒有些不同,你发现了吗?你们都只劝了一杯酒,王维劝元二呢?从哪里知道(更尽——更:再,尽:完。)由此可见,是劝了一杯又一杯啊。为什么劝了又劝呢?猜想一下。(生说,师随机点评) 

2.由这样的劝酒中,你能感受到王维的什么情感?(对友人的不舍、眷恋)王维为什么会如此不舍呢?再次出示地图,标明两地距离,安西距离渭城非常远,就算是坐马车,元二也要走上大半年才能到达,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现在你觉得,王维对老朋友出使安西仅仅只有不舍吗?还有什么?(还有隐隐的担忧)

事实上,世事就是这么无常,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指微诗中一别)竟成了永别。了解到这层史事,再来看这首诗,看到他们的临别劝酒,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份情感,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离别在即,他们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杯中的酒,酒有喝尽的时候,可不尽的又是什么?是王维对元二的深深不舍以及切切担忧,让我们穿越回大唐世界,和王维一起饱含深情地对元二说——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 熟读古诗,达到背诵程度。

三、小结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除了友情,还有亲情、师生情等,课后,在背诵下两首古诗的基础上,再收集一些离别诗,互相朗诵。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孟浩然之广陵 元二使安西

之:去,到 使:出使

依依惜别之情

2古诗两首 课堂评价单

内容

评价方式

第一关

我会读

黄鹤楼 孟浩然 广陵 辞别

浥轻尘 渭城 唯独

同位

互评

准确 ☆

熟练 ☆

第二关

我会写

自我

评价

笔顺正确 ☆

占格准确 ☆

书写美观 ☆

书写姿势正确 ☆

第三关

我会说

4.我会说。

之:________ 使:__________

故人:_______ 浥: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

评价

我能说正确 ☆

我能读通顺 ☆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新部编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