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智库

发布时间:2012-12-02 13:52:27

政治基金会:德国政府与政党的公共智库

发布时间:20121119 10:03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袁峰

我要评论

字号:【 】【打印

  德国是最早建立智库的国家之一,在德国众多智库中,活跃着作为重要政治智库的六大政治基金会。分别是亲近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康拉德 阿登纳基金会,亲社会民主党的弗里德里希希艾伯特基金会,接近基督教社会联盟的汉斯斯赛德尔基金会,亲自由民主党的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接近联盟绿党的海因里希 伯尔基金会以及亲左翼党的罗莎 卢森堡联邦基金会。目前德国联邦议会中的主流政党基本上都有一个自己属意的基金会。

  德国政治基金会的产生与德国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有关。一战后,尽管德国建立了拥有民主政治体制的魏玛共和国,但共和国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19世纪以来的德国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压倒民主主义理念,从民主政治体制中产生了独裁专制的法西斯政权,给德国、欧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反省国家民主政治的曲折历史和惨痛教训,德国意识到了民主政治教育和广泛的政治参与在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建立政治基金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民众的政治素质,推广政党的价值观和纲领主张。

  1925年,遵循首任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里德里希希艾伯特去世后留下的政治遗嘱,德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基金会——弗里德里希希艾伯特基金会。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艾伯特基金会遭到取缔。1947年,社会民主党重整该基金会,使之成为该政党最重要的智囊机构。此后相继又建立了5个与德国其他主要政党有着密切联系的政治基金会,都是政党影响下的公益性机构。其中成立于 1964年,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联邦总理阿登纳的名字命名的阿登纳基金会,与艾伯特基金会并驾齐驱为德国两个大型政治基金会,分别倾向于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与社会民主党。

  政治基金会与政党的重要纽带是分享共同价值观念

  在德国,只要政治基金会所倾向的政党能连续多次在联邦议会中获得议席,就可以获得国家财政资助。罗莎 卢森堡联邦基金会就是 1998年左翼党进入联邦议会后设立的。基金会获得资助的幅度与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的议席数量挂钩。

  由于法律规定在一个政党中担任领导职位的政治家不允许在基金会中出任类似领导职位,所以政治基金会的领导层大多来自所亲近政党的退职要员,理事会主席通常是由该政党的知名代表担任。同时,一些基金会成员也在政党的外交事务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兼职。所以,尽管在法律上政治基金会被赋予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但各基金会的工作都以政党的纲领和世界观为评判标准,在国际事务中除了维护国家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党利益。

  为确保符合公共利益,除了少数来自私人捐赠外,德国政治基金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联邦和州的财政预算。国家支持基金会的经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来自于联邦内政部用以维持基金会正常运作和政治教育工作的费用,二是项目经费。项目资金除了少部分来自于联邦德国外交部,大部分来自于联邦经济发展合作部,主要被用来开展国际合作、政策研究、人才培养和留学生资助等项目。近年来,项目资金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主导智库发展运行的关键。这一方面有助于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有针对性的政策研究,另一方面也便于追踪资金使用情况。虽然项目资金由政府部门拨付,但是德国政治基金会仍保留适当的自主性。有时会出现一些“基金会外交”与政府外交政策不一致的情况,促使联邦政府对外交政策进行反思、修正和调整,这集中体现在政府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政策中。

  德国政治基金会的发展趋势

  首先,政治基金会不仅将公众作为政治教育的对象,也视为影响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群体。近年来,西欧国家民众与政党之间的传统组织纽带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科技力量的发展而弱化,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社会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基金会通过提供内部研究报告来影响少数政治精英决策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在这一背景下,德国政治基金会开始更多地将独立研究或与其他部门机构合作研究的成果通过电视、网络、学术会议、公开刊物等方式向公众开放,将自己影响决策的目标群体从少数政治精英扩大到普通大众,以达到影响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目标。

  其次,政治基金会积极参与推动政党的改革与发展。由于在组织结构和人事上与德国国内权力体系密切相关,政治基金会始终密切关注所属意政党的发展与转型。例如在德国社会民主党陷入选举和意识形态危机时,艾伯特基金会就曾经积极参与讨论,通过专业化的辩论,把政党改革的必要性传递给了各级党员和组织机构、工会和公众,间接推动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纲的修订。

  最后,政治基金会渗透到外交实践中并对传统外交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网络化交往和项目化运作,德国政治基金会在国际上编织了从学界权威到政府高官的稠密精英网络。在全球超过100多个国家开展教育、咨询和政策对话,并驻有长期的办事机构,是德国外交决策的重要预警系统、信息来源和咨询部门。另外,作为非官方组织,德国政治基金会本身是由各种不同利益和政治倾向的基金会组成,宽容度高,社会接触面相当广泛,为德国政府提供了对外施加影响的特殊外交途径,使德国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提供的某些援助更容易被视作善意帮助,而不会被视为霸权主义的干涉内政而遭拒绝。

  德国政治基金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智库建设必须基于本国国情,未必要照搬所谓国际上的通行规则和一般经验。德国政治基金会是具有德国特色的政治智库,是基于对德国近代以来国家建设历史背景的反思基础上的。

  由于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决策,因此必须强调政治智库的公共性。首先,对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国家,大众的政治参与也会水涨船高,民主政治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方面应该发挥政治智库的积极作用。其次,大众政治时代和新媒体的发展要求现代政治智库不能仅满足于成为少数政治精英的幕僚集团,更要注重提高民众参与政治能力,实现政治决策的公共性。同时国家也应该从制度和财政上加强对政治智库的支持。再次,政治智库的公共性还体现在思想的包容性上,也就是说要扩大智库的代表性和活动空间。智库活动也是实现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合法的主流思想意识都应该在政治智库中有一席之地。政治智库则不能满足于静态地反映政治活动历史,更应动态地反映当下社会思潮变化。

德国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