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发布时间:2013-12-11 02:16:40

论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从根本上说,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统治地位以后,经济危机总是有规律地、周期地发生,使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恶性循环之中,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医治的病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新的不平衡,由于资本主义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加强,使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某些较为明显的变化,造成爆发危机和干扰危机进程的各种因素并存的局面,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总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形成了同期性危机和非同期性危机交错发生的局面。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表现为同期性的重演,危机的爆发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大体上趋于同步,爆发时间和周期长短无明显差别。从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直到二战以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变化不大,次数也大体相同,表现为同期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同期性危机和非同期性危机交错发生的情况。

例如: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1952年,第二次是19571958年,第三次是19641969年,第四次是1973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1982年。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美国另两次是19531954年和1960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1962年和19711972年的危机。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等也出现明显的非同期性。可以看出,其中除表现明显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外,其余都是属于非同期性的或部分国家同期性的危机。因此,与战前不同,同期性与非同期性交错发生,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新特点之一。

第二,经济周期出现了形态上的变化,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在某些方面也有所减轻。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由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采取了一系列反周期措施,如在危机和萧条阶段采取膨胀性政策,在复苏和高涨阶段采取紧缩性对策等等,使经济危机的周期发生了变形。具体表现为:(l)危机过后的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不够明显,界限不清。(2)萧条阶段不明显以及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的时间缩短。从表现形式看,整个周期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组成的。(3)高涨阶段经济增长无力,有时出现曲折和波动,呈下降—回升一再下降或几次下降与回升互相交错的周期形式。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形,使战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冲击相对减弱,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如战前严重。具体表现为:1)从生产下降幅度来看,战后较战前为小。(2)从失业率来看,战后也未达到战前三十年代大危机时的严重程度。(3)从广度来看,战前发生生产过剩危机时,常常同时发生货币信用危机,而战后未出现这种明显的货币信用危机。

第三,战后经济危机周期有缩短的趋势,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比战前较为频繁的非同期性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大体上每隔10年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二战以前,危机周期有所缩短,差不多每隔78年爆发一次。二战以后,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多次受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具体表现为:美国(1957195819691970.19731975,19791982等),日本(1957195819651973197519801982等),法国(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等)等等。因此,我们认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稍有缩短。

第四,经济危机的策源地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1857年爆发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起,直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都是起源于当时经济最为发达或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等。而在1997年,却是由一个小小的新型工业化国家—泰国爆发,进而席卷整个亚洲,甚至波及到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

第五,从20世纪70年代危机时的通货膨胀转变为全球性通货紧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经济停滞与高失业率并存;另一方面是由于石油危机的推动,促成了通货膨胀。“滞胀”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连续10年左右的普遍现象。而发展至今,由于严重的生产过剩带来了全球性的通货紧缩。为应对此问题,发达国家已纷纷转向适度放松的政策,将重点从抑制通货膨胀转向缓解通货紧缩和减少失业率,例如:日本银行将再贴现率从0.5%下调至0.25%的极低水平等。

第六,由单纯的生产过剩转变为生产出口与虚拟财富的双重过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危机表现为世界市场上的生产和出口过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全球经济危机,说到底都是由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过剩引起,而根本是由于美国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又相对缺少金融监管,导致基础货币异常增长,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极度扩张,金融货币的创造能力过度强化,证券化资产增长非常迅速,最终导致虚拟财富过度膨胀,诱发次贷危机,形成金融危机,再殃及其实体经济,产生经济危机,再通过“蝴蝶效应”,像海啸一样迅速波及全球,酿成了全球经济大危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形态,周期性,周期,发源地,市场通货及过剩形式都出现明显变化。通过对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的研究,于我们分析世界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