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22 11:49:10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中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良知能知对错,知善恶。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制胜决断,了然于心。
儒学在西汉得到重用,魏晋南北朝时佛道二教盛行,唐代韩愈重新重视儒学(儒学只有在大一统时代才有力量),赵匡胤重视儒学,但是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将保守派赶到洛阳。正是在洛阳,程颐程颢等儒学家放弃了儒家知识分子一直坚持的谈实际问题的作风,谈起了天道和人性。程颐程颢师父是周敦颐(爱莲说作者),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太极图说》的起点是“无极而太极”的宇宙本体论,其终点则是“主静立人极”的封建伦理观。“无极而太极”一方面,“无极而太极”,说的是无极虽可名之为无,但无中涵有,其名为太极。因此,无极不是绝对的空;另方面,“太极本无极”,说的是太极虽可名之为有,但有本于无,其名为无极,这贯彻的是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哲学路线。“主静立人极”在自然界,万物(“万”)与太极(“一”)各有其应处“正”)的地位;在社会上,统治者(“大”)与被统治者(“小”)也有其不移(“定”)的等级(被周敦颐神圣化、绝对化了的无形无象而又最高最初的“太极”,归根到底是为宋代有权有势而又至尊至贵的封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程颐程颢从无极理论中抽出“理”和“道”各成一家,与师父周敦儒都强调“灭人欲,存天理”。后来朱熹继承
了程颐的思想,陆九渊继承了程颢的思想,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理学家名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后来王阳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物。如何学习王阳明心学:第一立志,第二勤学(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品德,第三改过,第四责善(劝诫自己的朋友向善)
王阳明认为人人皆有良知,只不过有些人的良知被遮蔽了。所以要做到格物致知,去除遮蔽。王阳明不强调灭人欲,即七情六欲。程颐朱熹强调灭人欲,最好能做到无情,方法是静坐。而王阳明强调的是七情即意之动与生俱来,我们应该做的是顺其自然,用良知清醒地认识它们,不被它们控制。对任何事都不执,因为执着就是过分认真,就过了,而过犹不及。人生最难的就是要做到过和不及的中间点,谱。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都强调人应该追求天理即良知,因此都推崇格物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是向外求,而王阳明的是向内求,即起正念,致良知。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朱熹是问题没来之前就想学习外物,希望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探究,从而不停地得到各种各样的天理来弥补内心的不足。而王阳明是问题来了以后,起正念,再去用心学习,最后致良知。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认为这里的恶就是过和不及而善恶不以外界评论而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