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故事》 之一

发布时间:2019-08-24 02:27:02

《纸的故事》 之一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678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要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3、会用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

  4、能说出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时间:2--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从整体了解课文。

  2、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学准备:可以用.课件让学生带字典

  教学过程:

  学前预习:

   1、预习课文,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词等

   2、预习字词:写好偏旁、字典页码、注好拼音

   3、布置课前查纸的资料

  一、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了解学生

    问:你知道纸的哪些知识?

    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

    B、和课文差不多

    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

   2、自读课文,划句子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

    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有选择的请几个反馈

   3、再读课文

   (1)对刚才还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读读熟

   (2)齐读课文巩固

   4、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A、完成课后练习3

    B、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纸的发展过程。

    C、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发展过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时间不够可挪后)

   1、给生字确定部首,有困难的: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老师或请会的同学示范,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字--字典正文。

        对絮和且进行练习,讲清独体字的偏旁确定(起笔)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4、查自己的名字进行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够掌握纸的发展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理解的基础上能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2、出示检查: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对的要说

   3、问:同学们,像刚才你们这么多人都同时说了,这种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说明?(异口同声)写词检查

    浙江省博物馆希望我们班能推荐一批小讲解员,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参加。我们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关于纸的历史。

  二、学习1--5自然段

   1、掌握内容

    我们先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

    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词填表(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纸的代替品 特点 劳动人民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根据课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丝绸--方便,贵--买不起)

   2、试讲

   A: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书是用(    )做的,很(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   )上,这样就(    ),可是这样的书(             )。

   B:可以自己组织书上的语言。

   C:在自己组织语言的基础上,可以补充知识。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三、学习6--8自然段

    刚才对于纸发明以前的讲解都能符合要求!现在我们要来讲一讲有点难度的内容,那就是纸是怎么发明的。

   1、掌握内容

    读课文,填表:

哪个朝代 用什么做 特点 谁发明的 又称什么纸 

     

       

    反馈:校对 问:为什么把东汉的纸叫蔡侯纸?

   2、试讲

    我们已经把要讲的内容都掌握了,那么讲的时候最难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

   (1)自读7-8自然段

    问:你读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自由说)

    提示:1、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自豪?

       2、我们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学生边说就边读好这些句子。老师可以示范。

   (2)齐读7自然段

   (3)请你说一句赞叹我们祖先的话,并写下来。

   (4)试讲

    A、按照课文(78):那么纸是怎么发明的呢?--

    B、按照课文(7)加自己赞叹的话

    C、用自己的话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四、两个内容合在一起说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完成相应练习

  2、扩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比较组词

     图 圆 异 导 豪 毫 洲 州

   2、加部件成字组词

     糸--絮、紧、紫、累、系

   3、听写

  二、巩固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

   2、指名读

     对提示语进行补充:林玲(  )地问

     对提示语进行替换:林玲瞪大了眼睛说--林玲(  )地说

   3、男女分读

   4、齐读

  二、课外扩展

   1、收集各种新型的纸张(课前准备)

   2、四人小组交流

   3、进行自我介绍

  三、写一段号召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造纸需要大量的树皮,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现在请你写一段让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200395]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只白鹤》的教案

  【 教学过程】

  一、 初读文,练说话。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三只白鹤》。认真看老师写的字,左右结构,鸟字旁。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 标清 自然段的序号。

  师:哪组小朋友愿意读书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

  师:请小朋友再读文,想一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只白鹤埋鱼,记地点,找鱼的事。)

  师:如果你能用 ……接着……最后……” 这种句式来说就更好了。

  二、 质疑。

  师: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提几个问题吗?

  归纳为三个:1、为什么埋鱼?

  2、怎样记埋鱼的地点?

  3、第二天,哪只白鹤找到了鱼,为什么?

  三、 细读,交流探究。

  1

  师:同学们提出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你就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

  2 交流。

  A.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见解,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B. 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采用填空的形式。

  C. 第三个问题,教师总结:太阳和白云的位置不固定,而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里是固定不变的。

  3 探究。

  A. 假如河边没有那棵柳树,第三只白鹤能想出别的办法吗?

  B. 找不到大鱼的白鹤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四、 总结。

  师:这篇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读文——质疑——读文——解疑,自己就学会了,真棒!

  【板书 设计

  14、三只白鹤

  埋

  1 太阳底下

  记 2 白云下面——

  3 柳树旁边——

二年级语文.教案:

《骆   羊》

执教:情在天涯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教育学生能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养成以别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贴画。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请大家看黑板上的两幅图。(请同学说说这两幅图都画些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5课《骆驼和羊》(板书课题)

3、学生读课题,质疑。

   (高好还矮好?它们是怎么样辩的?……

(二)新授

1、打开课本第15课《骆驼和羊》,边读边想这两幅图与课文中的哪一段相符?(指名答)

齐读第一自然段,勾画找到骆驼和羊争论的是什么?(高好,还是矮好?)              

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a、双方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抓住重点词语,也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要提出高好在哪儿,矮为什么不好?矮好在哪,高为什么不好?)

下面先请骆驼方的同学先阐述自己的观点。(边说边板书)

下面我们请羊方的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边说边板书)

b、你们已经充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那么你们双方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呢?

c、为了更能充分说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你们能不能来演一演你的观点呢?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朗读。

学习课文第四段。

那么你们说的都对吗?我来评评理。(教师读老牛的话)

a、学生体会理解。让羊的一方说一说高好在哪儿,让代表骆驼的一方说说矮好在哪儿,再说说自己的短处。

问:骆驼和羊你们现在觉得是高好还是矮好呢?(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

b、理解:长处短处要在学生归纳时理解。

c、指导学生朗读老牛的话。

质疑:听了老牛的话,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5、骆驼和羊

           骆驼图(高好)                           羊图(矮好)

(优点)长处:吃到树叶 (一抬头就)          吃到草(大模大样)

(缺点)短处:吃不到草(跪下、低、钻)   吃不到树叶(抬、扒、伸)

二年级《骆驼和羊》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学习:在思考感悟中明理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我必须去》的教学设计

永泰小学 陈艳丽 执教 区教科所 于世忠 评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马戏动画片入手,让学生把自己特想亲眼看小动物表演的心情用一句话说出来,从而引出李丹特想看马戏这一心理活动,然后抓住重点句李丹为什么事犹豫了?直插文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抓住李丹与爸爸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李丹在两件事不能兼顾时矛盾心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展开讨论:李丹到底该怎么做?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辩论、理解,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抓住李丹内心想法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使学生在朗读体会中受到教育,明白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讲信用,否则就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补充词语,揣摩人物内心,自主阅读,产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升化认识。文后的问题是: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会使孩子们的思维受到课文的影响,大多会说自己和丹丹一样……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李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悟出:李丹是什么样的孩子?可老师觉得这样的选择对李丹来说多少有点遗憾,聪明的你能为她想一个既能看马戏又能为爷爷奶奶表演的办法吗?制造矛盾,激活发散思维后,则需在引导哪些办法(推迟表演的、请假等)失信了,哪些办法(用录相机拍马戏、请爷爷奶奶看马戏表演等)守信,哪种办法是最合适的?最后回归到我必须去”——“不能对老人、同学失信的主题已在孩子心中播种下了讲信用的种子。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讲守信故事,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人,在辩论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读诚信格言,使学生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学知识,学做人。

  3、推荐同题文章《岩石上的小蝌蚪》,读后谈感受。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提升阅读能力。

  [评析]

  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教师扣住诚信教育,通过学文,重在明理。值得肯定的是,通过读文,教师将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争论,这种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在自由的表达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倾向,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一争论的过程本身为学生情感态度提供了提升的平台,这是本节可最大的意义所在。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朗读诚信格言和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为人守信道德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积累中形成,在训练中形成。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马戏表演引入,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后,教师没有马上转入正文,而是利用学生的关注点,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学生说了几句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几个人都用了非常这个词,能换个说法吗?。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环节,正体现一名语文教师的特有素养,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的训练。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得到体现。去敬老院还是看马戏,两难的选择交给学生,在这种融情与理、个人与他人、享受与责任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中,学生需要在思考、辨析、选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没有受外在因素影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提出不同意见。争论中,学生提出给人欢乐自己也快乐具有较高价值判断的结论,实在是精彩之笔。在争论不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敬老院爷爷奶奶立场上想一想。引导学生从另外角度思考问题,这本身就是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有无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开放性的启示,使学生提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后,教师用一句李丹是怎么想的呢?及时将学生的视野引到课文内容。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争论,重在争论的过程,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提高思辩能力。教师不必过于追求统一的答案。另外,拓展应建立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是课文内容的有机延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应建立在有效反馈的基础上来判断。缺少这个过程,拓展的衔接就缺少自然之感。

>语文学习:在思考感悟中明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我必须去》的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在思考感悟中明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我必须去》的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纸的故事》 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