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5-03 05:44:33

第 一 部 分

总 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使其成为,实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我院部分学有所长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而确定的,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主要适用于运动训练课。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有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大学生以上等级比赛的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能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体育事务并能发挥骨干作用。

四、课程设置

1.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我院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1学分,本科学生总计4个学分,修满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校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打破系别、班级、男女生界限,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锻炼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4.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重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播。每学年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学时不少于10%,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5.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训练,纳入运动训练课管理。平均每周训练不少于两次,根据出勤和完成训练比赛任务的情况给予学分。

五、课程结构及内容

(一)课程结构

我院体育教学继续采用“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课程模式。

1.课内教学系统

基础专项课: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采用专项课的组织形式,选用基础教材并辅以专项基本技术教材的方法。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学习基础知识、锻炼方法,增强体质、提高体能为主要任务。基础课教材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能的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为主要内容。

专项提高课:为二年级已达到基础专项课标准的学生开设的必修课。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专项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主要任务。

2.课外锻炼系统

俱乐部活动课:为1—2年级学生开设的活动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介绍新型体育项目,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和自学、自练、自我组织竞赛活动、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为主要任务。

运动训练课:为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开设的专项提高课。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为主要任务。

(二)课程内容

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健身性和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1.基础专项课:

理论部分: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章节、专项理论部分内容

实践部分: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手球、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搏击、体适能等专项的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和体能的方法为主要内容。        

2.专项提高课:

理论部分:基础理论和各专项理论。

实践部分:足球、篮球、排球、网球、手球、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搏击、体适能等专项的基本技战术为主要内容。

3.运动训练课:运动特长生和院级运动队训练。

4.俱乐部活动课: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太极拳、健美操、跆拳道、绳毽、轮滑等俱乐部活动与竞赛。

六、课程教学管理

(一)选课程序和管理办法

1.学生入学后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一项适宜自己锻炼的项目进行学习。根据我院场地、器材和师资情况,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网球、手球、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拳、跆拳道、搏击、体适能等专项班,每班人数限定30人左右。

2.学生每学年可以重新选项一次,并允许跨年级选课。开课两周之内,允许调换专项,中途不再办理转换项手续。但每学期初允许在本专项的基础和提高课进行层次调整。

3.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每学期选择1-2项适宜自己锻炼项目,参加课外俱乐部活动。课外俱乐部活动课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管理。

(二)课堂管理

1.上课时间:上午10:10-11:40;下午2:00-3:30;运动训练、俱乐部活动课:下午4:00-5:00

2.按教务处下达的课表,到各专项班指定位置上课,教师和学生不得迟到早退。

3.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课,调整教学计划必须经过教研室主任批准。

4.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内教学和课外俱乐部活动课的考勤制度,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等进行评价,写好课后小结。

(三)考核内容与方法

依据课程目标和我院“课内外一体化”管理要求,体育为考试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各专项课,制定相对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由任课教师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考核。体育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学期综合成绩合格获1学分。

1.课内教学系统占全部考试内容的60%:其中所授教材技评、达标占40%;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占20%。

2.课外锻炼系统占全部考试内容的40%:其中锻炼效果占20%;早操和课外锻炼出勤占20%运动训练课根据出勤、表现及运动成绩由教练评定成绩。

3.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考核,不仅包括《理论教程》的开卷或闭卷考试,而且将制定课外锻炼计划;准备活动以及体育游戏的创编;竞赛组织和裁判实习等纳入考试内容。

4.课外系统中的早操、课外锻炼出勤考核,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参加相应的俱乐部活动,每学期每人出操39次,课外锻炼24次,缺勤超过15%者,本学期课外锻炼为不合格。

5.课外系统中的锻炼效果考核,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主要内容。每学年测两次,第一学期进行耐力跑测试,第二学期进行健康标准六项内容测试,以检查学生锻炼效果,按测试得分换算出具体成绩。

6.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评相结合的方法,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将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与运用能力、学习态度与行为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7.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每学年进行一次。采用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部考核组评议的方法。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态度、教学科研能力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课程目标贯彻的是否全面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8. 体育课程成绩统计。每学期结课后两周内,教师完成本专项学生的成绩统计和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统计以及成绩输入工作。成绩册及时上缴到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审核无误后,上报教务处和各系办公室。

9.学院规定,课内外一体化所确定的学分,学生在毕业时未达到者不准毕业。凡体育成绩不及格,补考后的成绩,只评及格与不及格。学生每学期缺课1/3以上者,不予补考需重修。

七、各类课程基础理论教材纲要

(一)体育意识的培养

1.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2.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3.我院体育课程的目标和管理要求

(二)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1.健康的概念及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2.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3.增强心肺功能的途径与方法

4.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5.体格强壮及增加肌肉力量的手段和方法

(三)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1.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方法

(四)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

1.体育锻炼的社会价值取向

2.体育锻炼的社会适应性培养

(五)体育运动与营养

1.大学生的营养特点及补充

2.合理营养的原则

(六)体育保健与卫生

1.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置

2.常见的运动性疾病预防与处置

3.体育锻炼中的安全与卫生

(七)各专项课基础理论

1.各专项项目简介,锻炼价值及意义

2.各专项基本技术、战术理论

3.各专项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八、课内系统各项教材时数分配

部 分

内 容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学时

%

学时

%

基础理论部分

1.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专项课理论知识

8

11.11

8

11.11

实践部分

1.身体素质练习方法

2.专项基本技术

3.专项技战术

4.专项锻炼能力

52

72.22

52

72.22

体质健康 测试

1.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

2.中长跑测试

8

11.11

8

11.11

机动

补考、补测

4

5.56

4

5.56

合计

72

100

72

100

注:1.基础理论内容,采用室内集中讲授和实践课中传授相结合的方法。

2.体质健康测试,第一学期测中长跑,第二学期测体质健康六项内容。

3.体质健康测试每学年8学时可利用下午4点以后和晚上进行。

九、执行大纲的几点要求

1.教师要全面理解大纲精神,明确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注重教书育人,全面完成大纲提出的目标任务。

2.教研室各专项组要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出单项课教学大纲,写出教学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3.教师要认真备课,课前书写教案,课后写好小结,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

4.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结合,认真进行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测试。

5.教师要加强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指导,严格监督、检查课外锻炼的活动情况并认真做好考勤登记工作。

6.院级代表队运动训练课,要求负责教师制定训练计划,平均每周至少训练两次,并做好训练工作日志和出勤登记工作。

7.课外锻炼与早操考勤统计由体育部和学工部共同负责,每学期第18周分别将统计结果上报体育部。

2007年6月

第二部分

各专项课教学大纲

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主要特征,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体育项目。

本课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四个层次进行课程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为不同层次喜爱健美操运动的同学,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内容。通过健美操学习和锻炼过程,使学生热爱健美操运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科学地进行健美操锻炼,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的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验健美操运动的乐趣,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爱好健美操运动,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达到合格标准。

2.熟练掌握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1、2、3级动作;能够依据健美操运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健美操运动中常见创伤的处置方法。专项技术及能力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标准。

3.依据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能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形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在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并不断提高。

4.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健美操学习目标。自觉通过参与健美操活动来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健美操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表现积极,乐观、勇于克服困难,并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通过健美操的学习与锻炼,不断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具有团队意识,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1.爱好健美操运动,积极参与健美操俱乐部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对健美操的文化内涵有较深认识和理解,并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修养和欣赏能力。每周至少参加两次健美操俱乐部训练,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熟练掌握健美操运动的方法与技能,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技术和能力考核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3.能依据健美操运动的特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掌握检测和评价体质健康的方法,在学年体质健康检测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在运动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具备参加院级以上健美操竞赛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5.积极参与并承担健美操俱乐部活动的组织及辅导工作,成为健美操俱乐部和推动健美操运动发展的骨干力量。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健美操概述、特点和练习要求;健美操的锻炼价值和音乐。

3.健美操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健美操的组织与裁判法。

4.健美操的训练法;健美操的欣赏与评价。

(二)实践部分:

1.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

常用手型:掌、拳、剑指、响指、翘指、造型手等。

头颈部练习:屈、转、绕和绕环、平移等。

肩部练习:提肩和沉肩、绕和绕环、摆肩等。

胸部练习:含、展等。

腰部练习:屈、转、绕和绕环等。

髋部练习:顶、摆、提、绕和绕环等。

上肢部位练习:臂屈伸、摆臂、振臂、旋臂等。

下肢部位练习:踢、弓步、膝的屈伸和绕环、腿的内旋和外旋等。

十四个基本步伐及其变化步伐:踏步(March)、漫波步(Mambo)、一字步(Easy Walk)、V字步(V Step)、单并步(Step Touch)、后屈腿(Step Curl)、侧抬腿(Step Knee)、双并步(Two Step)、交叉步(Grapevine)、向前走(Walk Forward)、脚跟前点(Heel Tap)、脚尖侧点(Toe Tap)、脚尖后点(Toe Back)、依次抬推(Knee Lift)等。

2.基本套路

基础专项课: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1、2级;

跑跳组合(1—2组); 有氧健身组合(1—2组)。

专项提高课: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3、4级;

跑跳组合(1—2组); 有氧健身组合(1—2组)。

俱乐部活动课: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3、4、5级。

专项 训练课: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4、5、6级;自选套路。

3.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掌握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方法。

专项锻炼的能力:能根据专项知识制定个人练习计划;创编专项动作组合。

专项训练和欣赏能力:能科学地进行自我锻炼;能运用专项知识进行评价。

专项组织及辅导能力:能参与组织竞赛活动;能帮助、指导他人进行锻炼。

四、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总成绩60%:

1.技术技评占40%

①考核内容:

基础专项课: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1、2级;跑跳操;有氧健身操。

专项提高课: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3、4级;跑跳操;有氧健身操。

②评定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准确连贯,与音乐吻合有表现力、有力度。

80-89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正确连贯,与音乐吻合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力度。

70-79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正确,能与音乐吻合。

60-69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正确,与音乐基本吻合。

60分以下

不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不正确,不能与音乐吻合

2.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占20%

基础专项课:①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①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②健美操的锻炼方法及创编考试。(实践)

运动训练课:①提交训练日志,写出一篇训练总结。

②健美操的组织与裁判法(模拟竞赛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总成绩40%:

1.俱乐部活动课:

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锻炼出勤占20%:俱乐部活动出勤。

2.运动训练课:

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4、5、6级部分动作。依据训练比赛的出勤、表现综合评定;健美操的组织与裁判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丰富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含于实践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锻炼效果。

2.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法,选定组长(定期轮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我锻炼和组织、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主动团结和帮助他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取模拟教学和考试的方式,将师生角色互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体育鉴赏力。

4.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技能、体能、知识、学习态度、锻炼习惯、能力表现等均纳入考评内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太极拳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体育中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一项体育运动。太极拳不仅具有强身健体,自卫技击的功能,而且还蕴含着了解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奥哲理。本课以太极拳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12、24、16、32、42势太极拳和32、42势太极剑等基本套路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合理的太极拳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本课,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进行课程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发展的平台。体验太极拳教学和训练的快乐。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热爱太极拳运动,积极参与太极拳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周至少参加次太极拳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熟练掌握12式、24、16、32势太极拳和32势太极剑的基本动作技术,具有独立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能力。专项技术和能力考核合格并逐步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能依据太极拳的特点,科学地锻炼身体,全面增强体质。学会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检测评定体质健康的方法。在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并逐年有所提高。

4.初步了解太极拳的拳理和文化内涵,通过太极拳锻炼改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能够切身体验到太极拳锻炼在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觉。

5.自觉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和锻炼,逐步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在太极拳的教学和锻炼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与他人合作,具有团队意识。

(二)发展目标

1.热爱太极拳运动,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对太极拳的拳理和文化内涵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修养和观赏水平。每周至少参加两次太极拳锻炼,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熟练掌握42势太极拳、42势太极剑等竞赛套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在太极拳方面的运动才能,具有代表系和学院参加各级比赛的水平,在技术技能考核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3.能依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练就强健体魄,提高锻炼能力;学会检测和评价体质健康的方法,在每学年体质健康检测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在运动和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以上的太极拳比赛,能够切身体验到太极拳锻炼在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觉。

5.积极参加太极拳社团活动,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在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方面做出贡献。积极承担太极拳俱乐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成为院、系太极拳社团中的骨干。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1.太极拳运动概述、太极拳的特点和练习要求

2.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太极拳与道德修养

3.太极拳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太极拳欣赏与评价、太极拳竞赛裁判法

二)技术部分:

1.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桩功:无极桩、抱球桩、开和桩、升降桩等。

手型:拳、掌、勾手。

手法:抨、捋、挤、按、冲拳、架拳、推掌、分掌、云手等。

步型:弓步、马步、虚步、扑步、歇步、独立步等。

步法:进步、退步、跟步、跃步、并步、盖步等。

腿法: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蹬脚等

2.基本套路:

基础专项课:12势太极拳、24势太极拳

专项提高课:16势太极拳、32势太极剑、32势太极拳

俱乐部活动课:12势太极拳、24势太极拳、32势太极拳(剑)

专项训练课:42势太极拳、42势太极剑

3.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发展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力量等素质的方法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专项准备活动创编、体育游戏创编等

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和学会评价,组织和指导他人进行练习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总成绩60%:

1.技术技评占40%;

考核内容:基础专项课:12势、24势简化太极拳技术动作。

专项提高课:16势32式太极、32势太极技术动作。

评分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动作熟练正确,圆活自然、虚实分明、重心平稳、基本身型良好。

80--89分

动作熟练、圆活自然、虚实分明、重心平稳、基本动作和身型较好或基本动作和身型良好,动作熟练性稍差。

70--79分

动作熟练、但在动作的圆活自然、虚实分明、重心平稳、基本动作和身型方面较差或动作不太熟练,但基本动作和身型较好。

60--69分

动作熟练,但在动作的圆活自然、虚实分明、重心平稳、基本动作和身型方面很差。或基本动作和身型较好,动作熟练性稍差。

不及格

动作不熟练,圆活自然、虚实分明、重心平稳、基本动作和身型很差。

2.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及情意表现占20%。

基础专项课:1.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1.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2.创编体育游戏或专项素质练习方法(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总成绩40%:

1.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锻炼出勤占20%:早操、课外锻炼出勤。

2.运动训练课:依据训练比赛出勤、表现综合评定。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太极拳的拳理和文化内涵,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以及组织和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考核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选择教师、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5. 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习惯纳入考评内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

武术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初级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武术教学训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增强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

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进行课程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体验武术学习和锻炼的快乐。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热爱武术运动,能积极参加武术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周至少参加次武术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熟练掌握初级拳、剑、刀术等基础武术套路;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每学期基本技术及能力考核合格。

3.能根据武术的特点与自身的健康状况,科学地制定锻炼计划,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增强体质;在每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达到合格标准,并逐年有所提高。

4.初步了解武术的发展史与文化内涵。通过自觉积极的锻炼,调节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5.在武术的学习与锻炼中,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帮助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1.能自觉有计划地坚持武术锻炼,并能制定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锻炼计划。具有鉴别武术段位的能力。每周至少参加两次武术俱乐部训练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合格。

2.具有较高武术技术水平,能熟练把握武术套路表演的节奏、劲力与气势表现出来。具有代表院系参加院级以上比赛的能力,

3.能依据武术的特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学会检测和评价体质健康的方法。每学年体质健康检测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积极参加武术锻炼及其有关的体育竞赛活动,在竞技对抗当中表现出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以上的武术比赛。

5.积极参加武术社团活动,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为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做出贡献。并积极承担武术俱乐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成为院、系武术社团中的骨干。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理论教程部分章节

2.武术运动概述

3.武术的特点与要求。

4.武术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1.基本功

手 型:拳、掌、勾手。

手 法:冲拳、架拳、挑掌、亮掌、推掌等。

步型步法: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盖步、插步等。

腿 法:正踢、里合、外摆、弹踢、飞脚、旋风脚等。

2.基本套路

基础专项课:初级长拳、初级刀术基础动作与套路。

专项提高课:长拳、剑术等竞赛套路基础动作与套路。

俱乐部活动课:南拳、刀术(竞赛套路)、初级棍、散打。

运动训练课:刀、剑、棍等(竞赛套路)。

3.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发展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发展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专项准备活动、游戏创编、套路创编。

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学会欣赏和评价比赛,组织和指导他人进行练习。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总成绩60%

1.教材技评40%

基础专项课:

考核内容:初级拳、初级刀。

考核方法:技术评定。

评分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套路非常熟练,动作协调符合规格,充分体现精神、劲力。

80-89

套路比较熟练,动作协调有规格,体现劲力

70-79

套路基本熟练,动作协调劲力方面稍差。

60-69

基本能完成套路。

不及格

套路非常不熟练,动作不协调不符合规格。

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长拳、剑术竞赛套路

考核方法:技术评定。

评分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套路熟练,动作协调符合规格,充分体现精神、劲力。

80-89

套路熟练,动作协调有规格,体现劲力

70-79

套路基本熟练,动作协调劲力方面稍差。

60-69

基本完成套路动作。

不及格

套路非常不熟练,动作不协调不符合规格。

2.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占20%

基础专项课: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体育游戏创编练习(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40%

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锻炼出勤占20%,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出勤。

运动训练课: 教练依据训练出勤、训练比赛的表现和成绩综合评定成绩。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采用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武术运动,并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采用分组教学和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以及组织和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武术套路等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专项能力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考核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

5.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习惯纳入考评内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进行。

乒乓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具有球体小、速度快、球路变化多、趣味性强的特点。长期参加这项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敏、协调、动作速率等运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拼搏进取、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本课以乒乓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能够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和锻炼过程,达到增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实现《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基本和发展目标。

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竞技训练课进行课程设计。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乒乓球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热爱乒乓球运动,能主动关心并观看国内外乒乓赛事,积极参与乒乓球俱乐部的活动,逐步养成健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课外乒乓球俱乐部活动,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中达到合格标准。

2.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乒乓球12种发球技术及反手推挡、正手攻球和搓球的基本技术。能熟练掌握以一般性准备活动为框架的科学的健身运动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在技术和能力考核中合格并逐步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重视自身体质健康,用所学的制定运动处方、检测评定体质健康的方法,科学锻炼,全面增强体质。在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并逐年有所提高。

4.在乒乓球课内外教学活动中表现积极,敢于向困难挑战,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把乒乓球技术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切身体验到锻炼在身心全面发展方面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通过乒乓球锻炼提高自信,改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行为习惯。

5.自觉通过乒乓球的学习和锻炼,逐步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形成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在乒乓球的教学和锻炼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与他人合作,具有团队意识。

(二)发展目标

1.热爱乒乓球运动,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和习惯,对乒乓球的基理和文化内涵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修养和观赏水平。每周至少参加2次乒乓球训练,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较熟练掌握乒乓球各项基本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在乒乓球方面的运动才能,具有代表系和学院参加各级比赛的水平。在技术技能考核中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能依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练就强健体魄,提高锻炼能力;学会检测和评价体质健康的方法,在每学年的体质健康检测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在运动和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以上的乒乓球比赛

5.积极参加我院乒乓球社团活动,主动关心他人,为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积极承担乒乓球俱乐部组织及辅导工作。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乒乓球运动发展简介及锻炼价值。

3.乒乓球基本技术理论。

4.乒乓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乒乓球握拍法、站位与基本姿势。

基本步法:单步、跨步、侧身步。

反手挡球和推挡球技术。

正手攻球技术。

乒乓球搓球技术:慢搓、快搓。

发球技术:正、反手平击发球;侧旋发球;下旋发球。

接发球技术:接平击球;下旋球;侧旋球;侧下旋球。

组合技术:左推右攻;侧身攻;攻两点;搓球抢攻。

专项素质:柔韧、力量、反应、速度及耐力练习。

2、教学比赛;裁判实践。

3、介绍教材:

转与不转发球;高抛发球;下蹲发球;侧上、侧下旋发球;加、减力推挡;下旋推挡;中远台攻球;反手攻球;快拉、快带;滑板球;放高球;打回头;削球;弧圈球;步法(跳步、交叉步、并步)。

(三)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准备活动及发展身体各部分素质的内容。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创编组织素质练习等。

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和学会评价,组织和指导他人进行练习。

四、考核内容与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60%

1.理论、能力、表现部分(占20%)

基础专项课:包括基础及专项理论知识(笔试)。

自行完成准备活动;创编并组织实施体育活动(实践)。

专项提高课:包括基础及专项理论知识(笔试)。

准备活动或体育游戏创编(实践)。

2.技术部分(占40%)

基础专项课:

考核内容:推挡球、正手攻球。

(1)推挡

考核方法:中线或斜线对推计一分钟内累计板数。

评分标准:一分钟推挡球:(对推)

等级标准

技术达标

技术评定

动作质量

击球质量

优秀

90-100

60次以上→100

55-59次→90-99

动作正确,路线准确,失误率低

能够推出良好的弧线和,会运用发力和借力的技巧。

良好

80-89

50-54次→80-89

动作正确,路线基本准确,失误率较低

能够推出较好弧线,有一定的击球质量

及格

60-79

40-49次→70-79

30-39次→60-69

动作不太准确,路线不够准确,有些失误

击球点不稳定,击球质量不够

不及格

30次以下→59分以下

动作不准确,失误率高

击球点不准,击球质量低

(2)正手攻球

考核方法:中线或斜线攻,计一分钟内累计板数陪测者不计

评分标准:一分钟球:(一攻

等级标准

技术达标

技术评定

动作质量

击球质量

优秀

90-100

55次以上→100

50-54次→90-99

动作正确,击球能及时还原

有较好的击球质量

良好

80-89

40-49次→80-89

动作接基本正确,但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肩部不够放松,脚步转动不充分等问题

击球质量一般

及格

60-79

30-39次→70-79

26-29次→61-69

25次→60

动作基本正确,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

击球质量较差

不及格

25次以下→59分以下

能够完成动作,没有掌握正确的击球方法,错误动作明显

击球质量较轻

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发球、接发球、搓球、左推右攻、侧身攻。

(1) 发球

考核方法:共发10次球,正、反手平击发球、正、反手侧旋发球、下旋球

各两个球,成功发球一次给10分

评分标准:

分 值

100分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标 准

10次

9次

8次

7次

6次

(2) 接发球

考核方法:接10次不同性能的发球成功一次为10分。

评分标准:

分 值

100分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标 准

10次

9次

8次

7次

6次

(3) 搓球

考核方法:以连续完成的次数来确定分数

评分标准:

分 值

100分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标 准

30次

27次

24次

21次

18次

4)左推右攻

考核方法:记一分钟累计连续组数。陪测者推对方两角,主测者在左半台推左方斜线,用并步步法移动后正手攻右方直线至对方反手位。推一板、攻一板为一组球。

评分标准:

等级标准

技术达标

技术评定

动作质量

击球质量

优秀

90-100

30组以上→100

25-29组→90-99

技术连接协调,重心平稳,脚步移动正确

落点准确并能适当发力

良好

80-89

20-24组→80-89

能够完成技术组合,运用步法基本正确,动作连贯不够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及格

60-79

15-19组→70-79

10-14组→60-69

技术连接稍差,重心变换欠缺,失误较多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不及格

10组以下→59分以下

技术连接困难,没有掌握正确的交换和移动

击球质量较差

(5)推挡变侧身攻

考核方法:记一分钟累计组数。在左半台,主测者推挡(或快拨)后结合测身正手攻对方反手位。推一板再攻一板为一组球。

评分标准:

等级标准

技术达标

技术评定

动作质量

击球质量

优秀

90-100

30组以上→100

25-29组→90-99

技术结合衔接流畅,并能迅速还原完成下一个组合

控球路线准确,并能适时发力攻球

良好

80-89

20-24组→80-89

较好的完成组合,虽有些问题,但主要的技术掌握较好

有一定的击球质量

及格

60-79

15-19组→70-79

10-14组→60-69

基本完成,击球前的位置和用力集中程度不够

击球质量一般

不及格

10组以下→59分以下

侧身攻技术掌握不好,失误率高、单项技术欠缺

击球质量较差

(6)两点攻

考核方法:记一分钟累计组数。在反手位半台开始,被测者攻球后迅速移动至正手位攻球,然后再迅速回到反手位准备下一次组合击球。左右各攻一板为一组球。

评分标准:

等级标准

技术达标

技术评定

动作质量

击球质量

优秀

90-100

30组以上→100

25-29组→90-99

技术连接协调,重心平稳,脚步移动正确,还原迅速。

落点准确并能适当发力

良好

80-89

20-24组→80-89

能够完成技术组合,运用步法基本正确,动作连贯不够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及格

60-79

15-19组→70-79

10-14组→60-69

技术连接稍差,重心变换欠缺,失误较多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不及格

10组以下→60分以下

技术连接困难,没有掌握正确的交换和移动

击球质量较差

(7)发球抢攻

考核方法:5次测试,被测者进行发球抢攻组合技术演示。

评分标准:

等级标准

技术达标

技术评定

动作质量

击球质量

优秀

90-100

5次成功

技术连接协调,重心平稳,脚步移动正确。

落点台内并击球有力

良好

80-89

4次成功

能够完成技术组合,运用步法基本正确,动作连贯不够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及格

60-79

3次成功

技术连接稍差,重心变换欠缺,失误较多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不及格

2次或以下成功

技术连接困难,没有掌握正确的交换和移动

击球质量较差

(8)搓中抢攻

考核方法:5次测试,被测者进行搓球抢攻组合技术演示。

评分标准:

等级标准

技术达标

技术评定

动作质量

击球质量

优秀

90-100

5次成功

技术连接协调,重心平稳,脚步移动正确。

落点台内并击球有力

良好

80-89

4次成功

能够完成技术组合,运用步法基本正确,动作连贯不够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及格

60-79

3次成功

技术连接稍差,重心变换欠缺,失误较多

击球质量一般不稳定

不及格

2次或以下成功

技术连接困难,没有掌握正确的交换和移动

击球质量较差

(二)课外系统占总成绩40%:

俱乐部活动课:锻炼出勤(占20%):早操及课外出勤。

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专项 训练 课:根据训练出勤表现和比赛成绩等综合评定。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加强课堂组织教学的力度,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建立崭新的体育锻炼观。以教师自身的教育能力感染、带动学生自觉投身于体育健身工程之中。

2.在实践课中开辟理论时段,选择实用价值高、针对性强、学生能看的见、摸的着、课上学、课下就能用的理论教程。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3.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安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练习、自我管理、组织、评价等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教学小组的指导,充分发挥团队教育的互动功能,提倡与人合作,帮助他人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树立客观、公正、正确的评价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足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足球专项课,是在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基础上,以“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为爱好足球运动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本课程是从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出发,打破年级、班级、系别的限制,依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能力,按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运动训练课和俱乐部活动课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学习足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战术的过程;又是培养体育意识、锻炼习惯和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愉悦心理、陶冶情操的过程。通过足球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足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战术,更重要的是能利用其作为身体锻炼的手段,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爱好足球运动并积极参与,具有足球运动的欣赏能力。学生自觉通过参与足球运动改善心理状态,调节自己的情绪,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并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热爱足球运动,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足球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熟练掌握足球运动的踢、停、运球等基本技术,并能完成基本的传、接球配合,具有个人的攻防能力和参加小场地足球比赛的能力。足球运动技术、战术和能力考核合格并逐步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能依据足球运动的特点,科学地锻炼身体,全面增强体质。学会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检测评定体质健康的方法。每学期制定一份锻炼计划,在学年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合格并逐年提高。

4.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文化内涵,通过参加足球运动的锻炼改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能够切身体验到足球运动在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每学年写出一篇心得体会。

5.通过足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体育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培养并形成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在足球运动的教学和锻炼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积极与他人合作,具有团队意识。

(二)发展目标

1.热爱足球运动,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对足球运动的文化内涵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修养和观赏水平。每周至少参加两次足球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全面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并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在掌握基本的“二过一”战术配合的基础上,能完成全队的战术配合,具有整体的攻防能力和标准场地的比赛能力,具有代表学院参加各级比赛的水平。足球运动技术、战术和能力考核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3.能依据足球运动的特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不断提高锻炼能力,全面发展体能,练就强健体魄;掌握检测和评价体质健康的方法。每学年的体质健康检测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在运动和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以上的足球比赛,能够切身体验到足球运动在身心全面发展方面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写出一篇相关的论文或总结。

5.积极参加足球社团活动,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在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传播体育文化方面做出贡献。积极承担足球俱乐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成为院、系足球社团中的骨干。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足球运动概述

3.足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介绍

4.足球比赛的组织工作和编排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球性练习:脚背、脚内侧、脚外侧、大腿、肩、头等部位颠球。

踢球技术: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外侧踢球。

运球技术:脚背内侧、脚背外侧、脚背正面运球。

停球技术:脚内侧球;脚背正面、脚背外侧停球;大腿、胸部停球。

头球技术:原地正面、原地跳起正面头顶球。

防守技术:正面、侧面抢截技术;一对一、一对二、二对三防守。

掷界外球技术:原地、助跑掷界外球。

2.基本战术

局部进攻战术:局部“二过一”战术配合;局部三人进攻战术配合。

整体进攻战术:边路进攻;中路进攻;插上进攻;转移进攻战术。

定位球战术:直接任意球战术;间接任意球战术;角球战术。

防守战术:区域防守;盯人防守;混合防守。

整体攻防战术:半场攻防练习;全场攻防练习;比赛阵型演练。

3.基本能力

足球游戏:网式足球;“斗牛”游戏等。

教学比赛:“五队五”、“七对七”比赛等。

裁判实习:主裁判、助理裁判和第四官员的临场实习。

足球欣赏:观摩比赛;比赛分析。

身体素质:准备活动的计划制定和组织;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育游戏的创编与实践。

体育锻炼:个人锻炼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四、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

(一)课内系统考核占总成绩60%

1.技评达标占40%

(1)基础专项课考核内容:

①脚内侧踢定位球测试

考核方法:采用动作技能与传球效果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

评分标准:

技能评定5分:动作协调连贯1分;部位运用正确2分;力量控制得当2分。

效果评定5分:距踢球点10米处设置三个标志墩,每个间距1米。每人连续踢2次完成测试,根据学生传球击中目标得分累计成绩。踢中不同的标志墩得分不同,中间的标志墩3分,从标志墩空当穿过2分,两边的标志墩1分,传球超出范围无成绩。(如图所示)

②脚内侧连续传球能力测试

考核方法:在规格为4×4m的场地上,二人面对站立于测试线后,在测试范围内连续完成脚内侧的传球,时间为1分钟,记录传球次数,进行连续传球能力的评价。(如图所示)

评分标准:

100分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55次 50次 45次 40次 35次

测试要求:在线内传球、球传出规定范围,不计入完成次数。如遇传球失误,须将球捡回并放置测试线上或外恢复测试。

脚背内侧踢球测试

考核方法:在距踢球点29米处为圆心,9米为半径,并向内依次递减1.8米画5

圆形区域。用脚背内侧踢定位球,以球的落点所在区域的得分评定成绩,每人连续踢3次取最高成绩。(如图所示)

评分标准:由圆心区域依次向外,相应分值为:100、90、80、70、60分。

(2)专项提高课考核内容:

①选考内容占10%(任选其中一项内容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A.直传斜插、斜传直插“二过一”战术组合

考核方法:设防守1人协助,2人一组相距6米,按战术要点完成战术配合两次,第二次2人互换位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评分标准:传球力量和时机 传球准确 跑动插上时机 配合默契

3分 3分 2分 2分

考核内容:B.中路转移边路进攻战术

考核方法:设防守2人、传球1人协助,2人一组,按战术要点完成战术配合两次,第二次2人互换位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评分标准:战术意识 转移球到位 插上时机 接球突破 战术成功

2分 3分 1分 2分 2分

②技、战术实战运用能力(占10%)

考核内容:“五对五”“七对七”比赛

考核方法:分组进行单循环赛决出各队名次,各队根据技战术的运用、团队意识、胜负结果,及所取得名次的运动员等级分配名额,进行自评、互评评出等级,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技术合理 战术得当 足球意识 合作意识 取得名次

2分 3分 2分 2分 1分

2.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情意表现考核占20%

基础专项课: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足球运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习体会)

创编体育游戏或专项素质练习方法。(实践)

(二)课外系统考核占总成绩40%

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内容。

锻炼出勤占20 %,课外俱乐部活动出勤合格。

运 动 训练课:训练比赛出勤和表现20%。

技术技能评定20%,根据场上不同位置的技、战术及运用能力,对不同位置的队员分别进行综合考查。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足球运动的文化内涵,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采用分组教学和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以及组织和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足球战术组合等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依据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和专项能力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考核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

5.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习惯、情意表现、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纳入考评内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以建立学习档案、健康测试、技战术测试、书面表达、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

篮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以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及裁判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侧重实战体验,寓教于乐。通过合理的篮球教学和锻炼,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验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本课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运动训练课、俱乐部活动课、进行课程设计,确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真正体验到篮球运动的快乐。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喜爱篮球运动,积极参与篮球活动,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 较熟练掌握篮球传球、运球、投球等基本技术,学会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在专项技术过级考核中不断升级,专项技术技能和基础知识考核合格。

3.结合篮球运动特点,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每年体质健康测试合格并逐步提高。

4.通过篮球教学和实践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通过篮球的学习与锻炼,不断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具有团队意识,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1.热爱篮球运动,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每周至少参加两次俱乐部活动,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具有较高的篮球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成为院系篮球俱乐部一线队的主力,能代表学校参加市大学生篮球竞赛活动。

3.能依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在每年的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中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4.在篮球竞赛和其他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具备参加院级以上篮球竞赛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5.积极参与并承担篮球俱乐部活动的组织及辅导工作,成为院篮社团的骨干。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篮球运动发展的概况

3.篮球竞赛规则

4.篮球裁判法

5.进攻区域联防及进攻人盯人紧逼防守的战略战术知识介绍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部分:

脚步移动技术:起动、急停、侧身跑、滑步、交叉步、后撤步等。

运 球 技 术:急停、急起、顺手、交叉步、体前换手、背后运球过人、运球后转身过人等。

传接 球 技术:双(单)手胸前传球、反弹传球、单手肩上传球、单手体侧传球、隐蔽传球、双手头上传球。

投 篮 技 术:单手肩上投篮、跑投篮(单、双、低手)、跳投

个人防守技术:防守无球队员、防守有球队员。

持球突破技术:交叉步、顺步、后转身、前转身突破。

抢篮板球技术:抢位、起跳、抢球动作、护球动作。

中锋个人进攻技术:略

2.基础战术部分:

(1)快攻

(2)跟进跑投篮

(3)传切、突破分球、掩护、策应配合

(4)防守配合:协防、关门、补防、换防、穿过、挤过、绕过。

3.整体战术部分:

(1)半场区域联防(122和131阵型)

(2)进攻半场区域联防(122和131阵型)

(3)半场盯人、夹击

(4)进攻半场盯人

(5)全场盯人夹击(1211)阵型

(6)进攻全场盯人夹击(1211)阵型

4.基本能力部分

(1)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发展速度、发展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发展柔韧、灵

协调素质、发展身体各部分力量素质的方法。

(2)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专项准备活动、专项素质练习、体育游戏创编。

(3)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学会评价,组织指导他人进行练习,裁判实习。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课内系统60%

1.技术技评达标占20%

(1)基础专项课:

考核内容与方法:运球跑投篮:(技评+达标)/2=得分

技评标准:

分 值

技 评 标 准

90-100分

动作正确,速度快,动作熟练连贯协调。

80-89分

动作正确,速度较快,动作较熟练。

70-79分

动作正确,有一定速度,动作基本正确。

60-69分

动作基本正确,速度慢,能完成整个动作。

达标标准:每人左右两侧各五次

投 中

10个

8个

7个

6个

4个

得 分

100

90

80

70

60

考核内容与方法:五点定点跳投(每点两次)。(技评+达标)/2=得分

技评标准:

分 值

技 评 标 准

90-100分

动作协调舒展放松,起跳有力,出手点高。

80-89分

动作协调放松,起跳有力,出手点高。

70-79分

动作协调,出手点高。

60-69分

动作基本正确,

达标标准:

投 中

6个

5个

4个

3个

2个

得 分

100

90

80

70

60

(2)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与方法:1分钟三人推进往返跑投篮(传接球四次不得运球)

(技评+达标)/2=得分

技评标准:

分 值

技 评 标 准

90-100分

动作正确速度快传球准不掉球,接球上篮连贯。

80-89分

动作准确速度较快,传球准不掉球上篮连贯。

70-79分

动作准确,有一定速度,掉球一次,上篮连贯。

60-69分

动作基本正确,跑速慢或掉球两次,能接跑投篮。

达标标准:

投 中

6个

5个

4个

3个

2个

得 分

100

90

80

70

60

考核内容:一分钟全场快速运球至罚球线急停跳投,不中可补篮。

(技评+达标)/2=得分

技评标准:

标 准

正确协调

较协调

正确连贯

不太连贯

完成基本要求

得 分

100

90

80

70

60

达标标准:

投 中

7个

6个

5个

4个

3个

得 分

100

90

80

70

60

2.综合能力及表现评定占20%

评定内容:对比赛的贡献,积极态度,顽强精神,技战运用,合作意识与能力,情感体验(平时表现),尊重裁判的表现等。

评定方法:自评,队内互评,教师评定,综合评定。

评定标准:依据本队比赛名次,参照教师给出的分数对号入座。分队方法:采取选秀方法(选出4-5个队长,依次选队员)

要 求:各队上场5名队员,但所有队员都要轮换上场,不尊重裁判扣分。

情感体验:练习及比赛积极程度,与人合作,愉悦心情的表露。

考核方法:教师平时记录,队内自评、互评结合教师评定。

(二)课外系统40%

1.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第一学期身体素质达标,第二学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锻炼出勤占20%:俱乐部活动课出勤及早操出勤。

2.运动训练 课:依据训练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二)课外系统40%

1.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内容。

锻炼出勤占20 %,课外俱乐部活动出勤合格。

2.运动 训练 课:依据训练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篮球运动的规律和文化内涵,以健身的原理、方法、心理健康与运动损伤等内容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采用分队教学的方法,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技战术要领,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和专项素质练习等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获取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和专项能力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考核评价目标,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

5.坚持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采用选秀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队,通过教学过程和各队之间的比赛,对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习惯进行综合考评。 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式进行。

6.教师作好学生进步幅度和表现的记录,对技术差但表现一贯积极认真的学生期末成绩可考虑适当加分,对表现明显进步的学生适当加分,对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表现给予记录。

排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排球是一项以传、垫、扣、拦、发等技术为基础,战术多变,隔网对抗为特征的集体运动项目。长期进行排球运动可以提高人的运动能力,发展判断、注意、反映等心理素质,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以排球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专项练习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根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四个层次进行课程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

(一) 基础目标:

1.热爱排球运动,积极参与排球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自觉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排球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熟练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专项技术和能力考核合格并逐步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依据排球的特点,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质的知识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在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并逐年有所提高。

4.自觉通过排球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适宜的运动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在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

二)发展目标

1.热爱排球运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能力。每周至少参加两次排球锻炼,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积极提高排球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发展自己在排球方面的运动才能,在技术技能考核中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能够代表系级俱乐部和学院参加各级排球竞赛活动。

3.能依据排球运动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炼就强健体魄,在每学年体质健康检测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在运动和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友善地融入各种环境中并表现出挑战自我的精神。

5.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承担排球俱乐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成为院、系排球俱乐部的骨干力量。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排球运动概述、排球发展史

3.排球运动的特点、比赛设备、场地、比赛方法

4.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及各种战术、打法

5.排球比赛欣赏与评价、排球竞赛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1.基础专项课:

准备姿势:低蹲、半蹲、稍蹲准备姿势

基本步法移动:并步、滑步、跨步、交叉步、跑步、综合步

垫球:自垫球、对垫球、向固定目标垫球

传球:自传球、对传球、向固定目标传球

发球:正面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

教学比赛及游戏:六人排球、低网排球

2.专项提高课:

垫球:移动垫球、侧向垫球、背垫球

传球:移动传球、侧向传球、背传球

发球:上手发球、

扣球:扣网上球技术、扣网前球技术

基本战术:中一二、边一二、边跟进、心跟进

教学比赛:六人排球、小场地排球、软式排球

比赛规则及裁判法、裁判实习、指导

3.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发展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力量素质的方法。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专项准备活动、体育游戏创编

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能够欣赏高水平比赛;学会评价、组织和指导他人进行练习和比赛的能力;能够担任基层比赛的裁判工作。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总成绩60%:

1.技术技评占40%:

基础专项课:

考核内容:(1)一分钟自垫球(球垫出高度为本人头上50CM)

(2) 一分钟对墙自传球

(3) 正面下手发球

自垫球对墙自传球评分标准:

标 准

80-89次

70-79次

60-69次

50-59次

得 分

90-100分

80-89分

70-79分

60-69分

正面下手发球评分标准:发球区内发10次球,成功1个10分

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1):定位垫球

评 分 标准:5号位接球向2号位垫球10次,成功1次10分

考核内容(2):正面上手发球10次

评 分 标准:发球区内成功一个——10分

距离网8米线成功一个——9分

距离网7米线成功一个——8分

考核内容(3):网前自抛自扣球10次

评分 标准:成功3个—60分;4个—80分;5个—100分

考核内容(4):专项身体素质:排球场地18米进6退3摸线移动

评分 标准:21秒60分;20秒70分;19秒80分;18秒90分;17秒100分

2.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表现占20%:

基础专项课: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创编体育游戏或专项练习方法(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总成绩40%:

1.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锻炼出勤占20%:俱乐部活动课出勤及早操出勤。

2.运动训 练 课:技战术综合评定,依据训练比赛表现评定成绩。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编制实践课理论

程,丰富排球知识,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及组织和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游戏、排球专项准备活动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能互相评价、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体特点、运动素质和专项能力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考核评价标准。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

5.依据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表现纳入考评内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以健康测试、技术技能测试、笔试的方式进行

网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是以网球运动的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网球教学和锻炼过程,使学生热爱网球运动,不仅学会打网球,同时也会欣赏高水平的比赛。在网球的课内外教学与锻炼中体验运动快乐,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本课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运动训练课、俱乐部活动课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选择地进行学习,通过锻炼培养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以及判断反应能力,并改善和提高人体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喜爱网球运动,积极参与网球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网球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掌握网球运动基本技术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每学期的专项技术技能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3.能测试和评价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依据网球运动的特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每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合格标准。

4. 通过课内外的网球教学和锻炼活动,提高自信心,改善心理状态,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行为习惯。

5.通过网球的学习和锻炼,逐步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形成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能主动参与网球的课内外教学活动,积极与他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二)发展目标

1.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每周至少参加进行2次网球训练。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能力。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具有较高的网球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成为院系网球俱乐部一线队的主力,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网球竞赛活动。

3.能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学年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良好水平。

4.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能友善的融入,表现出挑战自我的精神,在网球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和学校的体育事务,成为院、系网球体育俱乐部的骨干。

三、教学内容

基础专项课:

(一) 理论部分:

1.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网球运动起源发展概述。

3.网球场地器材及竞赛规则裁判方法。

实践部分:

基本技术:

1.介绍握拍方法准备姿势(正反拍)。

2.基本步法:准备步法、击球步、垫步、交叉步、跨步。

3.正反手击上旋球技术,正反手击下旋球技术。

4.发球接发球方法(站位、正反手接平击球、接旋转球)。

专项提高课:

(一)理论部分:

1.世界几大赛事、世界排名与球星介绍。

2.网球规则裁判方法。

3.网球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发球技术:下手发球、上手发球

接 发 球:进攻型接发球、防守型接发球

击球技术:正手、反手技术截击球、高压球、挑高球、反弹球、放短球技术

2.基本战术:

单打战术:上网型、发球上网、随球上网、接发球上网、底线型打法、对攻(侧面攻、防守反击)。

双打战术:发球上网、接发球双上网。

组合战术:教学比赛

3.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发展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发展柔韧、灵敏、协调以及身体各部分力量素质的方法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专项准备活动创编、体育游戏创编等

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和学会评价,组织和指导他人进行练习,裁判实习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课内系统60%:

1.技术技评达标(占40%)

考核内容:

基础专项课:正反手击球技术;发球。

专项提高课:截击球、反弹球技术、高压球、挑高球、放短球技术。

评分 标准:技评+达标/2=得分

技 评:正反手击球、发球、截击球、反弹球、高压球、挑高球、放短球。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技术动作正确,击球线路清晰、动作流畅较高质量的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80-89分

技术动作和击球线路较正确,击球动作较流畅,较好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70-79分

技术动作和击球线路有部分错误、击球动作生疏地完成整个技术过程。

60-69分

技术动作和击球线路有部分错误、击球技术不完整但能完成击球。

59分以下

技术动作和击球线路大部分错误、击球技术不完整,不能完成击球过程。

标:正反手击球、截击球、反弹球、高压球、挑高球、放短球。教师送球,被测试者进行击球,共10次,累计6个为及格,每加一个加10分,满分100分。

发球达标:在发球区发球10次,累计5个为及格,每加一个加10分,满分100分。

2.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及情意表现占20%

基础专项课:第一学期,基础理论考试(笔试)

第二学期,基础理论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第一学期,基础及专项理论考试(笔试)

第二学期,创编游戏及专项素质练习方法;裁判能力。(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40%

俱乐部活动课:1.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2.锻炼出勤占20%:(早操及俱乐部活动锻炼出勤)

运动训练课: 依据综合能力及训练比赛的表现由指导教师评定。

五、实施大纲的几点措施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网球运动的规律和文化内涵,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和专项素质练习等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和专项能力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考核评价目标,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

5.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情意表现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跆拳道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由于跆拳道运动相对简单易学,且能够达到防身自卫,强身健体的作用,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本课以跆拳道的基本腿法,组合腿法,战术练习,品势演练,实战对抗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为载体,向学生介绍此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并学习其深刻的民族文化与内涵,如:礼仪规范、道德修养。跆拳道的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体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学生了解异国特色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热爱跆拳道运动,积极参与跆拳道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周至少参加一次跆拳道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能熟练掌握基本腿法,组合腿法,品势演练,具有独立进行跆拳道锻练的能力,专项技术和能力考核合格并逐步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能依据跆拳道的特点,科学的锻炼身体,全面增强体质,学会制订个人锻炼计划和检测评定体质健康的方法,在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并逐年有所提高。

4.初步了解跆拳道的特点和作用,通过跆拳道锻炼改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5.在跆拳道的学习与锻炼中,能够主动关心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二)发展目标

1.能够自觉有计划的坚持跆拳道锻炼,并能制订适合自身的运动处方,具有鉴别技术水平的能力,每周至少参加两次跆拳道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合格。

2.具有较高的跆拳道技术水平,能熟练的完成基本腿法,腿法组合,品势演练。具有代表系和学院参加比赛的能力。

3.能依据跆拳道特点,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学会检测和评价体制健康的方法,每学年体制健康检测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积极参加跆拳道锻炼及其有关的体育竞赛活动,在竞技对抗中表现出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以上的跆拳道比赛。

5.积极参加跆拳道俱乐部活动,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并积极承担跆拳道俱乐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成为院系跆拳道俱乐部中的骨干。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理论教程部分章节。

2.跆拳道运动概述。

3.跆拳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1.基本功

手型:拳、掌

手法:冲拳(直拳)、手刀、格挡(上、中、下)

步形步法:开立步、马步、弓步、三七步、上步、撤步、前移步、后移步、侧滑步、侧上步、交叉步(上、下)

基本腿法:前踢、推踢、横踢、下劈踢、后踢、侧踢、勾踢、后旋踢、旋风踢、双飞踢

2.基本技术

基础专项课:基本拳法、基本步法、基本腿法、太极一章、太极二章

专项提高课:组合腿法、战术练习、实战对抗、太级三章、太极四章

俱乐部活动课:基本腿法、组合腿法、战术练习、实战对抗、品势演练

(三)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准备活动及身体各部位素质提高练习。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模拟实战练习。

发展欣赏与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学会评价,组织指导他人练习。

四、核内容与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60%

1.教材技评40%

基础专项课:

考核内容:基本拳法、基本腿法、太极一章、太极二章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能熟练协调发力,准确的完成技术;

动作节奏鲜明、方向正确、熟练的完成太极一、二章。

80-89

能熟练协调完成技术,发力不正确;

动作节奏鲜明、方向不明确、连贯的完成太极一、二章。

70-79

技术动作不十分协调、能完成技术;

演练太极一、二章时缺乏力度、方向有误、能基本连贯的完成。

60-69

技术动作不协调、能基本完成技术;

演练太极一、二章时无力度、方向错误多、能基本完成。

59以下

不能完成技术;

演练太极一、二章时无力度、方向混乱、不能完成。

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组合腿法、实战对抗、太极三章、太极四章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攻防技战术正确、反应迅速;

动作节奏鲜明、方向正确、熟练的完成太极三、四章。

80-89

攻防技战术正确、反应动作迟缓;

动作节奏鲜明、方向不明确、连贯的完成太极三、四章。

70-79

攻防技战术一般,不能有效得分;

演练太极三、四章时缺乏力度、方向有误、能基本连贯的完成。

60-69

动作缓慢,缺乏进攻或防守意识;

演练太极三、四章时无力度、方向错误多、能基本完成。

59以下

不能完成技术;

演练太极三、四章时无力度、方向混乱、不能完成。

2.理论知识及运用能力占20%

基础专项课: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基础和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体育游戏创编练习(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40%

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测试内容。

锻炼出勤占20%:俱乐部出勤合格或参加技术考核。

运动训练课: 教练依据训练出勤,训练比赛的表现和比赛成绩综合评定成绩。

五、施大纲措施

1.结合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勇敢顽强,积极拼搏,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养成谦逊礼让的高尚品德及尊师重道,讲礼守信的良好道德作风,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丰富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采用基本技术与模拟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跆拳道教学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4.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的原则不,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情意表现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手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手球运动是一项快速、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它运用手的传、接球、运球技术和全队的战术配合,将球射入对方球门为取胜方式的一项球类项目。

    手球课程教学是以手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组织及裁判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手球教学和锻炼,使学生基本掌握手球运动基本技术、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体育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运动训练课、俱乐部活动课、进行课程设计,确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有选择的进行学习,真正体验手球运动的快乐。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喜爱手球运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 较熟练掌握手球传球、运球、射门等基本技术技能,学会体育运动中常见创伤的预防与处置方法。

3.结合手球运动特点,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强健的体魄。每学年体质健康测试合格并逐步提高。

4.通过手球教学和实践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通过体育锻炼,不断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具有团队意识,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1.热爱手球运动,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能力。每周至少参加两次手球训练,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积极提高手球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发展自己在手球方面的运动才能,在技术技能考核中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能够代表系级俱乐部和学院参加各级手球竞赛活动。

3.能依据手球运动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炼就强健体魄,在每学年体质健康检测中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在运动和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能友善地融入各种环境中并表现出挑战自我的精神。

5.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承担手球俱乐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成为院、系手球俱乐部的骨干力量。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1.高校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现代手球运动概述。

3.手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4.手球比赛的组织与编排方法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基本姿势、基本步伐、单手持球和双手持球方法、熟悉球性练习

原地传接球技术:原地双手接球方法、原地单手肩上传球、体前甩传、背后传球、头后传球

射门技术:原地单手肩上射门、跨步支撑射门、向前跳起射门、向上跳起射门

行进间传接球技术:行进间单手肩上传球、体前甩传、行进间接球

运球技术:直线运球、变向运球、点拍球

个人防守技术:防守有球队员、防守无球队员

突破技术:徒手突破、持球跨步和跳步突破

2.基本战术

进攻战术的基础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和、掩护配合和换位配合。

防守战术的基础配合:交换防守、关门夹击、补漏协防。

合:快攻长传快攻、短传快攻)、防快攻全场紧逼盯人防守、直线退守快速布阵防守

掷任意球固定战术配合阵地进攻3-3、2-4进攻阵型)、阵地防守6-0、5-1、4-2、3-2-1区域联防)、混合防守5+1、4+2、3+3混合防守

3.基本能力

手球游戏:手球掷远、地滚手球、手球掷准等。

教学比赛:7人制比赛。

裁判实习:主裁、助理裁判临场实习。

比赛录像观摩:观摩比赛,分析比赛。

身体素质:准备活动组织安排,各种体育游戏创编与比赛。

体育锻炼:自己制定健身处方。

四、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

(一)课内系统考核占总成绩60%

1.技评达标占40%

(1)基础专项课

考核内容:单手肩上定点射门;二人传切配合射门。

评分方法:(技评 + 达标)/2 = 得分

技评标准:单手肩上定点射门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技术正确、动作娴熟、射门准确有力、角度刁钻。

80-89

技术正确、动作娴熟、射门准确有力。

70-79

技术正确、动作连贯、射门有力、角度一般。

60-69

技术粗糙、动作连贯、射门有力、角度一般。

达 标:

5

2

2

5

4

1

1

4

5

3

3

5

将球门宽平均4等分,高平均3等分(如右图)

分成12个区域,在球门网上每个区域挂上如图分值的标牌,球打在标牌上即为相应得分的方法评定成绩(图中数字为分值)。在球门任意线上按0度、45度、90度画5点每点射门2次,共10次,取累计成绩(最高50分,最低10分)。

技评标准:二人传切配合射门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与队友配合,传切战术运用娴熟,身体、快速、灵活,射门动作协调、规范、有力,球进门准确、角度好。

80-89

与队友配合,能够运用正确传切战术,动作基本正确、规范,身体各部位用力较协调、灵活,球进门准确。

70-79

与队友配合,传接球基本不失误,能单手控制球,动作连贯全身用力射门。

60-69

与队友配合,传接球动作僵硬、不连贯,射门时不能单手控球且准确性差。

达 标:二人传切配合射门:半场任意线外开始进攻,运用传切配合,在任意角度射门,每人射门两次,进1球得5分,交换进行。设一名防守队员和守门员。

(2)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三人掷任意球固定战术配合;三人长传快攻。

评分方法:(技评 + 达标)/2 = 得分

技评标准:掷任意球固定战术配合。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掷任意球战术运用娴熟,传球时机好,配合娴熟,射门成功。

80-89

能够理解运用正确战术,配合路线基本正确,进攻。

70-79

能理解战术配合,传接球基本不失误,能单手控制球,动作连贯。

60-69

战术运用机械,传接球动作僵硬、不连贯,射门时准确性差。

达 标: 三人一组,掷任意球配合射门:半场任意线外开始进攻,运用各种战术配合,在任意角度射门,每组进攻射门两次,进1球得5分,交换进行。设两名防守队员和守门员。

考核内容:三人长传快攻

评分方法:(技评 + 达标)/2 = 得分

技评标准 :三人长传快攻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

掷任意球战术运用娴熟,传球时机好,配合娴熟,射门成功。

80-89

能够理解运用正确战术,配合路线基本正确。

70-79

能理解战术配合,传接球基本不失误,能单手控制球,动作连贯。

60-69

战术运用机械,快攻时机不好,传接球动作僵硬、不连贯,射门时准确性差。

达 标: 三人一组,快攻进攻战术配合:防守断球后全场任意位置开始进攻,运用长传快攻战术配合,在任意角度射门,每组进攻两次,进1球得5分,交换进行。设两名防守队员和守门员。

2.理论、能力占(20%)

基础专项课:包括基础及专项理论知识(笔试)。

专项提高课:包括基础及专项理论知识(笔试)。

准备活动或体育游戏创编(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40%

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素质测试、体质健康测试内容

课外锻炼出勤占20%,俱乐部活动及早操出勤。

运动训练课:教练依据出勤次数、训练效果、比赛成绩等综合评定。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体育运动的规律和文化内涵,健身的原理、方法、心理健康与运动损伤等内容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出技战术要领,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和专项素质练习等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获取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4.坚持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式进行。

5.教师作好学生进步幅度和表现的记录,对技术差但表现一贯积极认真的学生期末成绩可考虑适当加分,对表现明显进步的学生适当加分,对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表现给予记录。

垒球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运动,具有游戏性,竞赛性,灵活多变和集体性等球类的共同特点。其欣赏性较高,可有效锻炼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可培养运动员机智果断,反应迅速,提高判断,随机应变和独立作战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在比赛当中所用的基本技术,如传球、接球、击球及跑垒,滑垒等动作自然舒展,比较容易掌握,比赛时攻守双方截然分开,竞赛规则复杂曲折,双方运动员斗智斗勇,默契配合,充分体现了队员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程主要垒球基本知识、技术、战术和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侧重实战体验,寓教于乐.使学生掌握垒球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最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本课程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运动训练课、俱乐部活动课进行课程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使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垒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喜爱垒球运动,积极参加垒球活动,逐步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每周至少参加次垒球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掌握垒球运动基本技术和技能。能够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垒球运动中常见创伤的处置方法;每学期的基本技术及能力考核合格。

3、结合垒球运动特点,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和方法科学锻炼,全面增强体质,在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合格并逐步提高。

4、通过课内外的垒球教学和锻炼活动,提高自信心,改善心理状态,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行为习惯。

5、通过垒球的学习与锻炼,不断提高体育文化和道德修养,在体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并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团队意识。

二)发展目标

1、热爱垒球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独立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能力。每周至少参加两次垒球活动,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积极提高垒球运动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在技术技能考核中达到良好以上水平。

3、能够依据垒球运动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学年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良好水平。

4、在运动和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具备参加院级以上垒球竞赛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5、积极参与并承担垒球俱乐部活动的组织及辅导工作,成为院、系垒球俱乐部的骨干力量。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 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垒球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和发展简况

3垒球竞赛规则

4垒球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基本技术部分:

进攻技术:挥击、触击、跑垒

防守技术:传接球技术,投手投球技术,接手接球技术,一垒手的接传球、二垒手的补位与接传球、三垒手的接传球、游击手的补位与接传球、外场手的接传球技术

2.基本战术部分:

进攻战术:

击球次序的排列:集中强打排棒法,分散强打排棒法

击球战术:击球位置的选择,击球员的选球和等球策略,击球方法的选择,打而跑战术,代打、代跑战术

触击战术:上垒触击球,牺牲触击球,抢分触击球

跑垒战术:被夹杀时的跑垒战术,.腾空球时的跑垒战术,击球员与跑垒员的配合战术,偷垒战术

防守战术:防守位置的排放,投、接手的防守战术,防牺牲触击战术,强迫下分的防守,防双杀,防偷垒,内外场手的联合防守

3.教学比赛:裁判实践

(三)基本能力部分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准备活动及发展身体各部分素质的内容。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创编组织素质练习等。

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和学会评价、组织和指导他人进行练习。

四、考核内容、方法与标准

(一)课内系统考核占总成绩60%.

1技术技评占40%.

基础专项课:

考核 内容一: 两人一组传接球(男女生的传接球距离不同,在一分钟内以每人接到球的次数计算成绩)

评 分 标 准: 13次成绩60分; 14次成绩为70分; 16次成绩为80分

18次成绩为90分; 20次成绩为100分;

考核 内容二: 全垒跑(必须踩踏4个垒包,以时间计算成绩)

男生评分标准:17秒的成绩为60分; 16秒的成绩为70分;

15秒的成绩为80分; 14秒的成绩为90分;

13秒的成绩为100分;

女生评分标准:19秒的成绩为60分; 18秒的成绩为70分;

17秒的成绩为80分; 16秒的成绩为90分;

15秒的成绩为100分;

考核内容三: 抛击球

评分标准:由队友在本垒垫上抛球10次,每击中一次得10分

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一: 垒球掷远(受测者将球经肩上投出,落在10米宽的范围内,以远度计算成绩)

评分标准:

男生评分标准:20米的成绩为60分; 24米的成绩为70分;

28米的成绩为80分; 33米的成绩为90分;

38米的成绩为100分;

女生评分标准:15米的成绩为60分; 17米的成绩为70分;

19米的成绩为80分; 25米的成绩为90分;

29米的成绩为100分;

考核内容二:投手投球----向本垒垫上投内角高低球、外角高低球及对准击球员的近身球等球路,以各球路的成功率计算成绩。

评分标准: 30%的成绩为60分; 35%的成绩为70分

40%的成绩为80分; 50%的成绩为90分;

60%的成绩为100分;

考核内容三:触击球(注意选球)

评分标准:由投手向本垒垫上投球10次,每击中一次得10分

专项提高课:

考核内容一: 垒球掷远(受测者将球经肩上投出,落在10米宽的范围内,以远度计算成绩)

评分标准:

男生评分标准:20米的成绩为60分; 24米的成绩为70分;

28米的成绩为80分; 33米的成绩为90分;

38米的成绩为100分;

女生评分标准:15米的成绩为60分; 17米的成绩为70分;

19米的成绩为80分; 25米的成绩为90分;

29米的成绩为100分;

考核内容二: 抛击球

评分标准:由队友向本垒垫上抛球10次,每击中一次得10分

2理 论知识、运用能力占20%

基础专项课: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基础理论及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体育游戏创编;裁判实习。(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总成绩40%

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锻炼出勤占20%:俱乐部活动及早操出勤

运动训练课: 依据训练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五、实施大纲的几点措施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垒球运动的特点,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丰富垒球知识,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据课程大纲要求,系统了解掌握教材内容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并根据教学工作计划规定,按计划实施教学,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3、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注重健身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塑造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和专项素质练习等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取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 依据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习惯、表现纳入考评内容。

体适能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可理解为身体对生活、活动与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常被人简称为“体能”。但通常所说的体能一般更偏重于发展各种运动素质,而体适能则包括机体对环境的全面适应能力。它涉及机体的全面健康水平。体适能良好的外在表现为:心肺功能、身体形态、身体成分、肌肉力量、与耐力、柔韧性以及生活和劳动所需要的技能、功能等都达到健康的标准。体适能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本课根据适能教学理论及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以提高学生心肺功能、身体形态、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健康体适能;以发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 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进行课程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为不同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提供了适合自己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二、课程目标

(一)基础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坚持每周至少参加一次体育健身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达到合格标准。

2.加强对体育文化的理解,扩大学生体育知识面,达到体适能综合考核合格标准,并逐步提高。

3.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置。体质健康测试合格并逐年提高

4.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5.在体育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并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团队意识。

(二)发展目标

1.积极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每周至少参加次健身俱乐部活动,课外锻炼出勤考核合格。

2.能够编制个人可行的锻炼计划,体适能测试达到良好以上标准,并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修养和欣赏能力。

3.能够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走、跑、跳及各项运动技能的训练,改善并提高体适能。体质健康测试合格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采用游戏性及竞赛性活动的方法 ,以个人或小组等不同形式进行肌力练习,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在运动中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的感受,

5.积极参与各俱乐部活动,并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成为院、系提高促进体适能的体育骨干力量。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高校体育理论教程部分内容。

2.体适能运动概况

3.体适能的评价方法

4.制定健康运动处方

(二)实践部分:

1以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素质的教学内容

趣味(走)跑练习、健身跳跃(3-5级连跳)、健身操(徒手、持械)、篮球(运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跳绳(单跳、双摇跳)、综合性游戏与竞赛、排垒趣味赛、体适能循环练习等。

2.以提高学生力量、弹跳力、柔韧性、平衡等素质的教学内容:

投掷实心球、拔河比赛、排球(传、垫球)、健美、足球、武术(五步拳)交谊舞(慢三舞、伦巴舞)、踢毽子等。

3.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体适能循环练习(身体素质综合练习)

4.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 能力:提高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发展柔韧、灵敏、协调性等素质。

提高体适能锻炼的能力:选择个人运动方式,编制个人可行的锻炼计划12

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体适能 评价 能自我评估,解释体适能测验结果,并能指导他人锻炼。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总成绩60%

1.技术技评、达标占40%

基础课考核内容:体适能循环练习-1、徒手健身操、排球、足球、武术、跳绳

考核内容及标准

体适能循环练习-1

方法:(记时)20米跨越障碍跑(转折处钻圈)+20米绕障碍蛇形跑(转折处踢毽子6-8个)+20米跳绳跑(转折处掷远实心球 女:5-6米 男:7-8米)+20米冲刺跑到终点。评分标准:待定

徒手健身操评分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准确、与音乐吻合,具有表现力。

80-89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正确连贯,与音乐吻合。

70-79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正确,能与音乐吻合。

60-69分

:能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正确,与音乐基本吻合

60分以下

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正确,不能与音乐吻合。

排球:自垫、两人配合传球

自垫评分标准:

分值

100分

95分

90分

85分

80分

75分

70分

65分

60分

男生

24个

22个

20个

18个

16个

14个

12个

10个

8个

女生

22个

20个

18个

16个

14个

12个

10个

8个

6个

一人抛球一人传球评分标准:

技术技评:每球10分,根据判断、移动取位、技术掌握情况酌情打分

足球:15-20米蛇形运球(记时

评分标准: 待定

武术:五步拳评分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动作熟练正确,虚实分明、重心平稳、正反方向动作熟练。

80--89 分

动作熟练、虚实较分明、重心平稳、基本动作和身型较好。

70--79 分

动作较熟练、重心较平稳、基本动作和身型一般。

60--69 分

动作熟练程度一般,动作基本正确,能完成正反方向的动作。

60分以下

动作不熟练,重心不平稳、基本动作和身型很差。

跳绳

单摇跳评分标准:

男生:跳100次/分得60分(每增加2个为1分)满分为180次/分

女生:跳80次/分得60分(每增加2个为1分)满分为160次/分

双摇跳评分标准:

分 值

100分

90分

80分

70分

60分

男 生

20个

15个

11个

5个

3个

女 生

15个

12个

8个

4个

2个

提高课考核内容:体适能循环练习-2、持器械健身操、篮球、健身跳远(连续蛙跳)实心球、交谊舞(慢三、伦巴舞)

体适能综合技术测试(简称:综合2)

方法:记时)从起点向对角方向跳绳跑(转折处踢毽子6-8个)+20米绕障碍蛇形跑(转折处钻圈)+向对角方向跨越障碍跑(转折处掷远实心球 女:5-6米 男:7-8米)+20米冲刺跑到终点。

评分标准:待定

持器械健身操评分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准确、与音乐吻合,持器械活动自如,具有表现力。

80--89 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正确连贯,持器械活动自如与音乐吻合。

70--79 分

能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正确,持器械活动较自如,能与音乐吻合。

60--69 分

能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基本正确,持器械活动一般与音乐基本吻合。

60分以下

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正确,有脱落器械现象与音乐不吻合。

篮球:

20米往返运球计时:待定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评分标准: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动作熟练正确,舒展协调,能准确投篮

80--89 分

动作较熟练正确,基本舒展协调,能准确投篮

70--79 分

动作正确,身体基本协调,不能准确投篮

60--69 分

动作基本正确,基本舒展协调,不能准确投篮

60分以下

动作不正确,

健身跳跃(连续蛙跳女:三级 男:五级):评分标准:待定

实心球掷远评分标准:

分 值

男 生

女 生

分 值

男 生

女 生

100分

15.7米

8.6米

98分

15.2米

8.5米

96分

14.4米

8.4米

94分

13.6米

8.2米

92分

12.5米

8.0米

90分

11.5米

7.8米

87分

11.3米

7.7米

84分

10.9米

7.6米

81分

10.5米

7.5米

78分

10.0

7.4米

75分

9.5米

7.2米

72分

9.3米

7.1米

69分

8.9米

7.0米

66分

8.5米

6.8米

63分

8.0米

6.6米

60分

7.5米

6.4米

交谊舞评分标准:慢三舞、伦巴舞学生自选

分 值

评 分 标 准

90-100分

动作正确姿态优美,能体现舞蹈风格,配合默契有表现力。

80--89 分

动作正确,基本体现舞蹈风格,配合较好。

70--79 分

能掌握动作,配合一般,音乐基本吻合。

60--69 分

动作基本正确,与音乐基本吻合。

60分以下

动作不正确,配合不好,不能与音乐吻合。

2.理论考试占20%

基础专项课: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专项提高课:基础理论及专项理论知识考试。(笔试)

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创编(实践)

二)课外系统占总成绩40%

1.俱乐部活动课:锻炼效果占20%: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锻炼出勤占20%:俱乐部及其它体育活动出勤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新趣的教法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锻炼的效果,达到提高学生体适能的目的

2.采用分组教学和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以及组织和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安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练习、自我管理、组织、评价等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

4.在制定个人运动处方(计划)时,发挥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掌握评价方法体验运动乐趣。

5.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习惯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

搏击专项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搏击是一种集强身健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防身抗暴于一体的对抗性体育运动。其魅力与日俱增,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我国有享誉世界的“功夫”,如散打、擒拿、防身术等,国外也有一些优秀的搏击术,如跆拳道、空手道、 泰拳、拳击等。本课程以散打、防身术、空手道的基本技术与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搏击教学训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搏击的基本技能,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增强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

依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要求,按照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进行课程设计,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为不同层次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提供了适合自己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热爱搏击运动,积极参与搏击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搏击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出勤考核达到合格标准。

2.熟练掌握搏击的基本技术,了解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的方法,每学期基本技术及能力考核合格。

3.能根据搏击的特点与自身的健康情况,科学的制定锻炼计划,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增强体质。在每学年的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达到合格标准,并逐年有所提高。

4.初步了解搏击的发展与文化内涵。通过自觉积极的锻炼,调节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5.在搏击的学习与锻炼中,能够主动关心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帮助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1.能根据的自己的攻防搏击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每周至少参加两次搏击运动训练。课外体育锻炼出勤合格。

2.具有较高搏击技术水平,能熟练使用踢、打、摔、拿的搏击技巧。

3.能依据搏击的特点,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全面发展体能,学会检测和评价体质健康的方法。每学年体质健康检测,达到良好以上标准。

4.积极参加搏击锻炼及其有关的体育竞技活动,在竞技对抗当中表现出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5.积极参加武术社团活动,能够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推动搏击运动的发展。并积极承担搏击俱乐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成为院、系武术社团中的骨干。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1.搏击运动的概述(散打 空手道)

2.散打的特点和要求

3.空手道的特点和要求

4.散打的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5.空手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二)实践部分

基础专项课(散打)

1.基本技术

手型:拳、掌、勾

步法:前进步、后退步、滑步(前后左右)、上步、收步

拳法:直拳、摆拳、勾拳

肘法:横肘、挑肘、沉肘、顶肘

膝法:提膝、正顶膝、侧顶膝

腿法:正蹬腿、鞭腿、侧踹

2.组合技术

拳法:直拳+摆拳、直拳+勾拳、摆拳+勾拳

腿法:正蹬腿+鞭腿、侧踹+鞭腿

拳法与腿法组合:直拳+鞭腿、直拳+正蹬、摆拳+侧踹

3.实战技术

对拳法的防守方法:拍挡、格挡、闪躲

对腿法的防守方法:接腿、闪躲

专项提高课:(空手道)

4.基本技法

手技:冲拳 侧拳 勾拳 肘击 贯手

足技:前踢 顶膝 横踢 旋踢 后踢 上段回身旋踢 三日月踢 撩裆踢 足拂

5.组合技法

手技组合:左右连击 虚实连击 上下连击

手足组合:以拳为引的组合、以腿为引的组合、近战组合、腾空组合、空手道8连击

6.实战技法

进攻技法:抢攻 连击 闪电反击

防守技法:接触性防守(格挡、勾拨、截击)、非接触性防守(躲闪、退却)

实战组手:一本组手 二本组手 三本组手

(三)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等素质的方法。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创编准备游戏活动和实战组合。

发展欣赏与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学会评价,组织指导他人练习。

四、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课内系统占总成绩60%

1.教材技评40%

基础专项课(散打):

考核内容:组合拳法 组合腿法 防守方法 实战技术

90--100

熟练并正确规范的完成技术动作,能够充分体现出动作力度与速度,攻防意识明显。

80--89

熟练的完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欠缺规范,动作力度与速度不明显,攻防意识一般。

70--79

技术动作能够完成,完成情况一般,技术与意识都存在不足。

60--69

技术动作完成较差,动作规范程度较差,缺乏动作速度与力度,缺乏实战意识。

专项提高课空手道)

考核内容:空手道8连击 腾空组合 自创组合 三本组手

90--100

能熟练的完成动作;创编合理、紧凑、动作有力、快速;组手合理,能体现空手道的攻防意识。

80--89

能熟练连贯的完成动作,但速度、力量不够;创编合理、紧凑、动作缺乏力度;组手比较连贯,但缺乏技战术意图。

70--79

基本完成各项动作要求。

60--69

动作不够娴熟,力量与速度无法体现;创编不太合理,动作单调缺乏创意;组手被动无法体现攻防意图。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

1.采用搏击运动的丰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搏击运动,并编制实践课程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的能力。

2.采用分解教学和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以及组织和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体育游戏、专项准备活动、专项动作创编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和专项能力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考核评价标准。

5.依据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原则,构建综合动态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态度、等纳入考评内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的方法。

编后语

参加本大纲编写的是我部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是:李石生(总纲部分) 王伟、王昆仑(篮球部分)、呼世珍、冯淑静(排球部分)、刘永革、李国东、邢浩、张维(乒乓球部分)、李玉禄、尚宝增(足球部分)、邓中永、宋骞(搏击部分)李石生、杨斌太极拳部分)王俊江、卢永森(武术部分)、刘丽、李正跆拳道部分、王建华、古立智(网球部分)王曼、李志静(健美操部分)、王振茹、赵勇(垒球部分)、乔雪松、张振嘉(手球部分)、袁文玉、王青(体适能部分)。由李石生、袁文玉完成统稿审编。由于时间和水平限制,如有不妥之处,请老师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注意发现问题,总结提高,以便在下一次修定时予以改进。

                      2007年6月

体育教学大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