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3-01-23 23:29:33

海淀区重点空间进展策略1、北部新区空间进展策略¬—“一轴一心一圈层”1)功能定位:海淀区面向以后的都市进展新区,新型都市化地区。以建设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都市新区为进展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化为引领,立足“研发+产业”定位,走新型都市化道路。要紧进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和生态观光休闲产业。2)规划都市空间结构:海淀北部地区的进展要紧围绕北清路展开,规划将形成“一轴、一心、一圈层”的都市空间形态。“一轴”指北清路产业进展轴,串联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一心”指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呈十字状延伸的生态绿心空间,1/1
“一圈层”指以西北旺镇中心区、温泉镇中心区、南安河、北安河、聂各庄、苏家坨镇中心区、上庄镇中心区为节点的都市化圈层。3)培育以北清路为进展轴的三大板块:将北清路沿线的多个产业园节点整合为东、中、西三大板块,东部进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西部进展文化教育产业,中部突破单一科技园区的规划概念,增加现代服务产业功能,打造北部都市功能中心区。东部产业板块由四个节点构成,既软件园、北大生物城和永丰、航天城。该板块交通便捷,辐射带动效应强,以进展高科技研发制造产业为主,特不是应打造高端技术产品产业化制造基地,同时适当进展现代服务产业和房地产业。中部产业板块由三个节点构成,既环保科技园、中医药科技园和稻香湖会议中心,建议该板块以进展现代服务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为主,在生态办公、生态服务、生态会议等规划理念的基础上,打造海淀北部都市功能中心地区。西部产业板块由文化教育园构成,以进展文化、教育产业为主,建议推出艺术产业概念,将该板块打造成为艺术家荟翠的园地,高端艺术产品生产的基地,同时还能够引进国际名校开办教育分校。4)北部稻香湖生态科技绿心包括以翠湖湿地公园为核心呈十字状延伸的稻香湖生态旅游区,是海淀北部都市综合新区支撑科技进展的“绿色心脏”,重点进展生态巡游、高档会议度假、科1/1
技农业观光、国际教育观摩和休闲娱乐等旅游产业,将在建设生态型、田园式和现代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与都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都市综合新区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呈十字状延伸的两条绿色轴线将多个巡游园、会议度假点和休闲娱乐设施联成一个整体。5)组点成团,协调轴线与圈层的进展:为了与产业轴协调进展,在都市化圈层内,应提高城镇建设和服务的档次,进展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居住组团,实现由城镇化向都市化的转变。为了实现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的配套建设,轴线与圈层的协调进展能够形成五个空间组团,分不是永丰组团(包括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航天城)、北旺组团(中关村软件园、西北旺镇区)、温泉组团(温泉镇区、环保科技园、稻香湖科技创新基地)苏家坨组团(苏家坨镇区、国际教育园)上庄组团(上庄镇区、农林科技园)。6)近期进展重点:应提升山后地区产业(形态)价值,要紧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研发、治理总部环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高端服务,来置换已有部分生产环节及低端服务业。山后各专业园土地经营模式应由要紧依靠出让土地向以工业设施(如厂房、实验室等)租赁为主转变。切实加强山后地区生态环境操纵,严格操纵山后地区人口过快增产。温泉镇、永丰基地及其它专业园和乡镇,只宜保留小规模住宅用地。1/1
2、东部地区空间进展策略—“一心一轴四基地”1)功能定位:海淀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高科技园区和核心功能区,以进展高科技研发、创新产业和与之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进展现代制造业。2)规划空间形态:东部高科技园区要紧在强化核心产业园区综合化和新开发的产业空间定向化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心一轴四基地”的空间形态。“一心”是指通过整合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九个园区,建成以科技研发、科技服务、金融咨讯、商务贸易、行政办公、科技会展、休闲旅游为主,并配有商业、酒店、餐饮、公寓、文化、康体、娱乐、大型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海淀综合中心,作为以后海淀区的“空间名片”。九个园区包括了中关村西区、科学城、清华大学及其科技园、北京大学及其科技园和颐和园、圆明园、海淀公园。“一轴”为学院路科技研发和创新服务进展轴,以沿线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其科技园区为主,担高端应用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功能。“四基地”是指在五环北路北侧建立四个产业基地,分不是西苑教育科研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西二旗都市型工业基地和西三旗高科技制造产业基地。3)优化提升一心,鼓舞进展一轴:加强对海淀综合中心地区进行功能优化、产业提升和环境美化,将其建设成为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能力特强、休闲旅游与居住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配1/1
套齐全的综合中心。北大清华及其科技园和中科院研究机构应重点承担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高端应用研发、国际性学术交流职能,中关村西区和科学城应要紧进展商务、金融、会展等紧密服务于科技创新职能的产业形态,颐和园和圆明园地区应在爱护皇家园林的前提下,于周边积极进展与观光旅游配套的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海淀公园及周边地区应通过引入体育、文娱活动设施,特不是户外运动基地,形成体育休闲娱乐综合服务区。学院路科技研发和创新服务进展轴拥有北航科技园等大学科技园,科基础涉及通讯、冶金、石化、农林、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应结合本地区空间有限及临近大学的特点,以后将要紧针对中小企业,通过提供廉价、高质量的办公及研发服务环境,积极鼓舞在校及归国留学人员的科技创业。4)强化清河、西苑集团产业空间与配套设施开发:清河集团包括清河地区和西三旗、西二旗地区,是传统制造业集中区,近年来呈现向都市综合服务区方向进展的趋势。为了实现海淀区适度进展现代制造业的战略目标,建议该地区减少房地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海淀科技创新成果,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产业,打造高科技制造产业和都市型工业,成为海淀区要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产业化基地。西苑集团西依百望山,南望圆明园,北接东北旺苗圃,东连绿化隔离带,中心分布有中国农业大学,环境条件优良,要积极围绕中国农大进展教育科研和培育创新企业形成产业规模,成为教育科研创新产业基地。两个集团强化产业空间开1/1
发的同时都应重点进行空间优化整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改善交通条件。5)慎重有序的操纵开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产业方向应以现有的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服务及应用等产业为主。作为西苑和清河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的中心节点,该基地在爱护都市西郊及北郊生态体系的作用日益突出,加之地处山前山后都市通勤的要害,其开发规模将直接阻碍山后地区能否保持科技创新中心所必须的一流生态环境以及与山前地区畅通的有机联系。因此,作为沟通山前山后地区空间联系的一个关键性战略节点,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应以慎重开发不再扩区为原则,加快空间结构调整,对土地开发进行适当操纵。6)近期进展重点:对中关村核心区周边现有八家、东升村镇企业用地改造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基地,提供政策环境和物质环境,成为高科技研发产业链的组成部分。改善清河集团对外对内交通条件,加强八达岭高速路东西两部分地区的交通联系。过开发休闲娱乐设施和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培育创业环境,吸引教育科研企业进入西苑集团。学院路沿线大学科技园普遍存在空间有限、治理不规范等问题,在鼓舞其走精品化孵化园的同时,应加强对其规划、建设及物业治理、信息平台、服务平台的指导和规范。1/1
3、南部地区空间进展策略—“一心四轴半圈层”1)功能定位:海淀区都市功能核心区,高度都市化地区,要紧进展现代服务产业、旅游产业、文体产业、高科技研发产业、教育产业、医疗保健产业和房地产业。以后需要大力进展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产业(包括文体娱乐、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中介咨询、会展旅游、住宿餐饮)和旅游休闲产业(包括皇家园林旅游、大学校园旅游、都市休闲旅游、高科技商贸旅游)。以后需要完善、提高的产业是高科技研发产业、现代教育产业、医疗保健产业、房地产业。2)规划空间形态:一心四轴半圈层。充分发挥南部众多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整合复兴路上的现代服务产业资源,在多条进展轴交汇的五棵松地区建设南部科技文化中心,培育进展一条医药科技产业带。在目前现代服务产业圈层放射式空间布局形态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三条进展轴,并完善半环状圈层。3)建设南部科技文化中心:位于由西翠路和玉泉路与复兴路和阜成路围合的区域,包括分布的多家科研院所与北京新总规中规划的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应将其建成长安街西延线中段上综合了科技、文化和体育等功能的科技文化中心,使其成为海淀区在北京重要的东西轴线上的“战略重地”和“服务窗口”。一方面,通过南部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提升,为海淀区建立一个面向丰台科技园实现“迎进送出”的科技创新服务的崛起平台,从空间上加强海淀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向北京市南部地区科技1/1
园区的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在整合商业、文化、休闲、娱乐和体育等多种现代生活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为北京都市的西部集中打造一处要紧辐射海淀南部和丰台北部的科技文化中心,既与都市东部的“CBD”和商业中心取得空间上的平衡,也作为向西部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的空间过度。4)再造南部科技创新平台:立足永定路及其附近的科研院所培育高科技研发产业板块,再造海淀南部科技创新的崛起平台。即包括以航天二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为主,联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科大研究生院等科研院所的高科技研发产业板块。培育进展阜成路-西四环中路医疗产业带,要紧包括军事医学科学院、721医院、302医院、307医院、301医院等多1/1
家科研、医疗机构和拟建的五棵松“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应充分利用其附近集中的军队、军工在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领域的人才、科研和知识创新的整体优势,使之成为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重要基地,成为创新和产业化之间的纽带。5)现代服务产业重点打造三条进展轴,进一步完善半环状圈层:以后现代服务产业在目前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三条进展轴。第一条为中关村大街进展轴,要紧综合进展现代服务产业;第二条为西外大街、紫竹院路、杏石口路向西延伸进展轴,连接西直门、紫竹桥、四季青桥,在进一步进展会展业的同时,强化现代服务产业的综合进展,以辐射海淀西部地区。第三条为复兴路进展轴,包括世纪坛文化中心、公主坟商圈、五棵松文体中心以及政务服务等多个节点。在打造三条进展轴的同时,重点完善北三环路、远大路、西四环路组成的半环状圈层,包括北太平庄商圈、大钟寺流通中心、当代双安商圈、区行政中心、金源商圈、金四季商圈、集美流通中心、五棵松文体中心等节点。6)近期进展重点:双榆树当代商圈地区应通过改造七、八十年代旧居民楼,形成文娱商业综合服务区。杏石口路现代服务产业拓展区应调整杏石口路沿线工业用地,拓展商贸流通、会展、文娱等现代服务产业。1/1
4、三大旅游区的空间整合策略—“三廊道一大环两枢纽”1)空间功能整合:立足资源特点,实现分工协作。以“三山五园”为主的皇家园林旅游区是海淀区的传统王牌旅游区,要紧进展观光旅游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业。大西山风景旅游区由凤凰岭、阳台山、七王坟、大觉寺、黑龙潭、百望山等旅游节点构成,是海淀区的生态屏障和核心风景旅游区,要紧围绕休闲度假旅游,进展山地观光、度假休闲、康体保健和户外体育运动等旅游产业。稻香湖-南沙河风景旅游区是北部都市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海淀旅游的“亮点旅游区”,要以生态科技旅游为主题,进展湿地观光、农业科技巡游、高档会议度假、国际教育观摩、生态科技主题园等旅游内容。三大旅游区通过分不侧重皇家园林观光旅游、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科技休闲旅游三个方面进展,共同塑造以后海淀区的三大旅游品牌。2)空间形态整合:加强旅游区空间上的连通,重点打造三条旅游景观廊道。第一条南北向水系景观廊道,要紧沿京密引水渠、长河形成景观水系,连接分布其两侧的凤凰岭、阳台山、七王坟、大觉寺、黑龙潭、百望山、颐和园、海淀公园以及玉渊潭、紫竹院、动物园等,形成贯穿海淀区南北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体娱乐等产品的布局廊道。第二条为东西向的皇家园林景观廊1/1
道,要紧沿清华西路、颐和园路、香山路一线,形成连接皇家园林景区的巡游线路,包括东部的清华、北大校园景区和圆明园,中部的颐和园,西部的香山和植物园。第三条是北部新区东西向的南沙河生态景观廊道,通过水系道路绿廊和田园绿地加强大西山风景旅游区与稻香湖-南沙河风景旅游区在空间景观上的联系。三条旅游景观廊道衔接旅游资源,将旅游休闲相关产品围绕布局,形成呈线状分布的旅游休闲产业集群。1/1
3)空间交通整合:建立以连通三大旅游区为主的旅游景观道路大环线:聂各庄路-北安河路-北清路-安阳路-玉泉山路-香山-香山南路-闵庄路-北钨村路(地铁十号线蓝靛厂站)-北四环西路-昆明湖路-圆明园路(地铁四号线圆明园站)-清华西路-中关村路-北清路-上庄路-翠湖北路。开发的旅游景观道路大环线,突出道路的景观特点,避开了要紧道路干道,但将三大旅游区的要紧风景名胜资源和海淀的科技旅游资源与要紧的交通方式有机的连在一起,是以后海淀旅游的大动脉和黄金道。为了合理组织旅游交通换乘,在大环线上的颐和园和北清路西端分不建设两个旅游交通枢纽。4)要紧整合内容:皇家园林旅游区应完善与观光旅游配套的餐饮、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大西山风景旅游区应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新景点,设置旅游新项目,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空间,提高旅游环境品质。稻香湖-南沙河风景旅游区要加快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稻香湖大中型旅游基地的建设,鼓舞兴办餐饮、娱乐、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教育等服务型企业,加快丰富旅游活动品种,提升旅游产品内涵。5)近期整合措施:加大颐和园周边、香山周边、圆明园内外等地区的整治、改造、爱护、开发力度,研究治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大西山风景旅游地区建设规划的审批与旅游景观大道和1/1
访客中心的建设。整合并完善稻香湖-南沙河风景旅游区的建设规划,全面启动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1/1
北京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公布时刻:2009-12-01第一章总则1为落实国务院批复和《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依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及相关政策法规,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结合北京实际,编制《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2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领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进展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进展,保持首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满足宽敞人民群众的差不多住房消费需求,保障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1落实国务院批复和实施北京都市总体规划的原则。按照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房供应与需求、人口调控与住房保障、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与住1/1
房空间布局、宜居都市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积极推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都市空间结构调整,保障实现国家首都、国际都市、文化名城、宜居都市的进展目标。2积极履行政府职能的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新治理制度和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住房保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北京经济社会进展时期相适应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充分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差不多国情,以及北京人口聚拢压力较大和土地等资源紧缺的客观情况,依照北京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行和引导合理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进展。4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原则。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加大综合调控力度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3现状情况及进展趋势1改革开放特不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1/1
改革的不断深化,北京房地产业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进展的势头,成为首都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政府住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差不多初步形成了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三个层次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人民群众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来,由于北京进入了都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期、体制转型期和奥运全面建设期,受多种因素的阻碍,商品住房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中低价位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进展滞后、供给不足,住房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全然解决。2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首都的进展处在重要的转折点和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进展进入新时期,现代化、国际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居民住房改善性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人口聚拢的趋势短期内也难以全然缓解。北京的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进展,正处于数量型进展时期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进展时期转化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进展趋势,住房消费需求在专门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住房供应的压力仍然较大。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政府住房保障能力将不断提高,房地产业仍将是首都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关于首都经济以后健康稳定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阻碍。1/1
4编制重点在客观分析北京市住房实际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依照都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进展时期目标,综合考虑人口进展趋势以及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等承载能力,确定近远期住房建设进展目标和时序,提出“十一五”期间一般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进展方向、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出政策导向,纳入“十一五”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指导北京近期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进展。切实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先保证并积极引导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一般商品住房建设,有效调控其它商品住房建设的健康有序进展。5差不多依据1《国务院关于北京都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52号)和《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等中央有关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文件和决策部署3《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和《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
6规划期限为2006年-2010年,框架性安排到2020年。第二章规划目标、规模与结构72020年规划目标按照创建以人为本、和谐进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的要求,依据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亮特色的现代国际都市地位的进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政府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业健康进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人居环境良好,城镇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左右,人民群众居住质量和水平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1建立健全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和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握城镇住房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向,更好地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坚持加大综合调控力度和住房市场化的差不多方向,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加强住房供需双向调节,实现政府主导的保障类住房与市场配置为主的商品住房的协调进展,促进北京房地产业的健康进展,建立健全符合首都定位和北京特点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加强政府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目标,逐步健全和完善分类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1/1
机制。针对不同收入家庭,建立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三个层次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特不是低收入家庭的差不多与合理的住房需求。2全面推行符合国情市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按照推进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进展的要求,综合考虑北京人口聚拢压力大、土地等资源紧缺、环境改善任务艰巨的实际情况,强化对人口规模与结构的有效调控,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大力进展节约型居住区、绿色宜居型居住区和节能省地型住宅,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全面推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住房建设模式。提倡适度消费和节约文化,倡导符合可持续进展理念的节约行为模式,引导全市居民树立合理、健康的住房消费观念,全面推行购租结合、理性适度、满足自住需求的住房梯度消费模式。3实现住房进展总量差不多平衡、结构差不多合理、价格差不多稳定。总量差不多平衡确实是在落实远期规划操纵人口总量的前提下,以合理需求为导向,保持相对平衡的住房供应规模;结构差不多合理确实是以北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积极引导需求和调控市场运行,保障住房类型结构、套型比例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差不多符合首都社会进展的实际情况;价格差不多稳定1/1
确实是与首都经济社会进展状况相一致,保障首都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做到住房价格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协调。82010年规划目标按照“十一五”时期努力实现“五个显著提升”,构建现代国际都市差不多构架的进展目标,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中小套型一般商品住房的建设力度,实现房地产业可持续进展能力不断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住房供应结构趋于合理,住房价格差不多稳定。到2010年,城镇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左右,人居环境和人民群众居住水平得到显著改善。92010年住房建设规模与结构2010年,北京居住用地总面积约410平方公里,住房总建筑面积达到约4.2亿平方米。考虑到住房审批与实际建成形成有效供应的滞后性,“十一五”期间,新增住房建筑面积约1.23亿平方米,年均约2500万平方米;规划审批居住用地总量90平方公里,年均约18平方公里。1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保障范围“十一五”期间,用于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建设规模约47-60万平方米,约1万套,通过租金补贴的形式,解决其它约6.7万户“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约1/1

海淀区重点空间发展战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