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786096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庄子逍遥的境界
作者:马信任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2年第04

第一种境界是自足之乐。庄子之所以逍遥,既为脱却身心之拘碍,而与道合真而得逍遥,内无所累,外无所碍,而得至足之境界。林希逸先生所言庄子的《逍遥游》,即在一个字。而此中之乐,不是欲望之乐,而为不羡慕功名利禄,不挂怀自身的死生祸福的精神至足之乐。如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在《大宗师》中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这就是得道之真人、圣人,他们可以忘怀自己的死生、功名利禄,他们无所求,他们无忧,他们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至足逍遥无为。
第二种境界是有功而不居功。人生在世无非是建功立业,常自恃以沾沾自喜,向世人炫耀。最终的结果往往却是功名自焚。而达逍遥境界的至人、神人则不同。虽无心立功名,但却能名盖天下;虽然功名盖世,却又能韬光晦迹,不居功名,而逍遥自得。如《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所讲: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不争之人才是真正没有人可以跟他争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在《应帝王》中说: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由此可以看出圣人虽然得大功德大造化,并且名闻天下,但是却仍然能推功于外,恬淡无心,由此而得逍遥。
第三种境界是超脱身心所累。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由此可知,人之所以不逍遥,是因常受形躯体以及心境的束缚,终身役役,不得休歇。而得逍遥无己境界的人却不是这样,这类人能了脱身心的所有执着,从而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庄子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土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焦而不热。又如在《齐物论》中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这两种境界都是描述圣人忘怀一己死生无挂无碍了脱身心拘限的无心无己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章所说: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所以说,这类人无身之所累,亦得逍遥。
第四种境界是无用之用。世人的价值观念,是以为有用者即有用,无用者即无用,有用与无用是有根本的分别的。两者是不可混淆,所以说世人皆求有用之用。然而这样却得到伤人而不得善果。然而得逍遥境界的人却不然,这类人他们脱去了世俗的功用,不显己用,不拘己才,以其无用而大用,这类人无为而逍遥自在。如庄子在《逍遥游》中对惠子说: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氂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这是一种以无用为大用而合于自然的境界。
第五种境界是无心而化。用心去治理天下,这就是一种执着,不仅劳神费心,无法自然,这就是有所挂碍。只有达到逍遥境界的人,他们不以天下为天下,这种人在治理天下时才能无为,才能虚怀利物,才会无所为而无所不为。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所说: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物或行或随,或煦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唯此才可治天下。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在《应帝王》中说: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两种描述都是说圣人寂然不动,而无为,但是感而遂通,应物不藏,顺应自然,以无心而成逍遥无己境界。
第六种境界是无待。庄子的逍遥,是可以超脱这个世界的,超脱一切所累,超脱一切所碍。从而无己而至足,这是无所待,既不待于内,亦不待于外;不待于我,亦不待于物;与自然而然,游于大道之中,无挂无碍以至无待的境界,乃逍遥大成之境。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