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

发布时间:2010-10-18 12:53:15

一个是据说百泉是个颇负盛名的隐士隐居之地,那里的百泉湖与苏门山风景秀丽,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二是河南省每年的高招录取地就在百泉,想必那里一定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第三个原因则在于那里是著名的药都,那里出产许多名贵的中药草,那一定是个人杰地灵的所在了

百泉风景区里据说有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百泉湖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 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中廊桥弯曲,亭阁相望,湖边绿枝婆娑,古树参天。苏门山又称龙凤山,系太行山的支脉,与百泉湖并誉,海拔约180米,背依崇山峻岭,俯临碧波清流,山上翠柏茂密,古迹掩映。放眼望去,倒也是山清水秀之地,确有一番世外仙境之感。

湖中泛舟,这是一种脚踏驱动的游船,船体斑驳,透着一股破败的味道。其实,这也是整个景区给我的整体印象。刚一走进景区,就深感失望,如果不是已经看了资料,对这里的山水景色和文化底蕴有所了解,很难想像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百泉,而现在看起来,这里更像是个不起眼的小公园。管理也比较差,景区内比较脏乱,风一吹,就有灰尘裹着落叶在脚下打转,让人很难发思古幽情,追忆先贤哲人。只有坐在船上,看着碧波微荡,欣赏着苏门山色,凝望着古柏虬劲,穿越那些亭台回廊,才终于找到了那种与山色水光相和、物我相忘的境界。

      到了百泉,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那就是苏门山上的啸台,这是晋魏时著名隐士孙登的长啸之处。岳飞的《满江红》中有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其中长啸的典故就出自孙登。孙登字公和,号苏门先生,土窑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至腹,善长啸,好读易,扶一弦琴,人见之与语不应。有村人将其高高抬起抛入湖中,观其怒,登从水中爬出,大笑而去。竹林七贤中的稽康曾从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稽康离开时,孙登只是清音长啸,啸声回荡山谷。魏晋风度,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孙登也就以其长啸占据了一席地位。如今的啸台也只是伫立山头,俯视着脚下的这片热土,虽有众多题词匾额,但已与时代节拍不合,只能寂寞着。打破这寂寞的只有不多的游人,还有那供游人骑行的马儿,堂而皇之地占据着不大的啸台的前院,有经营者在不停地招睐着客人。

一座山若没有了水,便是死山,一座城没有了水,就没了品味

百泉景区位于市区西北2.5公里处,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以秀水青山、古迹名胜享誉中州。百泉风景趣在泉水,美在苏门,兴在名胜。

    百泉位于辉县市中心西北五华里的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贯珠,又名珍珠泉。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水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米,经常流量四至五个,最深处达三米,水温常年二十度左右,冬暖夏凉,湖水四季碧绿,清冽纯净;湖内鱼来蟹往,荇藻交横;湖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曲桥相接;湖周古柏参天,绿柳婆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千百年来,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百泉因百泉湖而命名。它远溯于三皇时期,盛名于殷商时代。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劳动人民就已由衷地唱出了赞美百泉的诗句。历经劳动人民的整修、改造,使百泉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建筑达90多处,其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清新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加上美丽的自然山水,被人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

  百泉湖畔,遍布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寺祠院殿,始建于元的清军阁,四周翠柏环绕,雄伟壮观。"涌金""喷玉""灵源""放鱼""洗心""下马 "诸亭沿湖而立,设计古朴,造型玲珑剔透。其中:以"涌金亭"为最,亭中嵌有碑刻五十余块,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佑年间游览于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书体楷行柔中藏锋,游人称赞不巳。

百泉由苏门山和百泉湖组成。苏门山是太行山的一道支脉,是万仙山根部向东延伸到这里形成的一座山头。而太行山中的各道水系延着万仙山的石隙缝间向东挤压而来,到达苏门山时,从山南麓的石窦中向上仰天喷出,就形成了这碧波荡漾的百泉湖。这一山一水,交互相映,就形成了美丽自然的山水风景区。千百年来,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

百泉因百泉湖而命名。它远溯于三皇时期,盛名于殷商时代。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劳动人民就已由衷地唱出了赞美百泉的诗句。《荀子.儒效篇》云:武王伐纣,暮宿于百泉。有力地证明了百泉早在3000多年前就是风光怡人的旅游胜地。著名学者朱有介在《关于园林概念的形式、发展、性质及对美学的特殊功能问题的思考》一文中也称百泉风景区3000多年前已是可供游钓的准风景区。以后历经劳动人民的整修、改造,使百泉成为中原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古建筑达90多处,其建筑风格既有南方的小巧玲珑、清新秀丽,又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富丽堂皇,集南北方建筑艺术为一身,加上美丽的自然山水,被人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

百泉湖水常年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毛发可鉴。泉水自湖底石隙喷涌而出,累累不绝似串串珍珠,阳光照射,颗颗金光闪耀,如金似玉,故又有涌金泉珍珠泉之称。元代词人王磬在《咏百泉灵源泉》中赞曰:济南七十二泉,散在坡迤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并出画栏前。”199610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周维权先生称赞百泉景区:山水与人文相结合很有特色,不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且泉眼之多,蔚为壮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极为罕见。时值三伏酷暑,湖畔石阶一坐,淋漓大汗顿然被丝丝凉意逼走;三九严寒,湖面升起腾腾薄雾,袅袅娜娜弥漫于亭台楼阁之间如入仙境。泛舟湖面,亭台楼阁点缀在平湖远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湖之北岸是一座海拔仅有184米的苏门山,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历代众多名人志士、文人墨客的驻足挥毫,使其在全国众多名山大川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里曾诞生了北宋五子之一,著名理学家,一代易学大师邵雍和明末清初中国三大儒之一的著名学者孙奇逢。山光水色,妖娆妩媚,又曾吸引了历代名人志士到此隐居、游览和讲学,如晋代高适、孙登;竹林七贤;唐代诗人贾岛、画家吴道之;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金代诗人元好问;元代中书令耶律楚材、许衡、姚文献;明代的唐寅、黄辉、魏允贞;清代的乾隆皇帝、郑板桥等,他们面对迷人的青山碧波,触景生情,或赋文吟诗,或泼墨作画,留下了珍贵的墨迹瑰宝。今天的百泉景区,各类碑刻多达350余块,省级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以上45处,一般保护点则更多,又使百泉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展现出更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百泉位于辉县市中心西北五华里的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贯珠,又名珍珠泉。百泉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防泄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水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米,经常流量四至五个,最深处达三米,水温常年二十度左右,冬暖夏凉,湖水四季碧绿,清冽纯净;湖内鱼来蟹往,荇藻交横;湖畔亭台楼阁星罗棋布,曲桥相接;湖周古柏参天,绿柳婆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向有"中州明珠""西湖缩影"之誉。

百泉湖畔,遍布历代修建的亭台楼阁寺祠院殿,始建于元的清军阁,四周翠柏环绕,雄伟壮观。"涌金""喷玉""灵源""放鱼""洗心""下马"诸亭沿湖而立,设计古朴,造型玲珑剔透。其中:以"涌金亭"为最,亭中嵌有碑刻五十余块,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于元佑年间游览于此,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书体楷行柔中藏锋,游人称赞不巳。

卫源庙位于湖北岸,依山傍水而建,是过去祭祀河神的地主,该建于隋,宋、金、元、明、清均有整修,庙中有清军殿,为明代重修,是百泉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建筑。

湖东北有碑廊一处,系1974年修建,搜集散失的北魏、唐、宋、元、明、清碑刻壁画142块。有宋崔白的布袋僧像,苏轼在题记称"妙乃过吴";宋岳飞的四幅石屏;元赵子昂"玉虚观碑"、盘谷序碑;明唐寅的扇面碑;清乾隆的亲笔御碑、清郑板桥、王所宾的壁画,都是历史珍品。

苏门山系太行山支脉,与百泉并誉。海拔约180米,背依崇山峻岭,俯临碧波清流,山上翠柏茂密,许多古迹掩映期间,景色奇异有趣。山顶有啸台,是魏晋时孙登隐居长啸处。孙登字公和,号苏门先生,土窑居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至腹,善长啸,好易读,扶一弦琴,人见之与语不应。有村人将其高高抬起抛入湖中,观其怒,登从水中爬出,大笑而去。竹林七贤中的稽康曾从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山腰有孔庙一座,建 于明成化年间,清宣统二年增"戟门""子在川上"石坊。山右角有一院落,绕以周垣,表以重门,院内树荫蔽日,碑碣林立,名曰"安乐窝",是宋代理学家邵雍的故宅和讲学处。下有长生洞,东有"饿夫墓"

百泉宾馆坐落在百泉景区内,苏门山右侧的山洼中,楼高六层,工字形,全用青石砌成,檐边用琉璃瓦装饰,建造古色古香,别具一格,门口有两根四米高,六十公分见方的大石柱,柱上端书"百泉水长接四海,苏门山高迎五洲"对联一副。门前有一对二米高的清代大石狮,整个宾馆显得雄伟壮观。设备齐全,服务周到,一次可接待1200人住宿就餐。

百泉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二公里的苏门山南麓,是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素有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的美誉。百泉湖开凿于商,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又因泉水自湖底喷涌而出,累累如贯珠,故又名珍珠泉。

泉水甘冽,清澈见底,志书上有甘泉之父的称谓,面积3.4万平方米。历代名人在此游览、隐居,留下了无数赞美百泉的诗词歌赋。众所周知的魏晋时期的孙登,北宋时期的邵雍,大文学家苏轼,元朝王磐,明末清初孙奇逢以及清乾隆皇帝,留下啸台、安乐窝、饿夫墓、三碑亭、清晖阁、卫源庙、孔庙、邵夫子祠等名人遗址。

百泉历经开凿,清乾隆十五年,绕岸砌石,成一长方形泉湖,湖中心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径,曲曲折折,将湖中的亭阁小桥联在一起。钓鱼亭、湖心亭、南大厅、下马亭、课桑亭、涌金亭、喷玉亭、灵源亭、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湖畔,独具匠心地玉立在湖间,玲珑秀丽,煞是好看。

今日的百泉湖,风光绮丽,景色宜人,湖水碧波荡漾,清澈纯净。湖畔刚复修的喷玉、灵源、放鱼、下马、诸亭延湖而立。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涌金亭中挥毫疾书苏门山涌金亭六个大字,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1928年所建的湖心亭中高高矗立的人民百泉碑,镂刻着百泉饱经沧桑的履历。始建于元朝的清晖阁,原是元朝郭子忠的花园,阁周古柏环绕,绿柳婆娑。

站在游廊桥上,凭栏南眺,南湖风光,一览无余。南湖面积2.9万平方米,湖内兴建了国家级标准游泳池和儿童游泳池,湖中央各种游艇、划船等游乐设施应有尽有,体现了北湖游览,南湖游乐北湖静,南湖动的景区特色。南北两湖,清涟荡漾,象两株出水的并蒂莲花,争芳斗妍,竞相媲美。每逢佳节,灯会、水鸭、烟火等民间娱乐活动再起高潮,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百泉药都被命名为 “中国中药材基地暨常年展

位于太行山百泉湖畔的百泉药都,起源于隋朝大冶年间的卫源庙会,至明朝洪武八年,即1375年,卫源庙会得到官方认可和支持。自此,以中药材为主的物资交流会得以发展壮大,每年48日,各地巨商大贾,纷至沓来,坐商走贩,相聚百泉,进行药贸,交易时间由1天、10天逐渐延续至月余,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交易场所。

百泉药交会的兴起和壮大,奠定了百泉药都的历史地位。在百泉药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在过几次生死悠关的起伏。第一次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国,战火纷起,中华民族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洪流,百泉药交会被迫停办。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大地,百泉药都及药交会被当做四旧批判,至1968年,药都停业,药交会停办,到1980年复会。

1980年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共城大地。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和海外同胞的期盼中,百泉药交会得以复会。是年,百泉药交会规模较以前更大,参会厂商空间增多,展览品种更为齐全,交易额达十多亿元。同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百泉药交会列为全国三大药交会、十大药市之一;1991年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性药交会;2000年和2001年,百泉药都先后获得中国百泉保健品博览会和中原 (百泉)医疗器械博览会举办权,进一步丰富了百泉药交会的内涵。

200916,由商务部、民政部备案、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批准的中国中药材基地暨常年展在百泉药都正式组建。常年展展示内容包括: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OTC、保健品、保健器材、包装材料、医疗设备、制药机械

初夏十分,湖边的丝丝垂柳如少女般轻舞绿胳臂,笑意盈盈如执勤迎宾。和风吹在脸上,暖暖,心情如风般温柔。可是湖中的水却没有如老者的言的泉涌似锅滚,平平静静的,在阳光下,在细风中微微闪着光亮,不过那里的鱼去很多,一群一群的,白的,红的,金的,杂色的,排着队,结着伙,悠闲的游来游去. 百泉湖中不光鱼多,水草也长得不错,绿油油的,在搖曳水光下,轻轻晃动,鱼儿在其中匆匆穿行,吐个泡泡,弄点水纹显得十分可爱。更妙的是湖中有岛,岛上有寺,与岛相连的是长长的水上长廊,廊的中间还有桥,园园的拱桥,如同一架彩虹铺在水面上,如织游人争相作为背景拍摄照片,我们也没能免俗,在那里浪费了大约半卷胶卷,方才尽兴。穿水上长廊,慢慢走,边走边逗水中鱼儿,边走边上身边走过的人们,若是有艳丽的女孩,不免多看上几眼,说是养养眼,其实是意淫一番也说不定,因为廊不是很宽,我们几个又基本上都带着眼镜,所以这里的景色是看得很真很切的。上了岛,才发现寺的前边有两棵很苍桑的柏树,有一棵好象死掉了半边,却仍然顽强的活着,歪歪斜斜的伸展着瘦骨瞵殉,残损的枝丫,大家都说这树有品味,我也顺便拿了照相机,对着天空给它来了个写真集,以便以后开影展的时候弄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主题。进了寺,看了看佛像,因为不信那西来的东东,所以也没有磕头,连个揖也没有,里面又禁子拍照,所以很快就出来了,仍是顺着长廊,看着红男绿女,听着悠悠歌声,回到岸上。这样湖基本上游完了。刚到岸上就有人嚷着说要买东西,因为前边不远的地方挤了一大堆人,有人正在卖东西,挤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卖百泉湖中的水,说是这里水很神奇,喝了可以长寿,朋友也买了一瓶,让我喝,我不敢,说是所拉肚子,朋友很恼,结果那水被朋友倒到了湖,也算是让它回归故里吧。不然的话这么好的水,到了我们这些俗人肚子里变了质,岂不是太可惜了么? 
    玩罢了湖,就登山,说是山,其实也不很高,平平的,坡度也很小,就象我家门前大跃进时堆起的土堆,不过山虽小,却是石的,不然的话,这山也不能叫山了,想不到这么小的山竟然也有名字,那便是:苏门山,语出何处,无从考究,山上也有寺,有书法碑林,看着很是过瘾,拍得也十分过瘾,除了书法外,也有石佛像,当然离龙门的差得太远了,数量也少,但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被人为损坏过——我就和一个头部已经被砍掉的佛像合了个影,可能是越是残损的东西,越能引发人们的无限思考。后来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才发现,原来这里是顶顶有名的地方,只是我那时还不知道罢了。走走停停终于走到了山顶。
    山顶有个很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孙登一啸登仙处。这地方据说是苏门山最有名气的地方,之所以有名字是因为这里涉及到两个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孙登,一个是阮藉,孙登是隐于野的隐士,阮藉的晋代的才子,一个绝于尘事,一个不入俗流,两人相遇于苏门山,便有了一啸登仙的佳话:苏门山因孙登而著名,而孙登也常被人称之为苏门先生。阮籍慕名而来,上山之后,蹲在孙登面前,询问他一系列重大的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但孙登好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一声不吭,甚至连眼珠也不转一转。 
    阮籍傻傻地看着泥塑木雕般的孙登,突然领悟到自己的重大问题是多么没有意思。那就快速斩断吧,能与眼前这位大师交流的或许是另外一个语汇系统?好像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摧动着,他缓缓地啸了起来。啸完一段,再看孙登,孙登竟笑眯眯地注释着他,说:再来一遍。阮籍一听,连忙站起身来,对着群山云天,啸了好久。啸完回身,孙登又已平静入定,他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与这位大师的一次交流,此行没有白来。 阮籍下山了,有点高兴又有点茫然。但刚走到半山腰,一种奇迹发生了。如天乐开奏,如梵琴拨响,如百凤齐鸣,一种难以想象的音乐突然充溢于山野林谷之间。阮籍震惊片刻后立即领悟了,这是孙登大师的啸声,如此辉煌和圣洁,把自己的啸不知比到哪里去了。但孙登大师显然不是要与他争胜,而是在回答他的全部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阮籍仰头聆听,直到啸声结束。然后急步回家,写下了一篇《大人先生传》。(余秋雨文集) 
    长啸我们是不会的,我们会的只是没事凭吊一下古人,看看他们玩过的山水而已,阮也孙因年代久远而在世人的记忆中消失,但不得不佩服孙老夫子会选地方。
听过了导游的一番介绍倒觉得这座小山蛮有趣味,于是接着往下看去,接下来留有印象的就是整片整片的树林,有石桌,石凳,适于休息,走了半天,刚好在这里休息,吃点东西,戏闹一番,再往前走,竟然忽然下了山,下山了才发现,这里离我们坐来来的地方竟然十分的近,倘若从这里上山的话,看景的顺序刚好相反,会不会有一番别的乐趣,我一直没有试过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落英缤纷。这是南朝丘迟先生《与陈伯之书》中对江南阳春三月的描写。而阳春三月在我们这里,却是树生新绿,鲜花怒放,春风拂面,暖气和煦。既有着说不完的新鲜感觉,又有着再寻往日美景的渴望。五一节女儿放了假,早上睡足了觉,便要求我带着她到大海边去玩,她对大海的渴望,我也有同样的渴望,只是只身难以远行,我便只好说:大海到了夏天去才合适,不如今天妈妈带你去游百泉吧。百泉在新乡北二十公里处,我和家人曾多次去旅游,可是每次都去得匆匆,来得匆匆,这次与女儿单独前去,一定要尽情地品味一番百泉的韵味。
    坐车约半小时便到了辉县县城,百泉湖位于辉县城西北角上,下了公交车,再走约一里多路,便可以到达百泉景区的东华门了。买票进入以后,一派秀丽清幽的风景便映入眼帘了,园内遍植杨槐与杨柳,杨柳环湖而种。别处的杨槐我所见到的都是开白花的,而这里的杨槐却是开着紫红色的小花,一串串的在绿叶掩映下,清风一吹,翩翩如飞舞的蛱蝶一般,我一时兴起,便为开紫红花的杨槐吟诗一首了。三月阳春天气朗,湖旁红紫蛱蝶忙。飞舞迎风闻恰恰,杨槐枝上看文章。
    百泉湖有半顷大小,呈椭圆形,中间从下马亭处可以分为南湖与北湖,南湖上湖面广阔,在湖面上可以跑快艇,北湖上有许许多多的亭台曲桥,依湖北望。便是苍翠环拥的苏门山,在苍松丝柳的掩映下,飞泉流瀑  金檐翘角的亭台,深藏在湖光山色与苍松翠柏间,景面颇为秀丽壮观。我和女儿先看了湖外面的风景后,再来赏湖中的风景。先是经过下马亭,想着古代那些官员从外面进来时,来到这里便要先下马了,过了下马亭,便又是一个亭------跃进亭,每一个小亭中好像都有一段故事的,以前小时候来这里游,还听导游解说,可是现在却全记不起来了的。依着跃进亭向北观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湖的围栏全是汉白玉的雕栏,外围有一米多宽的湖沿高台,杨柳环拥着百泉湖,亭台楼榭则在湖的周围或湖面上,由曲折的青板石桥相连。过了跃进亭,经白露园,又过一白玉栏的石桥 便可以从浮于水面的青石板桥进入湖中了,在湖中所遇到的第一个亭便是清辉亭了,这清辉亭有两个亭,一个位于前面,稍小一些叫清辉亭,后面还有一个高大有两层楼的厅台叫清辉阁,四围种了许多明朝的大柏树,清幽静雅,这个高台处的采光效果相当好,想着早上太阳出来时,从湖波荡漾中观赏,则四围皆清辉澄沏,明朗且清雅的。沿着第一个清辉亭往东,走过一小段浮桥后,便有一亭翩然于湖上了----------钓鱼亭,亭中竖有石碑,讲述着关于钓鱼亭的故事。从钓鱼亭回来经清辉阁,再沿着曲曲折折的浮桥往北走,便陡然起了一个五六米高的弓形,状如金梭,所以这段石桥又起名为金梭桥。过了金梭桥,再走过一段水面浮桥,便到了湖心亭了,在湖心亭中看到一个较为巨大的石碑,据碑文记载:《诗经·卫风》记载,百泉湖自那时就己经存在了,其中瑟彼泉水,清流于淇就是指现在的百泉,淇大概就是指今天的淇县吧。百泉湖从元朝开始修建,后历经多朝朝庭的重修至今,所以百泉湖素有皇家御花园 “中州颐和园和北方的小西湖之称。 从湖心亭出来,折回来再往东走一段浮桥,经放鱼亭,便从湖面上走出来了,曲曲折折的青石板浮桥大约有几百米远,浮于波光粼粼的水中,连接着各个楼台亭榭,为这里的湖面增添了无限的景观。
    今日的百泉湖虽然风景依旧,然而早己经脱掉尊贵的外衣,成为寻常百姓们游玩,寻乐,观赏美景的天然风景地了。湖中摇动的小舟,苏门山上走动的老年游客,以及湖中快艇上坐着的普通的中年男女,湖心亭,石桥上蹒跚走着的小儿女,还有清辉亭石阶旁的护拦的青石板,时有小儿女坐在上面坐滑滑梯,青石板给磨得溜光圆滑,下面厚重的青砖都给蹬出了一个深深的脚窝,湖心亭中,与湖畔依依的扬柳下,时有多情的青年情侣在依偎或亲蜜交谈,无不显示出,百泉湖今日做为普通旅游景点的繁盛与兴旺。在清辉阁的四周,种了多株明朝的柏树,这些柏树经历几百年至今,仍然存在着,柏树有两三个人方能合抱过来。在亭的西北角上,有一株柏树树身己经四分五裂,却从裂缝中长出一棵大槐树,从柏树裂开的树身中,可看到槐树的根从上面依附着往下延伸,真如爬在妈妈怀抱中的小婴儿一般,这个小婴儿的黑槐树大概也有几百年了吧,只上面的树杈就是一个人不一定能抱得住的,这就是这里的又一景观柏抱槐了。于是我便感到这个字用得恰到好处。我以前游百泉时,曾写了这样的一首诗:苏门山里秀成堆,湖水涌金喷玉随。石桥九曲浮波面,翠柏亭上抱槐陪。叠出泉眼珍珠碎,拥戴苍松凤凰飞。千古仁人歌不尽,湖中百泉任人回。
    百泉湖是因为湖心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泉眼而得名,泉眼中大的大如碗口,小的细如珍珠,在天气晴朗,湖水清沏的时候,在湖北的涌金亭、喷玉亭周围  ,可以看到形似小小贝壳的五颜六色的小汽泡涌上来,这便是最小的泉眼了。众多的小贝壳有的形如珍珠,有的状如蝴蝶,萦萦绕绕,从湖底涌出,在太阳光的反射下,真如涌金喷玉一般,于是百泉湖又名珍珠泉,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赏玩烟景,常常被这里秀丽的自然景色所迷,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听说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清朝的竹林七贤的阮籍、稽康等,清朝的康熙皇帝,都曾先后来此游玩,留下诗篇,勒石铭记。于是在涌金亭的内墙上,碑廊的墙壁上,到处都嵌满了石碑。诗文、序言、对联等,还有扇面诗,郑板桥的丽竹图,观音菩萨像等等层出不穷,只碑廊里的石碑大约就有几十米长,还有各个小亭中的立碑,苏门山的墙壁上刻有文字的地方随处可见。只是这里碑文虽多,可是有的飞龙舞凤,有时代久远,模糊不清,我于下午在碑廊的一处正楷字处,终于完整地看清楚了一名叫文冲的官员留下的诗句。题名为《游百泉登苏门山留题》 “  来游太行麓,独吊苏门山。长啸一声歇,高台千古间。林峦看簇簇,泉水听潺潺。愧我风尘吏,明朝骑马还。可以想像,古代那些官员们来游了百泉以后,也会想起自己是风尘中人了。还有一幅对联写得好:文殊敢争苍松艳,品高更锲翠兰幽。这秀丽的景色,真的有点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的感觉。苏门山上依次建有振衣亭、龙亭、啸台,啸台是位于最高点上的建筑,据闻是晋朝隐士孙登隐居与吟啸处。山中还有宋朝大学问家邵夫子邵雍的安乐窝和三清观道观。三清观被誉为山顶的世外桃源。邵夫子是宋朝的理学家与术数学家,当时在这里的安乐窝中做学问,日不再食,常常通宵达旦,据闻邵夫子的理念对当时社会的人文风俗,颇有影响。邵夫子出去无论走到哪里,村野乡民见了,都会热情地奔走相告曰:我家先生来了!邵夫子的理念精华是慎独,就是提倡人们提高精神修养时,首先做到从心里不犯错误。因为一个人若是行为上不犯错,是比较容易的,而语言上不犯错误,就有一些难度,而最终连思想上也不犯错误,做到精神境界的高标准,做到无贵无践,礼贤下士,是没那么容易了的。邵夫子被宋朝的理学家朱禧赠言驾风鞭霆,由徐世昌书写留匾。邵夫子喜植桃和竹,邵夫子祠又名桃竹园。在这湖波荡漾之地,亭台浮桥掩映间,住在这个风水宝地做学问,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这烟波浩淼,山青松秀之地,因有了邵夫子与孔夫子这些大学问家们的足迹墨迹,更显得人杰而地灵了,难怪小女儿不停地和我说:妈妈,咱家就住在这里吧,我喜欢留在这里。
    从湖北紧依着的山上去,便是太行余脉苏门山了,苏门山本不算高,可是因为紧临着百泉湖,便闻名瑕尔了。在苏门山通道旁边的石壁上,还看到一处写的序文,大意是 :人类者,天地之精灵也,光阴着,百代之过客也…………桃红烟幕,如见此美景者,无诗作也,罚金谷酒数杯。此时我便会想起我网上的诗友们来,记得曾在巴风楚韵中与清江野老、夷水闲翁等对诗,我邀他们来游百泉。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日暖北行游百泉,天光云影任君吟,当时野老与闲翁虽没来游,却均以回和,只是他们所回的并非是百泉的景色,而孤村兄见有此美景,没邀他便生气了吟了一首“  闲翁野老赴荷塘,独使孤村羡酒香。源头但得无流水,天光云影定归藏。流水兄说得一点没错,百泉湖中前几年因为天气干旱,湖水全干了,那时的百泉便顿时没了可观的风景了。后来我又于诗中邀孤村兄游万仙山,孤村兄一高兴,便吟了一首“  清荷邀我游万仙,谢过清荷谢茫原。振衣且上云头路,唤友还看空谷兰……” 因我对孤村兄诗句中振衣且上云头路的诗特别欣赏,而在登苏门山的第一个小亭子又正如起名为振衣亭。再看从山脚下往山上攀登时,所有的石阶全是青石条铺就,如果这里用上振衣且上青云路那真的是名符其实的实景地了,只是没有机会唤友还看满山的苍松翠柏了。我没有孤村兄的手机号,只有天山大哥的手机号,于是便在振衣亭中,给天山大哥发了一个短信说:我正在振衣亭中,刚刚拜过孔夫子庙,看过子在川上的石牌坊。在此时此刻,真的是好想我的那些诗友们能陪在身边啊,因为身边虽是有太多赏风景的人,可是真正懂得诗文的人,能有几个呢?在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如果我的诗友们能和我一同指点江山,赏诗读碑,相互交流切蹉,那将是多么地融洽啊。湖中有灵源亭” ,诗友们来此一聚,必然会灵感如源泉,诗意如湖中的珍珠泉般,诗兴勃发,佳句层层如涌金喷玉般流淌而出的。如果龙哥能来此一赏碑廊中所刻的郑板桥所画之竹,那么在所赠我的书中的画竹,一定会画出更为传神清雅的翠竹图的,没办法长期总是这么孤独着,我也只好独自去夫子庙中祭拜了的。天山大哥说:拜了夫子庙,以后便会保估你诗文更上一层楼 可是我也希望这里的孔夫子与邵夫子 一起保佑我的诗朋文友们,诗文更上一层楼,在人生的长路中,越来越博文强识,诗意源泉如湖中的百泉涌动,波光潋滟,才情如水。我以前游百泉后,也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秋风徐送爽,百泉垂柳映霓裳。清清碧水托桥曲,浅浅涟漪入画廊。 青润石阶追翠秀,叶涛岚雾啸吟长。驾风鞭霆邵雍匾,子在川上览凤翔。
    只在网上读诗,不到百泉游,便不知自己诗文之短浅,如果你读了碑廊里的诗词歌赋,那才是真正的做学问的呢。只可惜这里的碑文在解放前夕,由日寇与国民党破坏得成残垣断壁,前几年碑廊没有对外开放,现在己经修缮完整,对外开放了的。只是地上到处都是滚的精美的一半的碑头,或刻有状如莲花,或如菩萨、或小佛,或小龙,或麒麟等的精致石雕。我让女儿骑到一个小麒麟身上,用手机给拍了一张照。可爱的小女儿,也希望你来此游玩后,也能灵犀顿开,今后能够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真的希望有一天,能拿到一本记录百泉所有碑文的书,也希望有一天,我的诗友们能与我再到百泉一游。我们临走之前,又一次来到湖中的浮桥上,湖面的碧波荡漾映着我的玫红裙妆,轻踏着千百年来的青石板,漫步沉思,我轻吟了这样的几句诗:湖水粼粼照曲桥,珍珠环拥柳丝绦。苏门山上苍柏翠,千古诗情见妖娆。

百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