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同性恋的遗传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1 14:53:39

人类同性恋的遗传问题研究

孙聪 经济学院财政学 13 I3131400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同性恋这以往存在于社会最角落的群体,如今也渐渐浮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在以往,同性恋是遭人们鄙视的,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甚至是一种犯罪,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受毁灭的打击。如今,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性倾向,并给与了这个群体更多的包容与尊重。这个学期学了《遗传学导论》这门课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既然遗传能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那么它在同性恋行为的形成中又起了怎么样的作用呢?

正文:

1、同性恋的遗传假说

要阐述同性恋的遗传假说,首先我们要知道同性恋基因(gay genes)。一般认为,它是影响人和动物性取向的基因。XQ28Wnt-4基因被认为是诱导基因。

19937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丁.汉默认为,同性恋与基因有关。同性恋者和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在其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一个叫做Xq28的基因,是这一基因决定了人们在性指向上的同性恋。汉默等人调查了40名男性同性恋者,经他们同意提取其细胞做基因检测。他们发现,这40多人中,有30多人X染色体中具有相同的Xq28基因,因此认定Xq28基因可能控制着男性同性恋行为和趋向。哈默博士研究结果的随机概率不到百分之零点五,这意味着染色体末梢可能藏有某种基因顺序,导致兄弟两人萌生同性恋念头。

在男性中,x染色体与Y染色体配对,组成所谓的性染色体,它是人体所有细胞23对染色体中最后一组。男性染色体总是从母亲那里继承,母亲将其两个x染色体中的一个改组后传给儿子。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新发现的遗传因子系由母亲传递的。以往精神病学研究曾经持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即认为母亲对儿子成为同性恋至少负有部分责任。

该基因的功能可能就是直接影响性别取向。也许是它形成了大脑编织性行为的系统;或许它影响着性格,预先设定了男孩同性恋取向。

在最近的几项实验中,对于114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男性,研究人员首先调查了他们的家族史。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舅舅及姨表兄弟中有许多男同性恋,比例之大令研究人员始料不及,远远高于一般男性中的比例,这说明,经过母亲传递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由X染色体传递。

随后,科学家将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同性恋的兄弟上,设想一家两个男孩为同性恋,那么从基因角度,他们比没有同性恋兄弟的男同性恋更有理由成为同性恋。研究人员用连接作图法这种著名的基因技术,通过DNA标记,仔细查看了这类兄弟及他们亲属间的X染色体。DNA标记是一些微小的遗传物质,能区分不同人之间的染色体。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四分之三以上的兄弟在染色体Xq28区继承了相同的DNA标记。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还有另一些基因决定着人和哺乳动物的性别,即所谓的“女性基因”。这一称为Wnt-4基因可能是诱导子宫发育的关键因子,小鼠实验证明,如果该基因被激活和履行它的职责,所有胚胎都会发育成雌性,所以认为该基因是“女性基因”。FucM基因也在动物实验里证明可以诱发“女性同性恋“。

但是,基因决定性别和性指向也是非常复杂的。性染色体是一个较大的基因组,里面包含着许多基因,SRYWnt—4基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双胞胎中的一人若是同性恋,另一人是同性恋的可能性比常人要大。这说明了基因在人们是否会爱上同性之人这个问题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尽管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同性恋基因”,不过他们一致同意先天因素在这个问题上和后天影响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比如家中排名的伯仲叔季会影响男性的性取向。亲生兄长越多的男性越可能是同性恋,这可能是连续的男胎影响了母亲子宫内的荷尔蒙平衡,因此同性恋就诞生了。

2、对遗传说的质疑之声

然而,从遗传假说出现至今,反对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

早期同性恋遗传学假说主要来源于同性恋在血缘关系和双胞胎人群中聚集现象。但这一假说在提出时就遭到强烈的质疑,第一种质疑是关于同性恋基因如何通过生育遗传的问题;第二种质疑则认为,亲缘关系或双胞胎除了遗传,还有诸多相同的因素(比如相同的生活环境、教育、饮食,性格和行为习惯的相互影响,甚至是病原体相同或相互的传播风险),除非排除其他因素,否则很难明确某因素的确切影响。关于第一个质疑,遗传假说支持者用隐/显性基因和性拮抗基因理论进行了解释。但第二个质疑使遗传假说支持者意识到,除非明确找到同性恋的基因位点,否则该假说很难获得完美的验证。

在这几年后,基因研究尚没有得到明显进展,遗传假说却面临了更严峻的考验。有研究发现,男性同性恋在同卵双胞胎中未呈现出聚集性。而不是像其他遗传性疾病一样,在同卵双胞胎中更容易聚集。对此,遗传假说支持者提出了另一个补充假说,认为出生次序也影响了同卵双胞胎今后的性趋向。但出生次序中的存在什么关键性差异导致今后性趋向的不同,补充假说者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解释。因此从现在角度看,这一补充假说显得非常牵强,况且它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女性同性恋在同卵双胞胎中且呈现出了聚集性现象。

然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质疑,遗传假说还是受到了认可,以至于愈来愈多的人们默认为“遗传导致同性恋”是毫无疑问的。这种弯曲事实的宣传,主要来源于同性恋权利运动。在同性恋运动支持者内心里,需要有一种相对“高尚”或“无辜”的理由,来为这种非主流的行为方式提供解释。所以他们急不可待的接受并且夸大同性恋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而不是通过科学论证的方式。

英国的O'Riordan K.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并且详细收集了几十年来相关的媒体报道和科普文章,分析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是如何操作的。这篇题为The Life of the Gay Gene: From Hypothetical Genetic Marker to Social Reality的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Sex Research杂志2012年第4期上。在该文章中详细揭示同性恋遗传学证据被夸大宣传的真相。

不过这些质疑都无所谓,遗传假说支持者这坚信,只要最终找到了同性恋相关的基因位点,那么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1993年,Hamer D.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对后世影响重大的文献A linkage between DNA markers on the X chromosome and male sexual orientation,文章中声称位于X染色体上的Xq28基因位点,可能与男性性趋向有关。这是第一篇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篇关于男性性趋向相关遗传标志物的实验报道。在此后的20年里,没有任何人能通过重复实验验证上述结果。在这二十年里,这个无法被重复的孤例被反复的引用、宣传并夸大——由作者在原文描述的“可能”变为“证实”,由原文的“男性”夸大到全人群。

同性恋权利运动组织、支持者、同情者显然还不够自信,他们在潜意识里害怕某天科学重新会把同性恋与心理或精神疾患联系起来,抑或羞于将来科学会将同性恋与ZWKJSM等异常性行为等同起来,他们更担心科学发现同性恋纠正方法后导致潜在的同性伴侣大幅减少。

3、结论

关于同性性倾向的确切成因,科学界没有共识,虽然很多研究发现,基因、激素、成长环境、社会和文化影响等对性倾向有作用,但没有任何发现使科学家得出性倾向是由某些特定因素决定的结论。很多科学界人士认为,先天和后天因素都对性倾向有复杂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能选择自己的性倾向。

也许有一天,人类基因组计划最终会给同性恋遗传假说一个确切的答案。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遗传假说的可信度并不比其他假说高多少。况且男性同卵双胞胎中的反例,一直是遗传假说非常棘手和难以解释的现象。弯曲的宣传,无助真相的揭示,也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同性恋的遗传之谜》 生物学评论季刊

2、霍顿《同性恋是否遗传》

3、百度百科:同性恋基因

人类同性恋的遗传问题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