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在当代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4-07-10 20:08:07

五四精神在当代的传承

1919年的54日,我们的学长学姐走上街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精神尚存。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科学,在今天的广大青年任有所体现。钓鱼岛、南海等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会让他们气血沸腾;嫦娥奔月、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歼20研制成功、大客机投入生产会让他们扬眉吐气;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让他们兴高采烈……他们很爱国,不过没有像95年前的学长、学姐一样去呐喊。他们追求高科技,他们不像老一辈那样相信牛鬼蛇神,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他们每天都在更新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是爱科学的,只是他们没有像学长、学姐一样将“德先生”、“赛先生”挂在嘴边。

今天,时代发生了剧烈的变迁,青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改变,但青年肩上承担的民族复兴的重任仍然没有改变,五四运动所形成的五四精神仍然没有改变。它依然存在广大青年的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12月正式宣布以54为中国青年节。这一政策也使得五四精神得以依附于节日得到纪念和传承。

尽管五四精神尚存,但是它也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光阴荏苒,岁月如梭,1919年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无情冲洗,已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特别是在当下,一部分青年人正不断被现实的生存压力所挤压,再加上消费主义商业浪潮的侵蚀,“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这些词语渐渐淡出许多当代青年人的生活,“进步”、“爱国”等五四精神的精髓也退出了人们的记忆。提及“五四运动”,广大青年最先想起的可能不是95年前的那场如火如荼的爱国主义运动,而是五四青年节。大家更关心的是五四青年节有没有假期。按照国家规定,14周岁至28周岁的青年可在54享受半天假期。然而,超过七成的适龄青年都明确表示没有或不知道“半天假”。更让人忧心的是,大多数青年不过青年节,只是在电视上看一下相关新闻,吐槽一下某地某人又发表了“五四讲话 对于我们这些在读大学生来说,五四青年节一般都知道,高中课程也已经学过,各类考试也曾经考过。以前读中学的时候,学校一般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来纪念五四青年节。但自入大学以后,由于五四青年节赶上五一黄金周长假,正好处于放假期间,就基本没有人组织活动了,节日的气氛也逐渐地淡了。特别是当前大家的精力大多放在考证、实习、应对就业压力等方面,很少谈及五四精神这方面的话题。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呢?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之歌,都有自己过节的特有方式。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让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形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契合当代青年的现实需要。与先辈们相比,今天的青年成长的环境更为优越,他们能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多的教育机会,具备更宽广的外部视野,因此,如果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方式仍然停留在表扬先进、诗歌朗诵等传统形式上,就很难吸引今天的青年人。新媒体是当今时代有效的传播载体之一,也是当代青年人最愿意接受的传播方式之一。在新的历史时代,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离不开新媒体的参与。借助博客、微博以及其他即时通讯工具来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在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到来之前,进行了五四评优的活动。在微信和网络社区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了大力度的宣传。“优秀不等于高大上,评优不存在酱油党”使得南航的五四评优活动参与度很高,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参与其中,努力证明着自己的优秀。这正是五四精神中“进步”精神的体现。此外,此次评优活动采取学生网站投票的方式,推举出来的是学生公认的楷模,也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追求的体现。然而,仅仅如此还不够,要让五四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还需要更为宽容的社会态度。在保钓事件持续升温的时候,河南省驻马店市地区高级中学为了防止学生游行示威,特意申请当地警局分派警力驻守在校门口。据当地记者报道,每天中午有大约10名警察身着制服,佩带枪支,列队在该校门口。该校禁止学生在自行车、电动车或者背包上粘贴、挂带中国国旗,以避游行示威之嫌。曾有一名学生在出校门时因临时将插在自行车前的小国旗拔下欲放置在车篮里,而被该校看门人一把扯住,带到教务处进行批评教育。这一举动真可谓是风声鹤唳。我们每个公民享有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该校的这一做法实在是过于谨小慎微了。如此策略只会让温室的花朵们更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必说像95年前的学长学姐们一样去摇旗呐喊了。因此,发扬五四精神、让当代的年青人释放他们的血气,需要更为包容的社会态度。

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个追求和平的时期,我们的国家仍然需要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去推动发展。

五四精神在当代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