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字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10-25 19:52:14

字的探讨
作者:陈亚梦
来源:《大观》2017年第12

        摘要:自产生以来,人们对字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试论霾的古今义发展变化,以及组词后产生的变化作解释,并从人们的认知心理及隐喻的视角来认识其词义的变化。

        关键词:霾;古今义;认知体系建构;隐喻

        一、前言

        “上亿治霾资金被挪去发工资搞招待,这条新闻一出,便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我们国家的雾霾这么严重,治霾资金竟然还被挪用,这让我们如何在同一天空下呼吸。从古至今,字的意思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有学者做了大量的考证,本文试图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谈谈对字发展变化的看法,并从语用认知上去解释其变化原因。

        二、的古今义探讨

        “字在甲骨卜辞中就有出现,有学者考证其意思为一种昏暗的空气混浊的状态。当时,殷人会对天气进行观测记录,并通过占卜预知下雨会否出现霾,殷人认为不常出现,一旦出现便是不吉的凶兆。甲骨文中对的释义与现代对的解释大致相当,即中国气象局提出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即便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霾,但却只是占卜之辞,并不是真正的有关天气的历史记录。目前对于天气的最早记录为《诗经》,《诗经·邶风·终风》中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虽然已有这一纪录,但却未对作出解释。最早对《终风》一诗中的进行解释的是《尔雅》,《尔雅·释天》风而雨土为霾。并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对霾字的释义则完全照搬《尔雅》。此后,《诗经·毛传》依照《尔雅》之说,将霾的定义简化为:霾,雨土也。有学者认为大概有三个构成要素:风、雨、土,也有学者认为义即为沙尘,本文认为若赞同前者的说法有诸多不适,论证在下文提出。

“霾”字的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