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朝科举考试图》的质疑与探究

发布时间:2019-08-07 17:49:01

对《宋朝科举考试图》的质疑与探究
作者:赵海明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3

        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一课,介绍了宋朝的科举制度,并附有彩绘的宋朝科举考试图(如图1[1]。对于此幅插图,有学生认为,图中人物衣着华丽,制式官化,与印象中寒窗苦读的士人形象相去甚远;考生站着考试,甚或打拱作揖,纪律松懈甚至稍显混乱,与印象中戒备森严的考场实难相符。总之,不像是在进行科举考试。问题之下,笔者也顿生疑窦,在先行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决定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

        一、拓展信息补征

        笔者精心摘编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印发给学生阅读,并建议他们详细了解宋代科举后,再重新审视这幅图。

        材料一:宋朝省试,在考试前一天排定座次并张榜公布;开考前,由监门官按姓名引入,依榜就座,不得调换。此后殿试、解试也实行按榜就座制的办法。如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殿试,就在崇政殿廊,排列好座位,标明考生姓名,让考生依次就座。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2]

        材料二:考生进场考试之前,必须经过严苛的搜身。有时携带擦拭笔砚的布巾,穿色彩鲜艳的衣服都会被认为有挟带的嫌疑。在考场内,考生不许交头接耳,互通消息。有的考生想要喝水,只能喝用来研墨的水。

        ——摘编自张利《宋代科举考试防弊措施》[3]

        材料三:传义指在考场上遥口相授或传递文字。宋朝防止传义的办法,一是实行间隔就座,稀次设席,这样就不容易遥口相授或传递文字了;二是派官员和士兵在考场巡查,禁止私相传授,并严惩监管不力者;三是取消违反传义之禁者的考试资格, 终生不得参加科举。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4]

        材料四:太祖皇帝既定天下,鲁之学者始稍稍自奋,白袍举子,大裾长绅,杂出戎马介士之间,父老见而指以喜曰:此曹出,天下太平矣。

对《宋朝科举考试图》的质疑与探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