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发布时间:2012-02-29 22:18:12

《故都的秋》学案导学

【预习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 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 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及情感;自主探究文中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重点】

1、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

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二)写作背景

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字音字形】

混沌 破屋( )  寺( ) 落

废(  )  廿四桥(   )  鱼(   ) 房檩(

夹袄( 着装( 落枕(

夹板( 着急( 大大落落(

夹肢窝( 着数( 落下很远(

qí( ) qí( ) lǎ( ) shù( ) sóu( )

【问题思考】

1、题目含义

2、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呢?

3、诵读文章,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故都的秋》【教学案】

第一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文本探究】

1、故都的秋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文章的起笔有什么特色和作用?

2、文中集中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段落?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成了几幅秋景图?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秋景图进行分析。

3、作者在对这些景物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的特点的呢?(从秋色、秋声、秋味三方面思考)

4、作者选取了这些景物来描写故都的秋,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融入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5、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写,而写秋天的清、静、悲凉

6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扩展: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这一说法应源于是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我国古代刑罚制度屡有变迁。至明、清时,又形成朝审、秋审制。清代朝审是对京师死罪的会审;秋审是对各省监候死罪犯的会审,于每年秋季举行。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四类,由刑部总其成,具奏皇帝以待敕裁,判决即行确定,依类处理。此外,自汉以后逐渐发展成秋冬行刑制。故而秋季对狱中囚犯,尤其是死刑犯,确具有特殊的意义,故产生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也是自然的了。作者引此例意在证明,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人与一切动物一样,在秋季到来时,感受到的是幽远、严厉、萧索,即悲凉。)

7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第二课时

【语句赏析】
1、“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

2、“秋并不是花······是不合适的”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黄犬之与骆驼”

【鉴赏要点】

1、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问题:文章是怎样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的?举例说明。

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

课文不用生僻的词汇,不用拗口的句式,但由于作者的精心的锤炼,认真琢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了优美的画面,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琅琅上口。如文中两段对槐树和秋雨后描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在灰沉沉的天底下,……”这两段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咚咚作响的山泉。作家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在娓娓的叙述之中,创造了无穷的诗意。这是有动有,有声有色,亦情亦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
3 运用渲染、衬托的手法
  课文写故都的秋,紧扣”“”“悲凉,是通过选择的不同景物,以不同的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刻画的。比如写北国槐树那一段,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潜意识水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这些都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在描写某个事物的时候,用另外的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它更鲜明更突出地显现出来。

【课堂小结】

文贵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在不少人面对众多的咏秋佳作而望而生畏,欲写止笔时,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为咏秋佳作增添了新篇章。文章也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写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拓展阅读】描写秋天的诗词: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诗词?请写出来。 

《故都的秋》【练习案】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凋谢(diāo  潭柘寺(zhè)   一椽(chuán   落蕊(ruǐ)

B.细腻(nì)   平平仄仄(zē)  椭圆(tuǒ)   歧韵(qí)

C.文钞(chāo  橄榄(lǎn    嘶叫(sī)    普陀(tuó)

D.鲈鱼(lú)   鲑珍(xié)    驯鸽(xùn   譬如(p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A.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幽远    混钝    落寞   平仄

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3、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5、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6、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震惊全国的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公开审理是_______公开、公正和讲原则的体现。

2)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两页纸的_________表;实在让人咋舌。

3)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法制  勘误 心酸    B.法制  刊误   辛酸

C.法治  勘误   辛酸    D.法治  刊误   心酸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

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7、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8个字)

8、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

9、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2个字)

10、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六个"便"字和五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什么?(不超过26个字)(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什么?(不超过26个字)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的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三、12、请仿照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仍以“时间”为话题,仿写一个句子。

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对排队的人,它磨蹭着;对有急事的人,它拖延着。对美妙幸福的事,它吝啬着。它就是这样生性荒诞无稽,常常捉弄人。

《故都的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