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

发布时间:2018-07-17 21:22:21

方法指导课20 古诗两首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出两首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背诵《池上》。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够抓住“偷采、一道开”体会池上小儿的可爱。

3.学习运用“整体构图、细化景物”的学习方法,想象《池上》所描绘的情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够抓住“偷采、一道开”体会池上小儿的可爱。

2.学习运用“整体构图、细化景物”的学习方法,想象《池上》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

学习运用“整体构图、细化景物”的学习方法,想象《池上》所描绘的情景。

三、前置学习活动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一)读出两首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1. 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否能够读得正确、流利?

2.指导朗读

① 朗读古诗,读出节奏美

A.指名读。

师随机指导:这位同学把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确,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预设:两首诗的节奏不一样,因为第一首是一行五个字的诗,第二首是一行七个字的诗;《池上》这首诗叫五言诗,《小儿垂钓》就叫七言诗。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分别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练习读一读。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B.现在谁根据提示再来读读这两首诗,注意读出节奏美。

② 朗读古诗,读出韵律美

这两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你知道为什么吗?大家画出每行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他们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

这就是诗的韵律美,请同学们关注这些字,读出诗的韵律美。

(学生练习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二)合作学习,感知诗意,提炼主题。

1.交流预习所得,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困惑。

通过自主预习,你能知道这两首诗的意思吗?现在就把你知道的说给同位听听,不知道的小组内问一问,实在解决不了的用“?”标出来,一会儿我们一起解决。

交流汇报:哪些词句是你们小组解决不了的?

预设:

① 解:懂得、明白。

师:我们读过的《桂花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这里的“解”是什么意思?知道)是啊!咱们学习可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② 一道:一路。文中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难以合拢的景象。

③ 遥:远远地。

④ 应:答应,理睬。

(引导学生运用查资料、联系生活、课本插图、结合语境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池上》这首诗的意思?

(先组织一下语言,自己练习说一说。)

运用同样的方法说一说《小儿垂钓》这首诗的意思。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师引导学生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事来说。)

时间:都是夏天 地点:池塘里;小溪边 人物:偷采莲蓬的小儿;学垂钓的小儿

4.提炼两首诗的主题。

两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预设: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两首古诗都表现了小儿的调皮、天真可爱。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体会小儿的调皮、天真可爱,以及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过渡: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池上》这首诗,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小儿的可爱的。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整体构图,细化景物,想象情景。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和人物为我们刻画出了小儿的天真可爱?

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景物和人物描述得更加细致些。

汇报交流:

1.预设人物

小娃:

(1)紧扣“偷采”想象小儿的天真可爱。

①“偷”是什么意思?

(偷盗、偷窃;悄悄地……)

② 字典里对“偷”有这样几种解释:

这儿的“偷”该怎样解释?(瞒着人、悄悄地

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小儿不想让大人知道自己出来采莲蓬;偷采到莲蓬后非常高兴;…… )

小结:这大片荷塘里的荷花也许是野生的,可小娃认为不是自己家的东西,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作者正是用了这个“偷”字,写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所以我们在理解字、词意思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④小娃为什么要去偷采白莲?想象小儿此时会有哪些动作和心理,他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呢?谁再来描述小儿?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扯下了一张大大的荷叶戴在头上,然后悄悄地采下一个又一个莲蓬……)

(2)紧扣“一道开”,揣摩心理,体会可爱

①小娃偷采白莲,他想不想让别人知道?事实上别人有没有发现?是怎么发现的?

(浮萍一道开,看到浮萍被冲开了。)

②为什么浮萍会“一道开”? 哪句诗写出了他这种心情?

(他怕被人发现,划船的速度非常快。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word/media/image1.gif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

(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因为采到了很多莲蓬,所以很高兴,很快乐;……)

word/media/image2.gif结合插图,揣摩心理

师:多有趣、多可爱的孩子!自己已被别人发现,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来说说。

(生自由说,进一步体会小儿的可爱。)

⑤带着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读读这句诗。

小结细化人物的方法:诗中抓住了小娃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生动细致地描述了人物,在以后习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描述人物的写作方法。

2.预设景物

我们又该如何描述景物哪?

引导学生抓住小艇、白莲、浮萍等景物联系古诗内容,结合文中插图充分地展开想象。(教师通过评价,引领学生运用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等方法来细化描述景物。)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积累背诵

1.指导朗读,回归情感

(1)大家想象着我们描绘的画面,带着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读

(3)评读,练读。

2. 积累背诵

这么美好的情景,希望我们永远把它留住,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池上

整体构图 (小娃 小艇 白莲 浮萍 )

细化景物 ( 偷采 一道开 )

调皮、天真、可爱

(山亭区山城街道小学 李萍)

方法实践 拓展提升课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等关键词语体会垂钓小儿的可爱,并背诵《小儿垂钓》

2.继续运用“整体构图、细化景物”的方法想象《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并分角色演一演。

3.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升华本单元主题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等关键词语体会垂钓小儿的可爱,并背诵《小儿垂钓》

2.继续运用“整体构图、细化景物”的方法想象《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并分角色演一演。

难点:

继续运用“整体构图、细化景物”的方法想象《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并分角色演一演。

三、前置学习活动

自主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 复习导入。

背诵《池上》。

  (二)总结学法。

1. 上节课我们运用了“整体构图、细化景物”的方法学习了《池上》这首诗, 抓住了“偷采、一道开”等词语认识了一位天真可爱的池上小儿,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小儿垂钓》这首诗。

2. 有节奏的朗读《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过渡: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垂钓小儿的可爱的?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整体构图,细化景物,想象情景。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人物和景物?

出示:

2.我们脑海中出现了这些画面后,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人物和景物描述得更加细致些。

汇报交流:

预设人物

蓬头稚子:

(1)抓住“侧坐”想象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侧坐可能是哪些姿势?

(可能是侧身坐着,可能是往前探着身子半蹲着……)

想象此时小儿侧坐在莓苔上的样子和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小儿的无拘无束和天真可爱。)

谁再来描述一下此时小儿可爱的样子?

(2)抓“遥招手”“不应人”,悟心理。

①你认为遥招手可能是怎样的动作?

(可能是摇手,可能是招手,可能是……)

②小儿为什么遥招手?

哪句诗告诉了我们答案?

(怕得鱼惊不应人。)

③结合插图,揣摩心理。

④情感朗读这首诗。

小结细化人物的方法诗中继续运用了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法,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垂钓小儿的天真可爱。

预设景物

引领学生抓住文中“垂纶”“莓苔”“草”等景物,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文中插图,继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细化景物进行描述。

(四)分角色演一演《小儿垂钓》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过渡:《小儿垂钓》这首诗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个天真烂漫、聪明可爱的小孩形象,让我们感到逼真而亲切,如果把这个形象演一演会更有趣。

1.同位商量小孩和路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应该怎么表演最合适。

2.汇报交流,分角色表演。

①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孩钓鱼时候的动作、神态以及与路人对话的情景。

②引导学生怎么能表演出路人礼貌的问路和小心翼翼与小孩对话的情景。

3.评价预设:

①引导学生从“侧坐、遥招手、不应人”这几个重点词语的表演上来评价。

引导学生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点评,从而感悟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背诵、积累拓展。

过渡:一首《小儿垂钓》,作者通过短短两句话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孩形象,让我们通过诵读来表达自己对这位小儿的喜爱吧!

1. 有感情地背诵《小儿垂钓》。

2.拓展赏析。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读一读、品一品《所见》。

牧童黄牛,歌声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儿垂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