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0 01:51:05

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省培计划( ”——扶余市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 2号)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吉教师〔 21号)的部署和安排,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1.技术应用有提升引导参训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并能有效使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专业发展有环境。协助参训教师学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研修平台,有效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活动,利用移动端手机研修和数字备课工具提升个人工作效能,熟悉和使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促动自身专业发展。

3.骨干建设有团队。以本次培训为契机,有效提升各项目区域项目管理与指导团队(各级项目管理员和项目指导教师)的项目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水平,逐步形成常态化、本地化的研修骨干团队。

4.资源建设有成果。基于一线教师与研修导师团队的实践,经过个人建设、团队打磨、区域推荐的方式形成一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精品资源,如突破重难点的微课例、课程诊断实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充实、优化本地、本校的学科资源库。

5.示范引领有基地。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及线上线下混合研修的示范校,经过深入实践,探索模式和锻造团队,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基地。

6.区域推动有机制。经过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实施策略,形成学校-乡镇-区县-市州的分层混合研修机制,为促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训对象

975名中小学教师。

三、培训方式

1.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按照时间同步、内容同步、考核同步的原则,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区域研修的有效整合,增强线下实践,利用校内教研活动,展开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系列性校本研修活动。

2.网络测评与实践测评相结合。教育部规定的水平提升工程测评包括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三个维度。其中的培训测评又包括网络研修测评和线下实践测评两个部分。网络研修测评旨在检验教师线上课程学习的成效,线下实践测评旨在检验教师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网络研修测评由项目承担机构——中国教师研修网负责,线下实践测评由项目学校和项目县负责。

3.成果导向与本地资源建设相结合。经过个人提交作业——教研组和学校研磨作品——区域工作坊推送优品——项目组跨区域展评精品的流程,层层推送、逐级提炼,形成可供全体教师分享的本校、本地的优质资源。

四、内容设计

(一)整体设计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培训课程标准》以及吉林省相关文件的要求,本项目以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混合研修技能为主题,分类、分科、分层设计四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选择技术工具,习得一技之长;深化技术应用,研磨教学妙招;展评精品成果,助力专业发展。每个学科的上线课程均超过200学时,学员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自身的真实需求,聚焦相对应的主题,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自选50学时的课程并完成相关的研修任务。

本项目构建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采用诊断测评、按需选学、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混合研修的培训模式,参训教师经过个人提交作业——校组研磨优品——区域推送优品——项目组展评精品的流程,将个体自主的网络研修、基于在岗实践的校本研修和鼓励跨校分享的区域研修有机结合,逐级提炼研修成果,促动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本项目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有效组织骨干集中面授、有机展开全员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活动,协助参训教师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五、组织管理与服务保障

(一) 组坊方式

学校独立组班为主,校际联片组班为辅。

学校独立组班建立独立学校门户,由负责继续教育领导担任管理员,参训学员原则上很多50人。

校际联合组班有意愿联合组班的学校,采用手拉手的方式共同组班,采用统一的校本研修门户,项目学校校长共同担任管理员,推荐其中的一名校长担任联校管理员,采用统一研修主题和考核标准,按照统一研修计划展开研修活动。

(二)工作职责

1.县管理员职责

1)制订本县研修计划和考核激励办法,提供研修活动的保障条件。

2)支持并推动工作坊跨校主题研修或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活动。

3)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组织的项目推动会,督促学情,确保参训率和合格率;对校本研修实行监管评估,促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活动展开

4)组织并落实线下实践测评、评定线下实践测评成绩。

5)建设县域资源库和更新机制。

6)提炼区域项目实施经验,协助项目组共同培育示范学校和示范工作坊;组织编撰区域研修简报,做好项目总结和评优工作。

2.学校管理员

1)建章立制。制订本校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组织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和办法,提供研修的活动经费、场地、设施、设备即时间等必要保障;

2)组建团队。组建校级坊研修指导团队,科学组建校内工作坊,每所学校建议不多于6个工作坊语数外单独建坊(各1个),理化生(建1个理科坊)、政历地(建1个文科坊)、其它学科建1个综合坊。

3)督促学情。组织学员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了解项目进展,督促学情,即时回答并解决相关问题。做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定期编写研修简报。

4)培育典型。即时发掘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定期编写研修简报,包括研修计划、总结及很多于一期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

5)专业引领。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县、校研修工作,组织教师展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促动学研用相结合,推动研修进入课堂,协助学员把网上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之中。积极推动线下成果打磨,并积极推荐本校优质成果,激发教师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员在学习能够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和影响力;

6)成果萃取。使用本地学校研修社区平台,萃取学员生成性资源,推动本土化区域资源库建设与使用。

3.校内坊主(教研组长)

1)组织管理。建立班级QQ群,了解项目进展,督促本坊学情,即时回答并解决相关问题。做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工作;

2)答疑解惑。参与答疑活动,汇总教师问题并即时找项目组寻求协助获得答案;跟踪项目,即时给与解答学员问题;点评并推荐优质的作业;

3)组织活动。发起或组织话题研讨活动,实行工作坊建设,沉淀本坊优质成果;

4)点评作业。推荐本坊学员作业、并点评学员作业;

5)资源建设。推荐本坊学员的优秀作业资源包到项目组资源库。

4.学科专家

1)在线答疑。工作坊内在线回答学员提问,了解掌握课程学习进展情况并实行指导和引领,促动学员研修效果提升

2)组织活动。积极组织本学科学员参与各类研修活动,发起研讨主题,即时做好主题研讨的指导工作。

3)推荐作业。积极推荐本坊学员的优秀作业。

4)挖掘典型。利用简报方式上传研修计划,介绍本坊典型研修活动、典型研修成果和典型人物,认真做好研修总结。

5)评审成果。按照项目组的统一安排,完成本坊优秀成果的评定任务。

(三)服务保障

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使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增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