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赏析

发布时间:2012-09-20 23:14:50

张爱玲小说的赏鉴

摘要:张爱玲小说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女人角度给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社会、认识男人、认识女人的新天地。本文将从人性弱点、女性视角、悲凉的语言等主要三个方面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

关键字:张爱玲、人性弱点、女性视角

从心里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孩童时期的经历会对其以后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一位作家而言,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而张爱玲显然也不能脱其窠臼。“本名张煐。19209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A)。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风格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下面我就从人性弱点、女性视角、悲凉的语言这三方面来解构张爱玲的小说。

一、 人性的弱点。坦白的讲,张爱玲的小说人物多给人以暗淡的颜色,几乎在里面看不到主流世界所赞扬的积极与进取的人数态度。主人公的身上,或者说是作者张爱玲本身就想给我们展现的是人性中那些丑陋与不堪,把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简单地总结一下,她的笔下主要有这三种人。

(1) 由性压抑而变态的人

海蒂性学报告里有这样一段论述“最令人愤怒之处,便是让每个原本性欲正常的女人,反而觉得自己不正常。女人除了正常的性欲遭到剥夺之外,还被教育成要深自内疚,其实她们根本就无须自责。驱使她们为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症去寻找万灵丹,只会将她们推向永无止境的自疚与不安中”。(B)海蒂明显是收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巧的是张爱玲也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她从性压抑这个点出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由于压抑而变态的人物。在《金锁记》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人,她为了金钱嫁给了一个患有痨病的性无能者,却又因为情欲不能得到满足,转而去破坏儿子的幸福婚姻。这个人叫做曹七巧。对于曹七巧这个人物,有很多人进行分析解读,其中关于性压抑不被满足这一观点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

(2) 自私的人

不难看出,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女人,都给人一种典型小女人的形象。自私而自怜,其中自私是主要的。就连张爱玲自己也说过一切小说中都离不开自私的坏人。我想可以这样去理解,她只是想从自私这样一个任性的弱点去窥视人性更为深刻的一面。或许女人的美貌可以成为社交的妙药,这一点很多人也包括很多作家都去描写过。张爱玲写的《琉璃瓦》中有一个姚先生,他为了自己的事业自私的利用女儿的美貌,不管她幸福与否。貌似很多作家都认为人最自私莫过于利用自己的女儿,矛盾的《子夜》里也有类似的桥段。

(3) 对命运逆来顺受的人

对于命运,不少作家,尤其是与张爱玲同时期的作家,都采取了一种积极的抗争态度,包括对自己命运、对民族命运。但张爱玲却属于另类,她笔下的人多属于认命类型。面对一切不公正和不公平遭遇,默默忍受。这样的人,苦其一身,也难以摆脱成为奴的命运。

上诉的三种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自私与利己。不可否定,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性格的造就。张爱玲却更愿意让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难以磨灭掉的劣性。“新文学作家的作品的一切冲突最终都指向了人与社会环境的对立,人是无可指责的,环境的黑暗或是不完善造成人世间的所有不幸,一旦造成悲剧的社会或生存环境被改变的很美好,人也会生活的无比幸福”

C

二、女性视角

这个世界对于女人和男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女人看到的世界跟男人看到的世界更是不一样。张爱玲这样的一个传奇女人,从小生在名门,童年又遭遇不幸,两次的婚姻两个男人,这样给了这个作家更独特的女人视角来看待周遭。不同于同时期的作家,她的作品中那些女人都让人去爱去恨去难忘。在她看来,女人是没有错的,错的是那个罪恶的制度。女性的解放,女性的幸福,确实离不开社会制度对待女性的公正合理,确实包含着男女地位上的平等。但女性摆脱对男性的依赖,真正地从人格上自立自强,不能不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假若仅仅顾及到表面的形态,骨子里仍离不开对于男子的依附,那么谈女性的幸福只能是一句空话。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以为,

爱玲的观点,相对于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在女性悲剧命运的探索上,确实是深刻独到。

“她脑后有点寒飕飕的,楼下两边橱窗,中嵌玻璃门,一片晶澈,在她背后展开,就像有两层楼高的落地大窗,随时都可以爆破。一方面这小店睡沉沉的,只隐隐听见市声——战时街上不大有汽车,难得揿声喇叭。那沉酣的空气温暖的重压,像棉被捣在脸上。有半个她在熟睡,身在梦中,知道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过是个梦。

她把戒指就着台灯的光翻来复去细看。在这幽暗的阳台上,背后明亮的橱窗与玻璃门是银幕,在放映一张黑白动作片,她不忍看一个流血场面,或是间谍受刑讯,更触目惊心,她小时候也就怕看,会在楼座前排掉过身来背对着楼下。”

这是《色戒》里王佳枝与易先生同去买钻戒时的一点描述,其中这一句我的印象很深刻,“她不忍看一个流血场面,或是间谍受刑讯,更触目惊心,她小时候也就怕看”。作为一个有任务在身的人,首先应考虑的是完成任务。但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被一个男人迷上了的女人,却又不得不考虑她依然爱的那个男人的安危。这或许就是女人的无奈。在最后,张爱玲没让王佳枝完成任务,确实让易先生跑了。在张爱玲看来,这对于一个女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那是不得了的。因为她听从了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独立来进行抉择。

张爱玲作为一个女人,也有其母性中的包容和宽容。她把人物的丑陋写的露骨,但对其批判却是留有余地。或许,她认为那些只是人性中共有的弱点,而不是一个坏人的丑恶。

与张爱玲同时代的女作家,如丁玲、萧红,她们都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她们在看待未来世界和社会的时候,都以理性和细想为基础,去探索未来。如萧红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如乌托邦的社会里,人的精神面貌是积极与向上。看不到一些许的暗淡与悲凉。而张爱玲的小说里,冷色调占据了主要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多给人以阴冷的感觉。

三、 悲凉的语言

五四运动的浪潮足足影响了一代的作家。民主与自由,这些五四的思想在30年代仍然是文化的主角。但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市民文化却依旧存在。如果说北京的老百姓都带有强烈的整治敏锐性,那么老上海的市民却是典型的小市民心态。从小市民的眼睛去看那个动乱的社会,不能不免去悲凉之感与无力。

很难说,悲凉的人生到底是对还是错。张爱玲的眼里,悲凉的人生没有错。她的小说贯穿其中的悲凉语言,投影的是她对于人生的悲凉态度。她悲于人生更悲于人性。记得她曾在《传奇》的序言中说过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不难理解,这个威胁来自人性的自私,来自现实的无力,更来自于内心的无措。“这家大概主要靠门市外卖,只装着寥寥几个卡位,虽然阴暗,情调毫无。靠里有个冷气玻璃柜台装着各色西点,后面一个狭小的甬道灯点得雪亮,照出里面的墙壁下半截漆成咖啡色,亮晶晶的凸凹不平;一只小冰箱旁边挂着白号衣,上面近房顶成排挂着西崽脱换下来的线呢长夹袍,估衣铺一般。”这是《色戒》里的一段描写。窥豹一斑,从这一段话里,可以看到这样几个词汇:寥寥、

阴暗、情调毫无,虽然不多,却也让人看的顿感悲凉。最后一句如估衣铺一般,看似随便,却让人读起来不禁唏嘘。

引用出处:

A,引用自百度百科,

B:引用自《海蒂性学报告》

C:引用自《解读张爱玲》

张爱玲小说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