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05318

湛江市高三上第五次摸底考语文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题;共31
1.6分)(2020高三下·乌兰察布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开始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
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与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
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
(选自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13

A.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得到我国知识界的高度关注,并被王国维引人中国。B.中国美学一方面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同时又受欧美美学的影响而成长起来。C.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包涵了“真”“善”“美”,它们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D.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与生活的联系,审美情趣往往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论述了中国美学形成的源头和呈现具有弥散性格的独特面貌,点明话题。B.第二段重点阐述了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的具体表现,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据。C.第三段承接第一段“越界”内容,从广泛性与综合性角度论述弥散性格的体现。D.第四段的诗句论证了审美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充满美的氛围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涉及很多的领域,甚至走进百姓日常,这种“越界”是不成熟的表现。B.因为中国美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具有弥散的性格。C.中国人可以在艺术创作、欣赏自然的过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去领悟“道”。D.今天的学者很重视中国传统美育在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中所起的纽带作用。2.12分)(2017高一上·罗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诗里的陕西:王维笔下的辋川张孔明
每年的秋天,我总爱偕朋带友,去蓝田辋川游玩。辋川名气不大,可王维名气大呵!王维是盛唐大诗人,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他的画,多半是在辋川创作的。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挂冠而退,隐居于辋川别业,率意于竹溪松林,吟诗作画,其乐陶陶。其中最富诗情画意的诗,就是《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自然主义的描写,产生了浪漫主义的画面:一阵好雨,荡去了灰尘;树木花草,豁然清新;雨后黄昏,秋意宜

213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