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发布时间:2019-11-29 10:15:38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练习题

《咏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雪骤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风起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喻体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陈太丘与友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与友 太丘舍去 去后

尊君 久不 而去

家君 下车 元方入门不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你能写出几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

答:

7从元方的两处对话和一次行动中,你能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8.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无信:              无礼:                        引:

2.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9.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行( 2)去后至(

3)相而去( 4)下车文(

2”“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4.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10.链接中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04恩施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05厦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等待。③[yú]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 ②诺,期返而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 ②相而去

③故人来,与之食 其自食其言也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读了[]段和[]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2008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2008年来宾市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9.翻译下面句子。(4)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山东济宁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三、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9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10.《<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11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12 <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守,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俭朴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安静无法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干必须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增长,意志随时间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解释加点词语。

非淡泊无以 无以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2、翻译划线句子。

3、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4、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⑶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⑷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⑸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⑹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⑺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⑻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增笑耳。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担中肉 有剩骨 行甚远 一狼仍 屠大

野有麦场 其中 苫蔽成丘 担持刀 眈眈相向

目似 数刀 恐前后受其 断其 一狼其中

前狼假 狼亦 以诱敌 坐于前

意暇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译:

2)译:

3)译:

4)译:

5)译:

6)译:

7)译:

8)译:

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

5.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6.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7.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记的意思,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转视”“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家穿井(    ) 2.国人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解释词语意思

崩坠( 果( 只使( 四虚(

2、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 这句成语。

3、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外文言阅读测试题

一、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鸣(    )         ②然而不听(    )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二、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1)解释下面加点词。

食如故(   )      ②不合其也(   )

③孤犊之(   )      ④即耳(   )(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三、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吏二人缚一人王(   )     ②缚者为者也(   )

③齐人也,坐(   )       ④所以然者何(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四、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面加点词。

鼓琴而志在太山(   )   ②终身不鼓琴(   )

(2)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五、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触株,折颈而死。因其耒而守株,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兔触株( )②因其耒而守株(

复得兔( )④而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B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山市 D、此何遽不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六、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邻居有烛而不 衡乃与其

给以书 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七、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污其行乎(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累寸不已(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

2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八、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为之/可以为师矣

B.解孤非子之仇邪/夫君子之行

C.国无尉/国人道之

D.孔子闻之曰/求闻之若此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

九、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十、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3 分)

乎?

11.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十一、吕蒙好学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2分)

A.博览群籍 悟前狼假寐 B.《易》为宗 刀劈狼首

C.眠中 皆朝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 禽兽变诈

20.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