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早》

发布时间:2014-02-26 14:50:07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4、早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4.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以题质疑,直奔本课的主题——“早”字来历的学习,深切感受鲁迅“早”的高贵品德,从而让学生亲近鲁迅,亲近文本,为学生学习旅程奠定情感基础;

3.在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学生自然领略到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而在体验写法的过程中,鲁迅“早”的高贵品质更加彰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4.在学生充分体味鲁迅品质的基础上,回归课文整体,学习课文谋篇,领悟到了文章高深的立意。

5.在学习三味书屋方位描写后,进行方位仿写练习;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2.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教师: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背诵古诗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板书课题,“早”,齐读,预习了课文,这是说谁“早”呢?

2.板书鲁迅;适时出示“作家名片”,了解鲁迅;

3.简介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4.以题质疑:(重点问题这“早”与鲁迅有着什么联系,为什么用“早”做题目?)

学习了第四课你就明白了。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相互检查,评价是否正确、规范。

2)出示词语;指名读

相机理解的意思。

3)正确读词:相机指导“解”的读音;

交流如何记住“瓣”的字形;

2.检查朗读课文

1)交流难读的长句子;

可以生生指导,领读;较为难读的句子,教师领读,并明确朗读的技巧;

练读全文,要求准确、流利。

4.理清故事层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师生辨析本课的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

2)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层次;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1 访问三味书屋;

2-3)介绍三味书屋;

4-8)“早”字的来历

3)在了解每一意义段的基础上,利用总结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直奔主题,品悟“早”

1.回到课题质疑,找出“早”字来历的段落;出示第七段;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3.读了课文,谁来讲讲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学生依据课文简单介绍)

4.是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既要上学读书,还要忙家务,照顾病重的父亲,多不容易呀。后来,鲁迅是这样回忆那段生活的。

出示《呐喊 自序》片段,师朗读;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鲁迅为什么没有解释谈一谈)

5.小小的鲁迅并没有解释,而是默默地回到了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你认为这个字仅仅是刻在了书桌上了吗?

交流、讨论。

6.他在书桌上把这个字刻得小小的,轻轻的,在心里却把这个字刻得大大的,重重的,而且还把“早”表现在自己的名字里。

7.请看“鲁迅”这两个字,这是他给自己取的笔名,“鲁”是母亲的姓,也含有“愚鲁”的意思,知道“迅”是什么意思吗?

8.拓展:鲁迅先生说过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就是这样,鲁迅先生用“早”字,用自己的名字来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工作。

9.课件出示:“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学生齐读,也有些同学想学鲁迅先生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个“早”来时时提醒自己,你认为呢?(学生交流)

10.是啊,鲁迅先生“事事早,事事早”,珍惜时间的精神才是我们要铭刻在心的。这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赏读“”梅花,体验写法:

1.过渡:鲁迅先生的“时时早,时时早”的惜时精神我们要铭记,课文还写了什么“早”?找出有关段落;

2、出示:第五自然段;

3.朗读这一段,思考:这一段作者把梅花写得很美,美在哪里?

4.出示梅花图,让学生观赏;

5.作者是怎样描写梅花的?找出描写梅花长势、颜色、姿态的词语,指导读,读出梅花的美;

6.追问:在寒冷的冬天,梅花傲霜吐艳,飘香送暖,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品格跟鲁迅先生有何相似之处?指名读

7.配乐朗读,第五到八自然段;随着音乐边读边体会鲁迅的高贵品质。

8.总结: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使鲁迅先生的高贵品德更加形象,更加动人!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理清谋篇,学习谋篇:

1.课文在第五自然段集中描写了梅花的美,为下文的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描写埋下了伏笔。可是,在文章的开头的部分也写了梅花,你能找出有关句子吗?

(第二自然段中描写清香的句子)

2.教师提出探究主题:本篇课文一会儿写香气,一会儿写三味书屋,一会儿写鲁迅小时候的学习,一会儿又写梅花,最后又写到鲁迅的“早”,思路是不是很乱?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3.教师举例点拨:作者是怎样将对三味书屋的描写与后文对蜡梅花的描写联系起来的?

1)学生仔细读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句子,可以画出方位。提问:这近在眼前的陈设,让作者想起了什么?

2)总结:因为敬仰鲁迅先生,所以看到书屋陈设很自然想到鲁迅,也自然会想到鲁迅的作品,那么由作品中的蜡梅想到现实中的蜡梅就更自然了。

4.学生继续思考:第一自然段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联系?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有什么联系?第二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5.教师总结:全文由梅花,也就是鲁迅的高贵品德贯穿始终,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并且顺畅自然,这就是大师的谋篇布局啊!

6.再读课文,重温写作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总结课文,升华“早”

1.总结: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七、朗读第三段,方位描写片段练习;

1.过渡:本文在整篇的谋篇布局上有特色,在细节描写上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出示第三自然,指名读,思考: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方位)

3.默读,标画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4.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5.按方位变换引读:“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

6.自由练说,指名说。

7.我们在描写一处景物的时候,就可以用方位的顺序描写,这样的文章更为清晰。大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说一说我们的教室的陈设。

试对教室练说。

8.当堂作文,教师巡视。(视时间而定,可课上反馈,可下一节反馈)

八、作业布置,拓展阅读:

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朗读,特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设计

附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
一、自主识字学词

1.读正确,注意划线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记住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联系课文初步理解。

酿雪、笔墨纸砚、长寿、蔬菜、哪里、默默地、花瓣、小匾

2.写正确、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行楷字体的意连写法)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长句子可要多读几遍。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分为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分?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在一侧简要写一写自己的读书体会。你还读懂了哪些内容?哪些疑问?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流。



四、查阅资料。
收集有关鲁迅的文章或图片,进一步了解鲁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早》是著名作家吴伯萧先生的一篇游记,更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课文主题深刻,表达了对鲁迅先生做事时时早、事事早、珍惜光阴的人生品德的崇高敬意,情感真挚,力透纸背;写法巧妙,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以梅花在酿雪天气却冰洁润泽、报春送暖来比喻鲁迅的高贵德操,语言清丽,优雅动人;结构缜密,文章以游览路线为明线,以梅花和鲁迅的高贵品德为暗线,环环相连,步步相扣。三味书屋陈设的方位描写,真正是五年级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文。

因此我以写作(立意、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的视角展开教学:首先直奔主题。本文主题虽深刻,但很含蓄,学生不能一下子领会,因此教学伊始要让学生深切感受鲁迅“早”的高贵品德,从而让学生亲近鲁迅,亲近文本,为学生学习旅程奠定情感基础;其次,体验写法。在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学生自然领略到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而在体验写法的过程中,鲁迅“早”的高贵品质更加彰显,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第三、学习谋篇。在学生充分体味鲁迅品质的基础上,回归课文整体,学习课文谋篇,显得水到渠成,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文章高深的立意。

学了《早》,就在书桌上刻个“早”字,实在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无异。因而,读懂“早”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从而读懂鲁迅这个人物是教学的关键。本教学设计,要紧扣“早”字实现了两次突破:一是在弄醒“早”的来历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二是将“早”字与“鲁迅”这个笔名的意义联系起来,补充鲁迅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从而读懂他一生“时时早,事事早”的奋斗精神。在此基础上在组织学生讨论,明确重要的是领悟“早”的真正内涵并付诸行动,而不是在桌子上一刻了之。如此理解,深刻、深远。

直奔主题,感悟精神,这样打破常规的思路,没有按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的教学设计,能够较为理想地重点,解决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按照课文叙诉顺序教学的老师普遍反映,当学习过三味书屋陈设片段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的精力就有些不足,这样的直奔主题式教学,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足之处:

本教学设计是跳跃式的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较为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反之,会为时间所累。

教学建议:

本课的重点为理解鲁迅先生的品格,因为“鲁迅”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的。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在搜集、交流鲁迅资料的环节,一定要充分些,比如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的经历,比如他的白话文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等等,比如他为什么使用了一百多个笔名,最好给学生讲一讲,这样做铺垫,有利于课文重点、难点的教学。

4.《 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