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09-17 08:39:45


避暑山庄湖区汇聚中国南方园林的秀美和北方园林的雄浑,特别是把江南园林的胜景佳境迁移到塞外,使这里形成“来自天然,胜似江南”的独特风格。避暑山庄的湖泊总体称塞湖,湖泊修建疏竣大体分两个阶段。康熙时期开挖了澄湖、如意湖、上湖和下湖,乾隆时期拓挖了镜湖和银湖。湖与湖之间用堤、岛、桥相连,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环境设计修建临水建筑,加之古树、植物、花草,使避暑山庄湖区呈现山绕水,水绕岛,园林建筑依山傍水的江南水乡风光。
避暑山庄湖区水的来源,一是来自山间溪流;二是来自热河泉水;三是来自武列河水。武列河水自北魏开始至辽金时期,基本没有固定的河道,到明清时期,修建了避暑山庄才形成固定的河道。1701年康熙巡视到此,发现这里地形复杂,有林木茂密的山峦,幽静的峡谷,平坦如茵的草地,蜿蜒曲折的河流和湖泊,遂决定在这里修建大规模的行宫。修建之前,首先要坚固堤坝,将武列河水向东推移,利用腾出的河道和天然的水泡稍加人工改造,即成为现在湖区的雏形。避暑山庄湖区共有大小湖泊八处,分别为:澄湖、镜湖、如意湖、上湖、下湖、银湖、半月湖、内湖。
在避暑山庄湖区修建设计中,有意围成三个岛屿,包括环碧岛、月色江声岛、如意洲岛,形成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格局。“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按照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历代帝王在修建园林的时候,都模仿“一池三山”的做法。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建设“一池三山”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
避暑山庄的神奇之处不仅表现在地形的西北高东南低,酷似中国的版图,而且在湖区内修建了许多仿江南的建筑,如:仿镇江金山寺的金山岛、仿嘉兴烟雨楼的烟雨楼、仿杭州六合塔的永佑寺舍利塔、仿苏州狮子林的文园狮子林、仿苏州沧浪亭的沧浪屿、仿宁波

天一阁的文津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艺术境界。
东线游湖
按照一池三岛的布局,湖区的游览路线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东线可由德汇门进入,经东宫遗址后至“水心榭”,向东可进“文园狮子林”向北直行抵达“月色江声”“金山岛”“香远益清”“苹香泮”,最后抵达“热河泉”
水心榭位于下湖与银湖之间。初建时为湖区界墙上的出水闸,康熙扩建避暑山庄时,在界墙东边新辟湖区,并在闸上架石为桥,又建亭榭三座。亭榭建好后,康熙亲题“水心榭”原来的界墙水闸变为位居湖心的景亭。榭中间是长方形重檐歇山卷棚顶建筑,南北为四角攒尖顶建筑。榭的两端各有一个牌坊,与三座亭榭共同成为观赏、泻水、停留三重功能的特殊建筑组群。榭四周空间辽阔,碧波荡漾,风景如画。乾隆皇帝曾写诗称:“一缕堤分内外湖,上头轩榭水中图,因心秋意萧而淡,入目烟光有若无。
文园狮子林位于水心榭东,银湖错落的小岛上,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苏州狮子林的意境而建,是湖区内一组重要的园中之园。园内有狮子林、虹桥、假山、云林石室、占峰亭、纳景堂、清闷阁、藤架、清淑斋、小香幢、延景楼、探真书屋、画舫、横碧轩、水门等十六景。乾隆皇南巡江南,对江南美景流连忘返,特命人按照元代画家倪瓒所画“狮子林图卷”的意境,在北京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两座文园狮子林,再现江南水乡风光。圆明园的狮子林已经被毁,避暑山庄的狮子林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也仅剩基址。1993年,重修后终于恢复了园内的主要建筑。
从水心榭北行,在澄湖、上湖、下湖的环抱之中,有一处地势平坦的岛屿,即“月色江声”,建于1704年,是避暑山庄内修建最早的建筑。月色江声岛上有四进对称的四合院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