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问题

发布时间:


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多么希望和教育发达地区的老师们一样,教出一个个让家长满意、让社会称赞的高徒;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多么希望自己能轻松地驾驭教材、引导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我希望自己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拓展自己知识面,所以我参加自学考试、订阅教学杂志。这些我觉得我没有太大的提高。特别是国培计划的实施,给我们一线教师想充电、想提升带来了机会。但在培训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国培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但让老师们听几个讲座和优秀课,能否达到国培制定的目的呢?在线培训难落实。一天有7节课,一线教师平均一天3节课,批阅2节课的作业写一节课的教案,大家在那一节课是否上网参加培训?是否存在空挂和一位老师在微机室同时给几位老师“代培”的问题呢?培训结束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是否把所学的应用到了自己的教学中了?是否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国培计划落到实处。
选好国培的对象
第一个参加国培的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人们经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领导和校长的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校长的思路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教学骨干、教学能手是参加培训的首选。这些老师本身有过硬的教学素养,通过先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再提升,同时他们可以言传身教其他老师,以点代面,发挥他们的教育优势,全面提升教育能力。
年轻教师是国培的主体,是以后教师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年轻教师接受、理解能力强,国培的效果容易体现在教学中。
转变培训方式
改变网络培训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教育是在挖掘每个学校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开展的双边活动。光听几个讲座和优秀课,就说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无稽之谈(无法发掘和发现学校的底蕴)。所以与名校结对联谊,互派的副校长交流挂职,派骨干教师传经送宝,交流一年左右,使老师们近距离的感受教育的艺术,从而使农村校长、老师的身上有名校长和名师的影子。
采用置换培训的方式。师范类大学的学生学习几年了教育理论,但实践为零,所以让大四的师范类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把理论转化成实践;同时派学校的老师到师范大学学习,再充电,把实践升华到理论的高度。



采用“学习+实践+学习”的培训模式。先让青年教师先观摩名师的教学风格、聆听名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名师的教学思路,经过一段时间后,让他们上汇报课名师点评、指导;再学名师再展示。螺旋式提升年轻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采用跟踪奖励机制
把所学的知识是否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了?通过跟踪来落实国培的目的。并对落实的好或者有创新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一线教师的困惑和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