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汇+规范译文+文学常识、古文化常识)

发布时间:2019-08-29 15:00:45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词汇+规范译文+文学常识、古文化常识

文言文的学习,有两个基本任务,翻译和文本解读。就翻译而言,我认为串讲最是无益。重视重点词汇的学习与积累,文言语言现象的归类分析,这两点才是行之有效的。

资料满天飞,简单实用的却很少,译文用词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就更加严重。课文学习尚且如此,高考怎么拿高分?本文详细解说了《》的重点词汇文学常识、古文化常识,并提供了规范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使……撤退;师,军队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因为;贰,有二心,指依附于晋又依附于楚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驻军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之。

【注释】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假如;使,派遣

公从之:听从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犹,尚且

吾不能早用子:您,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是寡人之过也:寡人,我,诸侯谦称;过,过错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

许之:答应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注释】

夜缒而出: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郑既知亡矣:已经

敢以烦执事:您,敬称,本指办事官吏

越国以鄙远:越,越过;边邑,用作动词,当作边邑

越国以鄙远:远地,用作名词,指远离秦国的郑国

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增加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放弃;以为,把……作为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共其乏困:通“供”,供给;乏困,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君亦无所害:没有……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指防御工事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既东封郑:封,疆界,用作动词,使……成为边境;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弱,使……受损;焉,哪里

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希望;图,考虑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悦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整,不武。吾还也。”亦之。

【注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无,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依靠;敝,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所与,同盟者;通“智”,明智

以乱易整,不武:乱,分裂;整,联合,团结;易,替代、取代

以乱易整,不武:武,名词作动词,符合武德

吾其还也:其,还是,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

亦去之:离开

参考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动乱来代替整齐,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古文化常识

春秋三传

《春秋》记事,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春秋》注释,有左氏、公羊、谷梁、邹氏、夹氏五家,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简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编年体史书,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多少高中毕业生弄不清楚《春秋》与《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汇+规范译文+文学常识、古文化常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