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的散步

发布时间:2016-09-17 20:39:45

6、散步

---------莫怀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方法: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自主-合作-探;品读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却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及幼小生命的呵护。

二.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拆散(chāi) 分歧(qí) 粼粼(lín) 委屈(qū)

(2)词语解释。

熬(áo):忍受,艰苦支持。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中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多音字。

(sǎn)散漫 (sàn)散步 铺(pū)铺床 (pù)当铺

三.介绍作者资料。

莫怀戚,生于1951年,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已发表各类作品近500万字,包括小说《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等。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先由教师提问以此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提问:1.从文中找出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2.散步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3.为什么由“我”来解决?

4.“我”要如何解决呢?

5.最后为什么选择了走小路?

6.根据上面的几个问题,让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在概括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五、师生共同初步理解文章。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物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合作讨论后回答。

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层次)。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讲解。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事件(散步)、地点(田野)、人物。

第二部分(第2-8段):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展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了中年人要对生活充满责任感的道理。

第一层(第2段):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第3-5段):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

第三层(第6-8段):写散步路线产生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熟悉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层次及结构,为下节课分析课文奠定了基础。

七、作业:1、熟悉并识记文中重点字词的音义;2、完成同步作业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入。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莫怀戚的《散步》,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教师提问,一起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1)《散步》一文的线索是什么?(散步)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景的?(第四段、第七段)作用是什么?(显示了大自然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讴歌,对生命的礼赞;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珍爱)

三、学生自主交流思考。

1.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讲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分析人物形象。

(1)“我”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2)母亲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和语句,小组内讨论交流。

参考: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慈爱、亲切)

(3)儿子、妻子的形象。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讲解。

妻子很贤惠,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备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小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四、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示:根据本文主旨内容作答)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回答。

(1)以小见大,文中作者抓住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散步”,反映了祖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昭示中年人应当肩负起赡养老人、孝敬长辈,爱护儿女、教育幼辈的责任,即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文中多处表现了互敬互爱的细节。如母亲和她孙子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这两处细微的情节,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

(3)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五、课堂作业

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委屈:

2.“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 )

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

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

C.在家庭生活里,“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

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答案:1(1)忍受,耐苦支持。 (2)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这里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使儿子受到委屈。2D

六、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内蕴丰富的精美散文。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根据散文的特点,学生在鉴赏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把握立意,探索作者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第二,鉴赏散文,善抓“文眼”较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赏佳作就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第三,在鉴赏散文时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人手,进而悟情、人情、察情、明情,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第四,分析结构。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鉴赏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以及明确其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神”。第五,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七、作业:完成同步作业;预习下一课。

八、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分歧 我和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莫怀戚的散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