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21 15:58:00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
  
  》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
  
  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
  
  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
  
  有感触?“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
  
  》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书:
  (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青青……断绝
  (功业未就)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山不厌高……天下归心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4、解决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岂不很苦吗?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字,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