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有感

发布时间:2018-11-29 22:43:32

读《黄帝内经》有感

悠悠古韵,流传千载。中华文明始于上古炎黄,历经千年光阴,世代传承发扬,形成了独具特色、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曾说过: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想,内经是整个中医发展的基石,在《黄帝内经》中的字里行间能发现中华文明的影子,至今对我们的生命健康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节奏也逐渐加快,许多人在生理、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我想,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对个体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在适合的生理节奏状态下,我们才能少生病或者是不生病,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节奏过快,就正应了“过犹不及”这句话了。由此可知,内经中描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意义所在。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当代社会对“养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并且对养生方面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其强调的 “天人合一、五脏一体”的整体观能够让我们从整体去把握生命,辩证地去看待人的生命活动。

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更是中国养生学的源头。其中有关于养生的论述文中比比皆是。

我们说起中医养生,自然而然的会想起在《素问·上古天真论》里上古圣人教下之言。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不好的生活习惯。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过度饮酒,恣意妄为的挥霍精力,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形与神。而内经在告诉我们这些生活方式都是不对的, 同时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适当的运动方法,有规律和节制的饮食,作息有规律,不要违背常规的劳作。大概也就只有这样做,我们的身体才能形神皆养,终其天年,不因妄为而损其精气神。

其实,人的身体健康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活习惯,还取决于外部的环境。《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人要保持健康,就必须“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要知道,人与自然是属于同一个整体,二者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描述的,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活动与大自然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季节气候中违背了养生的法则,不仅仅会使得人体在该个时令中变得虚弱,而且可能会虚其本,影响未来的生活。如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所言,春夏之季自然界正处于阳气从少阳到阳明的过程,人体受外界影响而容易使自身阴阳失衡,产生疾病,因此在春夏人们趋向食用寒凉之品、处阴凉之所以平衡阴阳。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气,若摄生不慎内外受邪,则易伤其根本。故内经中倡导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形神皆养,顺应四时休养生息,顺应人的生理节奏。我想,只有达到所谓“天人合一”的状态,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收,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人的身体才能健康、长寿。

读《黄帝内经》有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