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往往朋友很少!

发布时间:2018-09-26 11:08:24

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往往朋友很少!

真正的高人,往往很少交朋友!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成为自己的贵人,别人才会成为你的贵人。

01关于朋友,我们常常感叹两件事。第一件:总感叹朋友怎么都那么假。艾小羊同学在微博上说过一件事,有一次,他装修房子急需两万元,于是就跟十个朋友发了借钱短信:“……不知你有余钱没,三个月内归还。”结果9个朋友都婉拒了:“真对不起!我目前也有点困难。”“我小舅子刚问我借了5万,实在抱歉。”“我的钱都在股票里,真对不起!”“我儿子转学,开学就要交5万,很抱歉。”…………他本以为跟这些朋友的关系都挺铁的,没想到一到关键时刻就纷纷掉链子了。艾小羊感叹:“人心犹如海底针啊!”平时你好我好,关键时刻应者寥寥——这已成为朋友间的一种常态。

02第二件:总感叹昔日老友越来越远。春节回老家,我妈问我:“放假了,怎么也不找小军玩啊?”我犹豫了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和小军是光屁股玩大的发小,记得小学时,我们还信誓旦旦:“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嗯,一辈子。”一辈子的尽头,只是初中毕业。初中后,他辍学,而我念了高中。记得高中时,我还经常向人炫耀:“有个发小,和我关系铁得不得了。”但终于,我们莫名就越走越远了。以前连课堂偷偷放个屁都会告诉对方,后来却连结婚这种大事彼此都不知道。前年见面时,我们已找不到共同话题,除了回忆,就只剩下寒暄和尴尬。正如陈奕迅在《最佳损友》里唱的那样:“一直躲避的藉口,非什么大仇。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为何旧知己,最后变不到老友——这也已成为朋友间的一种常态。

03我一直搞不懂为何会出现这两种“常态”,直到看到风墟先生讲的“共情社交”与“功利社交”。所谓“共情社交”,风墟先生说:“就是指为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打发无聊,或因共同兴趣而产生的社交行为。”共情社交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或是社会阶层较低、生活不如意时,他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这种共情社交不涉及利益的交换,绝大多数人自小产生的社交行为,就是源于这种共情类的需求。风墟先生研究共情社交时发现一个现象:“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他对共情社交的需求就会越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因为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朋友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了。”张爱玲与炎樱相识于香港大学,念大学时,两人好得如胶似膝。张爱玲书中插画,多由炎樱创作。张爱玲结婚时,炎樱更是证婚人。可后来,两人莫名就没了来往。炎樱写信说:为什么不再理我?张爱玲说:我不喜欢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那个时候我们能成为朋友,只是因为恰好出现在了同一间教室里,恰好都需要有人陪自己吃饭逛街聊心事,所以就天天腻歪在了一起。但后来经历成长经历世事后,才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所以我们就只能走到这里了。”这是张爱玲的潜台词,也是共情社交的本质。

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往往朋友很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