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2 13:23:00

第l5卷第1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月 Vo1.15 No.1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on)Feb.2015 沈宜修词的愁思怨缕 孙 鸣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要:明代词人沈宜修以她典雅秀丽、温婉沉郁的词风,抒发出闺阁女子的愁绪心结,表达出思夫怀远的惆 怅与寂寥,其雅质清丽的词作独树一帜,成为明末闺怨词的代表。 关键词:沈宜修;婉约词风; 闺怨词 中图分类号: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5)O1—0072~04 沈宜修(1590-635)字宛君,明末吴江人(今江苏苏 落西墙,看看移伴回廊寂。往事堪嗟,闲愁重觅。阑珊竹纸 可怜尽被风吹人。”(《踏莎行・ 州)。沈氏在吴江属名门望族,其家族史上先后出现了140 行行墨。子规枝上自声声, 多位文学家,明代著名戏曲理论家、作家,被称为万历年问 夜月感旧》)“词坛盟主”的沈 (1553一l6l0)即是沈宜修的从伯父。 清晨晓起,窗外烟雨迷蒙,小蕊茸茸,嫩柳轻桃,诗人听 16岁,沈宜修嫁于同籍叶绍袁为妻。叶家与沈氏齐名,同 夜细雨入帐,娇鸟数声催醒香梦,只好懒起梳妆,对镜感 又是春愁来伴,荣华已在玉镜嗟叹中慢慢消尽。而月上 为吴中望族。婚后,沈宜修共养育八男五女,个个皆有文 叹,采,尤以长女叶纨纨、季女叶小鸾文才最盛;六子叶燮即是 枝头,寒夜将至,更是伤心时。花影摇落,草烟凝碧,愁情更 明代著名诗论家、文学家,在清初文坛久负盛名。沈宜修 重。听子规哀啼,残漏更滴,诗人只能研墨提笔,诉说衷肠。 著有《鹂吹集》,后由叶绍袁结辑在《午梦堂全集》中流传后 李清照作比,实际相去远甚,而相近者当推沈宜修。”…可 见,沈宜修诗词作品所体现出的水准和影响力非同一般。 日之中,诗人听雨看花,观云望月,用细腻的笔触写尽无 世。张仲谋在《明词史》中评价:“明人称道女性诗人,动以 限愁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别是一番心际。 二、春意阑珊,无意赏春春却驻 “宜修的令词,含思宛转,清轻流丽。”… 当春天来 临,万物复苏,正是一年好光景。“淡薄轻阴拾翠天。细腰 愁情满怀。只为相思离别苦 历来闺怨词皆以幽怨深情,委婉含蓄为胜。沈宜修的 柔似柳飞绵。”(《浣溪沙・春情》) ”“此‘细腰’一句稍 生活背景及环境造就其细腻的心思、温婉的个性。她的诗 觉艳冶,然有下一句则闲静不伤品格。” 词中,描写最多的是感怀与闺愁之情。 诗人在大好的 春光中,却满腹愁肠,无心看花问柳。“谁送春风特地来。 沈宜修与叶绍袁婚后30年,聚少离多,叶绍袁为仕途 漫怜情思怨花猜。”(《浣溪沙・春日》) 谁把春风送来, 奔波,长年在外,沈宜修操劳家务,哺养子女,在贫寒中苦 惹得满地花开?花儿不解人意,猜出诗人心思。去年正春 守等待。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怀有一世才情,与丈 时,不见夫君归来,今年春又到,花儿又开放。“旧恨无人 夫长久别离,必然生出满腹的惆怅与思念。在心意寥落、 能捉摸,新愁独我未安排。眼前何处可忘怀。” 旧愁未 徘徊踟蹰的漫漫长夜中,在伤春悲秋的默默期盼中,表达 去又添新愁,新愁旧恨,如何能忘怀?“休问楼前柳色匀。 对丈夫的期盼与思念。午梦堂的夜月寒秋,疏香阁的灯影 只应赢得镜中颦。可怜无处觅无春。”(《浣溪沙・早春感 摇坠,汾湖边摇曳的垂柳,厅堂前绽放的梅花,都勾起她无 悼》) 限的往事,诉诸笔端。 芳红。一片烟丝弄晓风。小蕊长茸茸。又是春愁萦不了, 忡忡。减尽容华玉镜中。”(《南乡子・晓起感怀》) 这春光乍泄的景致诗人根本无心欣赏,只能感叹 “莫问燕台曾落日,休怜吴地有飞花。春风总不属依家” 无论诗人心情如何,春风依旧吹皱一池春水,送来清 明。“柳丝笼雨摇纤腰。画帘飞燕愁春宵。”(《忆秦娥・春 柙丝在春雨中纤腰摇摆,被春雨惊吓的燕子匆匆 “细雨寂疏栊。绣帐熏篝翠影重。娇鸟数声香梦杳. (《浣溪沙和仲韶寄韵》)[ 7。 “叶露浮青,草烟凝碧。月明一片伤心色。无端花影 愁》) 收稿日期:2014—11—14 作者简介:孙鸣(1969一),女,河北深县人,西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孙呜:沈宜修词的愁思怨缕 73 飞入画帘中。烟雨蒙蒙中,草叶上笼上一层薄烟,花梢头 后两句则完全是景物的自然描写,玉漏,残灯,小窗,斜月, 罩上一层薄雾,“愁春宵。淡烟草叶,薄霭花梢”_ 。站在 空自庭前。这首诗的微妙处即在于,诗人并不用萧瑟的秋 画帘前的女诗人看着眼前的一切,是不是也和这飞燕一 景来渲染感情,而是用看似闲言淡语、自然景物来营造了 样,愁着这一个雨夜如何度过呢?诗人借景物表达出自己 凄风苦雨中的寂寞与难耐。 种思念的气氛,反衬自己的空落寂寞,读之更有落寞孤 寂之感,极具感染力。《立秋夜感怀》中,“高林一叶人出 短梦三更感乍生”L8一句,被誉为“高亮之词”。这首 雨过天晴,“啼鸟娇春,细风吹向愁边近”。女诗人“断 去,肠难问,梦绕天涯”,无奈“落红成阵,买尽东风恨”,也不 词用字造境极为贴切,凉夜悲秋中却有旷远之气,令人读 见“黄昏信”来(《点绛唇・春闺》)[3。“啼鸟不知人恨, 之回味无穷。还有的诗能另僻蹊径,借满怀豪气,表现似有 声声唤落斜阳。”(《清平乐・春暮》) 夕阳西下,愁绪更 鸯。” 腔愁情又奈我何的悲壮,如《江城子・重阳感旧》Eo诗 长。“倚遍阑干对夕阳。柳条闲自挂愁长。小池新绿卧鸳 人借西风晚照,望长江雪霁,感秋风瑟瑟,顾月影帘钩,将一 诗人面对柳枝飘飘,鸳鸯自卧,根本无人理会诗人 腔愁怨化作长江流水~去千里,将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少 的怅惘。“黄鸟啼惨怜夜月,梨花吹瘦惜余香。”只有黄鹂 人”的惆怅,借残雪芳洲演化成一去遂了无行踪。这种 鸟儿可怜诗人夜月独守空床,啼鸣伴君,梨花怜惜诗人日 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痛快淋漓,与其一以贯之的潜吟低 渐消瘦的身影,吹来半点余香。诗人心中刚有少许安慰, 唱大相径庭,满身豪壮之气宣泄而出,读之倍感舒畅。 可怜东风不解风情。“东风不管断人肠”,风起潇湘,这一 回文诗是体现一个诗人用词与意境气韵融合的文学 夜风冷夜凉,断肠人如何度过?无奈“午窗人寂喧翻蝶”, 样式,一首好的回文诗不仅读之朗朗,更能表现出不同的 无尽的“闲愁闲闷何时歇”?诗人自问却无法回答,只好看 诗境与画意。沈宜修的诗词中有多首回文诗,其将回文运 “梨花飘雪”,在“鹧鸪声断”忆闲愁旧恨,难以歇息(《忆秦 用得自如潇洒,功力非同寻常。如《秋闺(回文)》,通过写 娥・春愁》)[6。 秋来抒发思夫之情:“秋暮愁行客,日斜飞柳烟。流云归远 春天即将过去,远行人走得更远了,窗前的人儿更消 岫,薄雾淡高天” 。。诗人借流云、山峦、薄雾、高天来抒 瘦了,“春归人去远。春去人归晚。夜声啼子规”(《菩萨蛮 发自己思念丈夫的心情,意境优美,淡雅如烟,情怀圣洁,没 春闺》)[211。夜里子规哀鸣,更让女诗人寂寞难熬,心生 有丝毫的哀怨之情。反之,虽是抒发思夫之情,却是另一番 悲凉。“人去河梁生寂寞,燕归帘幕自呢喃。可怜对酒湿 滋味在心头。“天高淡雾薄,山远归云流。烟柳飞斜日,客 青衫。”(《浣溪沙・暮春感别》)[4无奈何,孤灯棹影中, 行悲暮秋。”山远云高,雾薄烟抑,斜阳夕照,一片萧瑟景 诗人只能顾影自怜,对酒垂泪,盼着远行人早日归来。诗 象,丈夫远游了,诗人只能在这深秋时节忧愁满怀。天空、 人借春风、春雨、柳枝、杏花,将鸳鸯、春燕、绿窗、子规信手 薄雾、远山、浮云、烟雾笼罩的柳树,既渲染了愁情,又营造 拈来,揽入自己眼帘,用清新的语言,不着痕迹写出愁思万 了虚无飘渺的意境,读之幽然感怆之气顿生。又如《菩萨 缕,不蔓不枝,不怨不艾。随着诗人的笔尖,我们深深体会 蛮・秋思》:“月圆空自长离别。别离长自空圆月。虫露泣 到诗人心中的无限惆怅,难以释怀。 残红。红残泣露虫。竹敲风弄菊。菊弄风敲竹。愁夜一声 秋。秋声一夜愁。” 读之一波三叹,秋声愁怨共生。 三、秋风萧瑟。卧听秋雨愁更愁 伤春悲秋,永远是才子佳人不老的话题。诗人感叹自 四、赠答唱和,聚少离多更添愁 沈宜修与丈夫叶绍袁同为文人才女,都喜吟诗赋词, 己“生成一副悲秋骨,泪滴西风半世余”(《暮秋感 怀》)[2]4。在沈宜修的诗词中,有大量写秋的词句,秋风秋 在生活中更是互相赠和,相互切磋。远行之际,总免不了要 叶秋雨在沈宜修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如《长相思・秋夜》 送别赠答,互表牵挂;两地相隔,也会鸿雁传书,聊表慰藉。 “风萧萧,雨萧萧,四壁吟蛩人梦遥”[3。秋夜里,风雨萧 在沈宜修的赠答诗中,多数是写给叶绍袁的,如《送仲韶北 萧,四壁吟蛩聒噪,诗人无法入眠,只能随着灯影的摇动, 上戊辰》《送仲韶北上・丁印春》《和仲昭燕中寄韵》《和仲 “听尽窗前一夜蕉”。雨夜,诗人愁思更长,“愁怀欲遣 韶燕中忆家》《如梦令・别恨》等多首诗词。沈宜修在闺中 难” ’,诗人缠绵悱恻,掩抑低沉的情怀,在秋天的清冷月 寄情别恨,抒写自己的闺怨愁情,表达对夫君的思念,泣泪 夜中、凄风苦雨里,更觉悲凉难耐。 沾巾,但在给丈夫的书信或赠答中却表现出女性的善解人 沈宜修诗词中的悲秋除写哀怨感伤的秋风秋雨外,有 意,真心宽慰。如《送仲韶北上・丁印春》,诗人借灞上柳、 写出“阳关一曲愁云起,花落花开逐水 时也以清新文笔表现出推陈出新、超古脱俗的韵味,如七 青山外的送别景色, ” 的不舍之情,将对丈夫的依依不舍表达得深沉含 言绝句《秋夜》:“悲秋不是断肠初,风景依依云影疏。玉漏 流”自残灯自落,小窗斜月半庭虚”[2]7。诗人不从萧瑟的秋景 蓄,毫不张扬。在《送仲韶北上戊辰》中,她还安慰丈夫“聊 入笔,而是以一个“悲”字起笔,先声夺人,把读者拉进一种 歌送君曲,且做无情游” ,词意表达感情平和,无痛哭流 预设的气氛,似乎要感受到秋天的悲情,后一句“风景依依 涕之感,表现出诗教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在诗中,沈 云影疏”,又让人感觉到平缓惬意的秋意,心情似不沉重。 宜修题注“仲韶往苕上,别时风雨凄人,天将暝矣,自归,寄 
74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绝句五首,依韵次答当时临歧之泪耳” I5,送丈夫远游,依 顿生。 依不舍的心绪化作清丽的诗句,含泪记下当时的心情。 诗人日日愁,年年愁,对丈夫的思念占据她心绪的全 “愁添风雨乱纷纷,南浦空瞻日暮云。” 借景写出送别的 部,即使在梦中也会梦到远行的丈夫,但梦醒之后的惆怅 场景,“肠断只凭千里梦,乱山遮隔更无情” ,诗人心绪 与失望更让诗人肝肠寸断。如《梦惊感怀》,诗人在长夜漫 纷乱,怨山隔太远,流水无情。当叶绍袁秋试金陵时,诗人 漫中难以入眠,刚刚入睡,却被一声鸟啼惊醒。“春风梦断 又写下《甲子仲韶秋试金陵》,以表达妻子祝夫君金榜题名 休寻觅,梦向春风亦渺茫。”l 好梦随春风散去,梦中的情 的期盼,并娇嗔地戏言:“而今莫再辜秋色,休使还教妾面 景已无法寻觅,诗人无可奈何,只能独自看落花一地,发出 羞”l2I2。丈夫远上北京,诗人独自幽居三年,写下“水龙吟 “莫羡鸳鸯溅水眠” J 的惆怅与无奈。《忆王孙》诗人注 丁卯,余随宦冶城,诸兄弟应秋试,俱得相晤。后仲韶迁 明是梦中所作,后续九阙,“天涯随梦草青青。柳色遥遮长 211。  短亭。枝上黄鹂怨落英。远山横。不尽飞云自在行” ̄北,独赴燕中,余幽居忽忽,况焉三载。赋此志慨” 在寒夜中常常回忆起年少时的羞涩与秀丽,想到婚后的短 梦境中,诗人看见天涯尽头,芳草青青,诗人于恍惚中追寻 暂甜蜜和幸福,如今“莫问当年秋色”今非昔比,物是人非, 芳草,经过杨柳飘摇的长亭短亭,此处应该是送别夫君远 只能随着“寒笳”的忧怨之声,在云中锦书、雁字回时的苦 行的地方,景依旧却不见人。诗人满怀惆怅,怨青春如落英 苦期盼中度日如年。 般已逝,却不见心上人归来。连绵的群山无情阻隔了追寻 沈宜修与远在千里之遥的叶绍袁通过书信往来互诉 游子的视线,诗人极目远眺却望不见归人,无可奈何,惆怅 衷肠,她在盼锦书来报的焦虑等待中写下《秋日望仲韶京 失落,望见空中自由自在飘动的云,哀叹自己为何不能像 报不至》 J 《再望仲韶京报不至》 ,首首都写出自己及 飞云般飘过远山去寻找游子。整首词意蕴绵缈,将对游子 家人对丈夫的挂念,心中的惆怅期盼化作对丈夫的隐约埋 的思念表达得含蓄曲折,词情一波三折,由春而思,由思而 怨。除了书信往来问候,沈宜修还与叶绍袁相互和诗,以 怨,跌宕变化。幽梦、芳草、长短亭、黄鹂、远山、飞云这些意 记心绪,如《和仲昭燕中寄韵》C6《和仲韶燕中忆家》  象极具审美意味,形成相思念远而哀婉缠绵的情感氛围, 诗人借潇湘、巫水、啼猿、塞雁等词语来表达思念之情,可 清新脱俗里带着欲说还休的愁绪,在人心中泛起涟漪般的  以看出沈宜修诗中受《楚辞》影响至深,而她用典仿古也不 惆怅。露痕迹,恰到好处。 六、贫病交加,香消玉殒终成劫 五、佳节倍思,梦中苦盼坐愁城 沈宜修与叶绍袁夫妻生活中最开心的日子要数叶绍 夫妻之间长久别离,带来无尽的思念,寒食、七夕、中 袁辞官归隐的最初两年。那段时间,上有自首高堂的老母 秋、端午等节日时最容易勾起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敏感的 精神瞿烁,下有才情横溢的儿女围绕膝边,夫妻二人久别 女诗人更生发出许多感慨。《如梦令-元夕感怀》:“人静 团聚,情意绵绵,一派融融乐乐、慈亲友爱的欢快氛围。但 夜寒如昨,两度春风萧索。疏影月朦胧,依约半庭秋择。垂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忧伤的日子总是相伴。叶绍袁辞官 幕。垂幕。窗外那知梅落。” 夜深人静寒意浓,正是元 后,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午梦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 夕佳节,行人却无归期,诗人独坐窗前,已经苦等两年,依 没有延续多久。其实在叶绍袁离家在外的日子里,家中已 旧是失望至极。今年不再盼归,垂帘闭窗。窗外梅花暗自 很拮据,只是沈宜修努力维持,很少将真情告知丈夫。在病 飘落,可知诗人心思?词中交织的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忧 中,沈宜修写过多篇诗作,如《秋日病余》 、五言绝句《病 伤,生活的不如意、久别的痛苦和孤独的忍耐都构成女诗 余照镜有感》 等诗句,感怀病中人的惆怅与落寞。多年 6的夜 人无限的哀愁,尤其是在这元夕日时,这种孤独感更强烈, 思夫,愁怨满怀,心中尽含悲苦,在“明月向晓风”[刺人心痛。端阳时节正是春光明媚时,却下了一场小雨, 晚,诗人躺在病榻上,“梦觉怜君伴” ,发出“瘦影不分 让诗人觉得似乎端阳也如重阳般“满庭风雨似重阳”l , 明,何解人肠断” 的感伤。宜修多道长调词,如《水龙 写下八首绝句以寄怀对叶绍袁的思念。 吟》《霜叶飞》《点绛唇》等更是写出诗人“愁病长相守” f 6的清苦与悲凉。 “宋代以后之才女,大都以易安居士为偶像。沈宜修 “痛而今,泪与江流,总向西风同奏”[词中,亦时时可见李清照的影响。”… 沈宜修词中“麦子 正如张仲谋所言:“宜修长调词,多表现抑郁悲凉之 初黄雨正肥”[8的描写让人想到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沈 感。”… 由此可见一斑。 宜修将端午的雨景以一个“肥”烘托出景色正当浓,露葵自 时世骤变,人有天命。崇祯五年秋,叶家厄运连连降 芳菲的美好景色。而景美却更衬出诗人的愁绪,“碧树含 临。沈宜修年仅l7岁的季女叶小鸾在婚前五天突然不起 风日暮时,萧萧薄鬓不禁吹”l 。诗人已经荣华不再,发 而卒。大姐叶纨纨哭妹过度,两月后也香消玉殒。连遭失 鬓已不似初嫁时的厚泽盈亮了。“沅江波浪何年息,天际 去亲人的打击,沈宜修一病不起。三年后,在贫病交加中, 流云飞向谁。”_ 年年盼归不见归,妾身已老,何时是头? 这位江南才女撒手人寰。 诗人借诗句写下自己的感叹,愁可伤人,人自老,悲凄之感 吴江的美景孕育了这位聪慧的江南女子,自身的气质 
孙呜:沈宜修词的愁思怨缕 75 “典雅词风和婉转清丽的语言”_ J,成为明代清雅词 赋予她柔婉多情的性格,家学的影响造就她清新高雅的心 情思、灵追求,使沈宜修的诗文更多秀雅之风。尤其是她的词意 风的典范,传及后世,影响深远。 境优美,典雅婉丽,哀艳沉迫,浑然天成,更能代表她的气 质秉赋,反映她的神思情结。叶嘉莹曾说:“中国的词是一 参考文献: 种非常奇妙的文学作品”,“就在写那种伤春悲秋、伤离怨 [1] 张仲谋.明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别的小词里,无心之间流露出内心感情深处的那种最幽 [2] (明)叶绍袁,撰辑.午梦堂全集:下[M].影印本.上 微、最隐约、最细致的一种感受” J。沈宜修善于将浓郁的 忧伤。她借自然风光、眼前景物,生动逼真描摩诗境画意, 内心情绪融合交织,使词中之景更具哀婉沉郁、气蕴典雅 之气。沈宜修作为午梦堂诗人群的中坚与领袖,以她雅正 海:上海杂志公司,中华民国升五年十月. 大学出版社,2007:1. (5):127. 愁情表现在典雅的诗句里,用哀怨婉转的文字描绘隐寂的 [3]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讲演集[M].北京:北京 并在景物、环境中融入自我感受,注入浓浓悲情,将环境与 [4] 高峰.论沈宜修词的人生感怀[J].晋阳学刊,201l Gloomy and Melancholy Feeling in SHEN Yixiu’S Ci Poetry SUN Ming (School of Lierature,Univer of Norhwest,Xian,Shaanxi 710069,China) Abstract:SHEN Yixiu was an excellent feminine Ci—poet in late Ming Dynasty.Her Ci—pory was lucid ad elegant,gentle and melacholy,which was very nebulous in descrbing the pain of missing husbad ad miserable lie.Her Ci is unique and be・ comes the representative of boudoir repining Ci at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Key words:SHEN Yixiu;graceful and restrained style of Ci;boudoir repining Ci (责任编辑:皤) (上接第71页) Manifestation of Conceit of Everyday Life On Discourse Features of the Prose in死 nd/ MAN Jian (School o Lierature and Media,Suzhou Universy,Suzhou,Anhui 234000,China) Abstract:In the partcular context of the occupied area durng Anti—Japanese Wa perod in the 1940s,caterng Shanghai people’S needs for cultural consumption,the essays published in the magazine Tiandi manly concern the univer themes of hu- man being,such as te natura instincts and essenti needs of men,explorng the signicance of daiy lfe,affrming the value of daiy life,thus representing daily life through the wrng techniques of reference,collage,defamilarization,making the sol— emn and wiy tied together,comparson of e elegant and te popular,etc.A strage ad interesting speech style is created and a unique discourse of modern metropolis in the partcular context is formed. Key word:Tiandi;prose;daiy discoure;concei (责任编辑:张焉)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