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区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

发布时间:2021-08-30

24。大自然的文字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它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辨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通过它们可以辨识方向;第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砧状云“,认识它可以观察天象;第四到六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有趣的地书“中的一些成员,了解到了地质的"变“和"迁“;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告诉人们认识大自然文字的途径,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读懂大自然这部大书,感受其中的奥妙。 【学情分析】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六年级的学生阅读.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
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倡导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并辅以议论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本课的教学,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认识大自然,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志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深度解读课文内容,掌握大自然中各种现象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的一些物候、自然现象的图片;说明文的表达方法等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农谚等相关资料;准备好课堂讨论所需要的一些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重点感悟;读写结合,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复习导入;精读细品课文;阅读拓展,巩固练习;总结全文;课后作业:搜集有关天气的俗语、谚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说起文字,大家应该不陌生,书本上的文字我们时时见到,可有一种文字新奇、有趣,不仔细观察不易察觉,也不懂辨识。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板书课题)


1.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怎么展示的?
教师提示:大自然就好像一部书,而天空的繁星,白云、飞鸟以及地上的山石就是书中的文字。
2.既然大自然是一本书,按照其中的“文字”组成,可以分成两册。大家一起来给这两册书取名并编写,体验编书的快乐与滋味。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思考分册书名及目录,以同桌为单位交流讨论。
3.同学们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形容。
4。同学们交流谈论,尝试回答。
这样的引导、安排便于学生快速地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这样划分:一本叫做神奇的天书,目录里有星、云、鸟;一本叫做有趣的地书,目录里有石灰石、漂砾等。(板
3。大自然这部书到底有多厚呢?同学们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
4。根据同学们所掌握的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一说,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教师提示:本文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比作文字,然后分成天空和大地两册,列举出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并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1。请同学们从这两册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文,按照文字—-情态-
1.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片段.
2。同学们思考作答。
3。学生组织语言进行描述破译。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同学们学会如何去读懂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它们的深层意蕴。另外,让学生自己去描述,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破译的方式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示范,出示一张云雨图,请同学在文中找出相关语,看看是怎么进行描述的。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想一想文中描述的自然现象是从哪些角度?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的表达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知识迁移:出示一张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大家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
教师小结:要想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首要条件便是细致入微的观察。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把从书中看到的或者向别人请教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继续编写大自然这部大书的目录及内,要求语言浅显易




,生动有趣。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文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六、板书设计.
北极星 辨别方向 砧状云 观察气候
大自然的文字 石灰石 地质变化 神奇魅力 花岗岩 地质变迁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小品文,所以利用文本的特点,在反复研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在介绍三种大自然的文字时使用的介绍方法不一样,有的引用书本的资料,有的采用描述法,有的则是作者的观察与实践。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写作特点,有意识地让学生比较两段的写法,以便发现写作上的妙处.





《壮哉,少年游》基础练习
一、填空.
1、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峰巅(diān 崇(chóng)高 奠(diàn)定 B.阳朔(suò) 尽(jìn)情 寺(sì)庙 C.贡(gòng 勘(kān)探 气候(hóu D。凋(diāo 真挚(zhí 陶冶(yě) 2、找出并改正错别字。
(1)海角沙滩、暴布飞泉……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错别字( 改正( 2)司马迁在青少年时期就热衷于游历。 错别字( 改正(
(3)旅行,为司马迁后来写《史记》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错别字( 改正(
4)徐霞客从小就立志探索大自然的奥密。 错别字( 改正(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领略( 开阔( 培养( 陶冶( 4、补充词语。
山( )水 探( )访( 山( )岭 尽( )尽( 5、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或骑马 或乘船 或步行 走一路 游一路 写一路 搜集掌故 访古猎奇 凭吊遗迹
(2云间峰巅 莽莽深林 海角沙滩 瀑布飞泉 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考察史
参看答案 一、 1A
2(1)暴——瀑 2)忠——衷 3垫——奠 (4)密-—秘
3、知识 视野 兴趣 情操 4、奇 5(1 ; , 2 、……


16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溅、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间,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因为。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因为。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板书设计
16


宁可自己吃苦 桑娜:朴实善良 也要帮助别人 渔夫:朴实善良



23、孔子游春
【教学设想】
通过学习理解孔子所说的那段话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涵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难点: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的话蕴涵的道理,并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课时划分】3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生字,理解生字词并理清文章脉络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片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 【教学流程】 导入:
1、同学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你们知道他的哪些故事?(教师补充介绍:孔子,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者爱人”、“因材施教”这些思想观点就是他提出来的。
2、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是孔子作为大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学识和风范。(板书课题)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及词。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每句话.

B、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正音和读的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映示投影)齐读成语。 【第二板块】讨论交流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几段来写的,每段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四段: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第3-9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0自然段为第三段,第11-17自然段为第四段) 3、分段朗读课文. 【第三板块】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的成语。 【板书设计】
23、孔子游春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而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2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复习:1、课文讲了件什么事?2、让我们跟随孔子去泗水河畔欣赏一下美景吧。
【第二板块】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文第一段.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
3、自由朗读第一段,用括号标出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然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话,把它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4、齐读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 5、品读语句。
6、(映示投影)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看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投影内容如下) 1a,泗水河边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也发芽了,风轻轻地吹着.
b,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2a,大地是她的胸怀,森林是她的长发,太阳是她的眸子,轻风是她的絮语…… b,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7、质疑。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不仅是形似,还有神似————奉献精
.
8、指导背诵第一段。 【第三板块】探讨第二段
1、水河边的美景让孔子的弟子们心旷神怡,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他的深思。由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呢?
2、由读第二段,画出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讲话,想想这段话的含义。 3、指名读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话(第八自然段,思考讨论: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这段话讲述了水的哪几个特点?孔子由水的这几个特点分别联想到了什么? (3)对照板书,作适当讲解。 4)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5你从这段话体会到了孔子什么特点?你还能从水的其他什么特点联想到做人的道理?
4、练读第二段。指名读,评价. 5、小结。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抄写第八自然段。
3、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3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34 【课前准备】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复习:1、指名背诵第12自然段。 2、齐读第8自然段。 【第二板块】 集体交流第34两段
1自由读第34两段,边读边想:34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书上做标记) 2集体交流讨论:
1)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三点:
A、子路和颜回的性格特点,相机理解“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B、孔子是一位对弟子态度和蔼可亲、时时注意引导弟子树立远大志向的好老师。 C、孔子与弟子之间浓浓的师生情谊。 2讨论不懂的地方
3默读第2和第4段,想想这两段有什么联系。 4讨论交流.
5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美,有深化中心的作用)
6教师小结: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成为贤者的有七十二人,这与孔子时时处处不忘教导且教导有方分不开啊!
7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三四两段。 8分角色朗读,引导评价。
【第三板块】1、学习造句 2、总结课文A、朗读课文。B、谈谈学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对孔子关于水的那段话有什么感受?将感想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23、孔子游 看水、议水—-真君子 言↓志 有福同享 不好表功



鱼峰区三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4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