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学建模

发布时间:2011-11-26 23:59:01

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指对现实世界的一特定对象,为了某特定目的,做出一些重要的简化和假设,
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用它来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性态,预测对象的未来
状况,提供处理对象的优化决策和控制,设计满足某种需要的产品等。一般来说数学建模过
程可用如下框图来表明: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的需求中产生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从此意义上
讲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古老历史。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模型,牛顿万
有引力定律也是数学建模的一个光辉典范。今天,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它科学技术
领域渗透,过去很少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在迅速走向定量化,数量化,需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
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蓬勃兴起,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学在许多高新技术上起着十
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数学建模被时代辅予更为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自1985年由美国开始举办,竞赛以三名学生组成一个队,赛前有指
导教师培训。赛题来源于实际问题。比赛时要求就选定的赛题每个队在连续三天的时间里写
出论文,它包括:问题的适当阐述;合理的假设;模型的分析、建立、求解、验证;结果的
分析;模型优缺点讨论等。数学建模竞赛宗旨是鼓励大学师生对范围并不固定的各种实际问
题予以阐明、分析并提出解法,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并强调实现完整的模型
构造的过程。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
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
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
力和洞察力。他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
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这项赛事自诞生起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有其他国家
的高校参加。我国自1989年起陆续有高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起我国开
始举办自己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成为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四项学科竞赛之一

竞赛简介:本竞赛每年9月下旬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同学可以向本校教务部门咨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或各省(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联系。
     全国竞赛组委会地址: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郝秀荣,电话/传真:(01062781785

1. 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

答:是题目由工程技术、管理科学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也可称为一个数学模型),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问题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这项竞赛对数学知识要求不深,一般没有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1985年,美国率先举办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2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开始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4年起,这项竞赛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组织。全国统一竞赛题目,采取通讯竞赛方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可以不分专业组队(但研究生不得参加)。在三天(72小时)时间内分工合作,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和求解、计算机方法的设计和计算机实现、结果的分析和检验、模型的改进等方面的论文(即答卷)。参加这次竞赛的同学说:“一谈起数学建模活动,我们想讲的是,只要你真正参加过数学建模活动,你便会受益无穷。这种活动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两次的竞赛,最重要的是给人素质以一系列的极大提高和丰富。在参加培训和竞赛的切身体会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它给予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其实,数学建模活动需要我们用博大的胸襟、严谨的态度、积极主动的身心去参与,它带来的益处除了我们前面感受颇深的几点外,还有计算机水平的提高、自信心增强、品质的塑造等。总而言之,‘一次参赛,终身受益’”。

.为什么这样的单项竞赛能够产生如此的吸引力呢?

答:开展这项竞赛并开设相关的课程,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又有什么样的帮助?数学建模:不仅仅是一项竞赛。正如北京理工大学叶其孝教授所说,这种竞赛对参加者来说,是一种综合的训练,在相当程度上模拟了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环境。参赛者不要求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只需要学过普通高校的数学课程;更主要的是要靠参赛者自己动脑子,自己查找文献资料,同队成员讨论研究,齐心协力完成答卷。因此,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授将之归纳为: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双向翻译”(即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的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应变能力(即独立查找文献,消化和应用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特别是及时妥协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创造性、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自律、“慎独”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有关竞赛的消息、题目等均可以在网上查到,如网易(www.163.com)的教育频道,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www.csiam.edu.cn/mcm/)。

. 问:数学建模竞赛是什么样的一种竞赛?

答:不同于一般的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强调参赛者运用所学的数学只是去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问:参赛选手是如何进行比赛的?

答:首先要求每个参赛队三人中一定得有计算机运用知识的同学,因为要做一些计算和打印论文。当地一天拿到试题后,每个对分队进行讨论,确定作哪一道试题。无论作那一道,首先都得查找相关资料。 确定用何种模型的时候,队员还要讨论,相互补充,有时还要互相妥协。模型建立起来之后还要计算,而且计算量很大,要编程或寻找使用相关软件。

经典数学故事----最后的时刻

1512年,一群法国兵攻入了意大利博利斯镇。镇上的人都逃空了,只在一堵墙的后面现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于是发生了类似电影里鬼子进村的一幕:
“你跟这儿藏着干吗呢?”法国军官问。
少年低着头,不说话。
“说!”
“自己看去,”少年偏了一下头,眼睛里有嘲笑的光芒。军官看过去,发现墙根有一片湿。他勃然大怒,一脚踢过去:
“真他妈的野蛮民族!”他把刀抽出来了,“镇上的大人都藏到哪儿去了?”
“操你妈。”少年说。
“你说什么?”军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是说,操你们法国兵的母亲。”少年咬文嚼字地解释。军官一刀劈了下去。

这个顽强的少年就是数学家尼可罗·方台纳(NICCOLO FONTANA,1499-1557)。那天他之所以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一条狗。法国人在他的脸上砍了一刀,血流了一地。那条狗偶然走过来,在他的脸上舔了一阵子。狗的吐沫有杀菌的功能,因此伤口没感染。但是伤好之后,他脸上落了个可怕的大疤,连话也说不清楚了。可这没准也就是为什么他能成为数学家。他不怎么说话,老想。

命中注定,方台纳将在二十多年后受到一次严重的挑战。1535年,刚过了年没多久,意大利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新闻,数学家费奥(Antonio Fior,1506-?)挑战数学家方台纳。

那时方台纳已经成了数学教授了,在意大利很有名气。虽然16世纪的名气也就是会开个方,会做点几何应用题什么的,可你必须知道那个时候在意大利当教授不轻松。老有人跟你犯葛,也就是挑战。怎么挑战呢?出难题。谁都能出。保不准谁哪天高兴了,就能给你出一道刁钻古怪的。你解出来当然好,解不出来,对你的名声可就有影响了。幸亏有一点还公平,谁要给你出题,你也可以给他出,你解不出不要紧,只要对方也解不出,丢脸就是共同的。因为有了这么一条,平常无理取闹的也还不太多。 可这次非同小可,挑战的对方是费奥!他的老师费罗(Scipione Del Ferro,1465-1526)很厉害!虽然他死了,可他的学生必然也是很了得的。但是方台纳这个人有进无退,他接受了挑战。题目一共三十道,限一个月之内,找出下面式子里的X各得几:
X3+5X=6
X3+2X=19
X3+7X=48
……

你从这些方程里能看出什么吗?不错,所有三十道,都是:某数乘X的三次方+另一个数乘X=第三个数。简单点说,就是X3+MX=N,其中M,N都是已知整数。这在数学上叫做三次方程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一般形式”。

这三十道题,你能解一道是没用的,你得会解这个“一般形式”,或者能找出一个“一般解法”,也叫“算法”。问题是,方台纳并不知道这个一般解法。翻遍了所有的数学手册也没找到。一气之下,他也给费奥出了三十道特别不近人情的。然后,他便埋头推导起来。他的桌子上很快堆起了大量画得乱七八糟的纸和只咬了几口的皮萨。时间一天天过去,桌子简直成了个垃圾堆积,推导却毫无进展。那么费奥的桌子又怎么样呢?他的桌子十分干净。不是因为他爱清洁,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没去做方台纳出的那三十道题。没事他就绕到方台纳他们家附近去侦察一下,每当他看到方家灯火通明,他就忍不住想乐。要知道他这次出题的原因,还得谈到他的老师。七年前那一天,老师派人把他叫到病床边,拉着他的手,说:孩子,你都二十二岁了。我平常看你不怎么做作业,净到外边玩。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费奥到了这个关头也说不出话来了。老师叹了口气,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纸,说:我也帮不了你什么忙了,师徒一场,我把这个给你吧。记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别拿出来用。这张纸上,就写着上面那道方程的一般解法。费奥把老师的话记了六年,到了第七年,他给忘了。别的数学家都挺有成绩的,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出来,老这么呆着太没面子了。于是他决定把他的秘密武器拿出来,而且,出手的进攻目标是很有名气的方台纳。如果跟方台纳打成平手,他的行情自然会涨上去。他毫不怀疑这个结果,所以对方台纳的题他看也不看。二月十四号,比划的结果出台了。完全出乎费罗的预料,方台纳解出了所有三十道题,而且公布了一般解法。而他自己连一道题也没解出来。对方台纳教授来说,这是一个辉煌的时刻,他的大疤放着光,跟垂头丧气的费奥亲切握手,然后转过身,对着鼓掌的人群大声宣布:可怜的费奥,按照比赛规则,他输给我三十顿盛宴,我不要了!观众的掌声顿时又响了起来。

今天在任何数学手册上都可以找到X^3+MX=N的解法,可只有方台纳自己才知道,他曾付出过怎样辛勤的努力。他的解法是最后一天的深夜,比赛的最后一刻才找出来的。

在这最后的时刻,他对困难的回答跟对法国军官的解释一样:富于勇气,而且井井有条。

数学经典问题·七桥问题



  当Euler1736年访问Konigsberg, Prussia(now Kaliningrad Russia)时,他发现当地的市民正从事一项非常有趣的消遣活动。Konigsberg城中有一条名叫Pregel的河流横经其中,在河上建有七座桥如图所示:





  这项有趣的消遣活动是在星期六作一次走过所有七座桥的散步,每座桥只能经过一次而且起点与终点必须是同一地点。

  Euler把每一块陆地考虑成一个点,连接两块陆地的桥以线表示,便得如下的图形:





  後来推论出此种走法是不可能的。他的论点是这样的,除了起点以外,每一次当一个人由一座桥进入一块陆地(或点)时,他(或她)同时也由另一座桥离开此点。所以每行经一点时,计算两座桥(或线),从起点离开的线与最後回到始点的线亦计算两座桥,因此每一个陆地与其他陆地连接的桥数必为偶数。

  七桥所成之图形中,没有一点含有偶数条数,因此上述的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

什么是数学建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