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材(修订版)

发布时间:2019-08-19 16:45:36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二框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二目 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引言部分:

标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目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标题: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

“全盘西化”论

“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文化复古主义”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率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这道也。”要“皆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你能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弦的道理,分析上述观点吗?

中华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历了艰难的求索。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一,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第二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标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燕尾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专家点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有直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视角二:如果抛弃优秀历史文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继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视角三: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视角四: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由之路”的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视角二: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视角三:这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

视角四: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

视角五: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就其中一个视点,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

第三目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标题: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处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专家点评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国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特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深厚实践基础。所有这些,必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确保文化建设、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是因为:

◇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你能结合学过的知识,就上述一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一目 培育“四有”公民

标题:

培育四有”公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第二目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三目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标题: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以“讲文明树新风力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打、“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营计划”、“扶残助残力公益活动等。

投身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引言部分:

标题: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我们要更加努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一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目 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

标题:

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人们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人们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总会因为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然而,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专家点评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首先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第二目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专家点评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离开了“魂”,“体”就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化的精神价值就不可能实现。

文化的力量,很大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换,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没有必要,也是不现实的。

观点二: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受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家点评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国家和人带来灾难。在指导思想问题上,西方国家也是抓得很紧的。它们从来就不允许马克思主义在其意识形态中居于指导地位,总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其官员、学生、群众、军队灌输资本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信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三目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标题:

全国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例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你认为在当前生活中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自古以来,我国就传诵着许多知荣明辱的道德格言。例如: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

◇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

◇知职近乎勇;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人唯知所贵,然后知所耻。

●你能否再列举一两条类似的格言?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综合探究 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标题:

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思想政治教材(修订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