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

发布时间:2012-03-17 11:24:40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从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发的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从体味关键词、句入手把握主旨的阅读方法。 

3、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从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体味关键词、句入手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品味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与文章等身,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也许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和它的作者是最配用文如其人来评价的。

刘长春说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 

李健吾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 

巴金说:他有优美的性格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囚绿记》,走近陆蠡。

二、品读课文

1、检查预习,解读字词

piē   hézhé    xǐ     yà         xī      suō   yī     xùn

瞥见  涸辙   移徙   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猗郁   蕈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读题目

字有什么特点?明确:四面墙中困个人。

的对象是什么?明确:是绿。

是记述 的意思。

归纳:文题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2)把握结构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思考:哪几段写的囚绿?囚绿之前,之后写了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寻绿 赏绿囚绿 释绿 怀绿

1-4)(5-7)(8-12 13)(14

3、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品读:“囚绿”“释绿”部分

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又为什么要释绿?

1)“囚”之意

囚绿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抑郁、不顺心的人对爱、幸福和美好深深的追求而采取的行动。

此结论通过品读第8段思考下列问题获得:

所囚的是一枝什么样的绿? 

浆液丰富”“(生机勃勃)

作者囚绿的本意是什么?[学生边读边找

接近”“亲密”“装饰”“比喻” 

从中折射出作者什么样的处境与心境?[ “一枝一叶总关情,自然界的物总会触动和激发善感的文人的心情,而这份触动和激发又会被文人附着在物上,从而形诸文字,当读者去读这个含情之物时,必然可从中琢磨出作者的处境和心境

抑郁的心情,对葱茏的爱和幸福猗郁的年华的追求和希望。 

鉴赏”[作者为了得到这份爱、幸福和美好,他用了一个](学生讨论) 

牵,让我们想到人与人的牵手,无论悲伤与幸福,不管逆境与顺境,都见证着一份真爱,相濡以沫,同心、同梦、同喜、同悲、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虽然牵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简单、朴素,却包含着宁静、充实、满足、安慰和体贴。 它直入了作者的心田,可见作者爱这枝绿之深。 

2)爱之深

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对这支绿的爱之深? 

选房:因为欢喜这片绿,才选定了这简陋的小房间。(2-4段)

歌颂:热情地歌颂绿(第5段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心情:的心态(5-6段怀念、把我的心都等焦了、急不暇择、视同至室、绿叶和我对语、快活、留恋、欢喜)。 

描写:对常春藤情状的细腻描写(第7段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本有爱抚,本是善意,爱之深却换来一个字,你怎么认识作者的的行为?

(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了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绿友,但绿友没有和作者一样体会这种生的欢喜,它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对绿的爱与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囚绿虽是爱意,但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他的企图占有,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和摧残。[在爱与囚之间作者有着内心的矛盾

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 

绿的衰变让我觉得它的可怜,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

绿的固执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不快、恼怒、魔念。 

(从最初的引绿入室带来的喜悦到如今的恼怒,作者情感上大起大落。请男生朗读第9段、女生读第11段,体会情感的变化。)

3)释之理

思考:作者囚住了绿,可他得到绿了吗?他的囚绿如偿所愿,换得了与绿的亲近吗?(找出并理解作者释绿时的动作与心情) 

在爱与魔念之间,作者选择了(珍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诚意的祝福/---是尊重,是礼赞 )。

仍缘于对绿的爱,并多了一份对生命的尊重,对固执不屈精神的礼赞。

4)文之旨 

思考:对这枝绿的爱和尊重是否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和目的所在?找出文中能体现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谈谈看法。

A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B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

13段最让人触动一句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    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   没有。

绿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绿在此文中象征着生命、希望,象征着追求光明、自由,象征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小结:释绿,证明作者最终还是善待生命的,同时也包涵着这种顽强抗争的性格和永向光明的执著必会换来自身命运的解放。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三、拓展提升

(一)关于象征的表现手法:

1概念:指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2效果 :运用象征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3适用范围:作品的大部分甚至通篇使用

(二)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都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如: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月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青松坚贞。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落花流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三)但如果我们不了解某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如何根据课文内容去判断呢?

1确定象征物 

2找出突出描绘象征物特征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联想(结合写作背景等

4形成象征意义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习或课后练习)

201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 怆悢(liàng:悲伤。

【试题】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教学反思

《囚绿记》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