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的《跑警报》

发布时间:2019-08-19 22:28:23

读汪曾祺的《跑警报》
作者:孙绍振
来源:《语文建设 2012年第08

        汪曾祺的《跑警报》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故事。跑警报,可以想象,肯定是有纷扰、有紧张、有血肉横飞的惨状,应该是很痛苦、很恐怖的事,但是,观其全文,却不见恐怖、不见紧张,相反,倒是悠闲之状比比皆是。如从某种僵化的观念出发,是不是可以非难作家歪曲了历史的真实?但至今并没有评论家发出这样的批评。为什么呢?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文章一开头,就写了一个教授讲课讲到跑警报结束的故事,还写了一个学生跑警报带上一壶水,夹着温庭筠或者李商隐的诗卷,从容自在地度过一天。

        散文不是要抒情的吗?写这样的故事,鸡毛蒜皮的,和空袭警报的紧张环境好像不协调。这是抒的什么情呢?是不是太不严肃了?文章不是要善于剪裁吗?作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个事情省略掉呢?拉拉杂杂,在文章中有什么价值呢?

        读散文,欣赏散文,遇到现成的理论、概念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拘泥于理论和概念,而要从阅读的经验出发,阅读的实感,特别重要的是最初的感觉或者叫做初感出发。我们读这样的文章最初的感觉是什么呢?是不是觉得挺有趣的?无论是教授还是学生都挺有趣。有趣在哪儿?空袭、轰炸、死亡的威胁,不但没有让他们恐惧,相反,他们挺悠闲,挺自在。这样的事情写了一件又一件,全文所写的事情都很有趣。趣味就在这样的空袭中,人们不紧张、不痛苦、不残酷,相反,很好玩。如果不是这样悠闲,不是这样自在,就不好玩,就没有趣味了。

        是不是可以说,本文的立意就是要追求一种趣味,一种超越战争环境的严酷性的趣味?按作家的思路,这种趣味首先集中在跑警报的地点上。

        在山沟里的古驿道上,有赶马帮的口哨,有风土化的装束,有情歌,有马项上的铃声,很有点浪漫主义的味道,有时会引起远客的游子的点淡淡的乡愁

        很显然,趣味里渗透着感情。知识分子对于民俗的欣赏,是情感和趣味的结合,把它叫做情趣是不是比较适合呢?

读汪曾祺的《跑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