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5 23:04:12

374Vol.37No.4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20184Apr.2018农业院校研究生特色培养模式探析(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130118[]本文立足我国的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实际,通过对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探求对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和方法,以进一步完善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的举措和机制,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关键词]培养模式;困境;培养机制;农业院校[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804-0119-
04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进入急速发展时期。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处于高等教育的顶端。高素质的研究生既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也是国家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需要国家、社会、髙校以及研究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1问题的提出20多年来,由于专业学位类型的增加、专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学位管理机制的日益完善,我国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在此过程中加深了社会对专业学位教育的了解程度和认可度,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专业学位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些应用型人才多数成为行业精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大好时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不仅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指明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改革的方向。在当前招生规模扩大、现有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社会需求和培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研究生创新能力、实用能力、适用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模式还没达到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培养模式尚未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社会对研究生人才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因此,各高校应针对当前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实用能力和适用能力的人才。2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现有模式我国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基本实行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的系统化,也使研究生2.1研究生教育专业化模式教育规范化和专业化。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有力保障,为大规模开展研究生教育并通过培育高层次研究生的方式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奠定了基础。[收稿日期]2017-09-17[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ZD16039[作者简介]1983-,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119•
2.2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近年来,各大高校均推崇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是由于产学研合作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多领域合作模式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学术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和行业生产效率。当各大高校或科研机构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并共同承担研究任务之时,经过各方合作培养出来的高精尖人才在合作产业中就业的机会也随之增加。2.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不同的学位类型对应着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即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的培养目标为高层次实际工作者,并不要求培养对象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3农业院校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困境近年来,我国各大农业院校通过实行各种形式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为社会输出大批农业发展人才。然在面临当今世界的新形势、新挑战时,各大农业院校秉承共有的培养模式,没有突出应有的特色。3.1研究生教育师资构建困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最为重要的保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程度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研究生研究生涯的起步、研究方向的确定、研究课题的完成都需要导师全面细致的引领,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各髙校在建设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些许问题。3.1.1导师遴选过程不严格导师的遴选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研究生大量扩招,导师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一些学校在导师遴选上放宽要求,势必会降低硕士生导师的整体水平。3.1.2学科发展不均衡,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均衡每个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数量是与学科数量及规模密切相关的,学科之间往往很难达到均衡发展是有无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时间长短,二是各学科导师的数量,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学科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当,而导师数量不均衡,势必会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另由于导师的学术水平及影响差异,会导致出现学生选导师的扎堆现象。3.1.3导师履行职责意识淡漠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有行政兼职或社会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有部分导师缺乏责任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缺乏对学生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关心和指导。3.2研究生自身困境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的基础水平、学识素养、人格品质及治学态度是影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因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门檻有所降低,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3.2.1生源质量整体下滑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人到考研队伍中来。受到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影响,农学门类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下降更为显著,生源集中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生源质量也不容乐观。3.2.2学习目的与培养目标错位部分学生把读研当作就业的缓冲和过渡,读研的初衷不是对科学的追求、对学业的热爱。研究生对毕业后的前途、择业信心不足,拿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过早地开始择业活动,增加了导师的指导难度。3.3研究生培养机制困境培养机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不同层次高校间存在的主要差异,如图书资料的储备、信息资源的占有、实验室的建设、学术交流渠道等条件对导师和学生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
120

3.3.1规章制度建设滞后随着学科建设的迅速发展,研究生培养制度亟待改进和完善,如缺乏研究生学术创新的资助和奖励机制,缺乏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评价、惩治机制,缺乏对现有规章制度运行的监督机制等。3.3.2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式陈旧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次不明、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学校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授课随意性较大,形式呆板。3.3.3软硬件资源配置失衡高校实践的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设备不够先进,试验场所有限,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3.3.4研究生分级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继续由研究生学院独立承担全部管理工作。推行校、院二级管理,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但一些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不到位,运行不顺畅,二级管理处于不完整运行状态。通过分析,可将以上问题大致分为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在实践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共性问题主要因教育体制和培养机制二者之间共同作用而产生,个性问题则在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有所突显。无论是哪类问题,都是研究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进程中不应忽视的。4农业院校研究生特色培养模式的思考4.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构建高层次的教育平台4.1.1增强导师责任感、使命感导师应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牢记岗位职责,发扬奉献精神,树立荣誉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形成注重质量、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研究生教育环境。4.1.2提升导师学术能力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学科理论功底,还要具有深邃的科学眼光、前瞻性的洞悉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知识领路人。4.1.3导师培养团队化通过建立导师团队,实现知识互补,加强导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4.2注重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4.2.1理论教学实物化,实践教学田间化要探索和促进研究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由传统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转变。注重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和田间教学的共同发展。4.2.2业务问题学术化导师及导师组、学科带头人以及各学院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理论指方向定位。4_2.3创新能力自主化鼓励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联合授课,支持跨学科、跨团队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挖掘并发挥研究生的潜能。4.2.4人格培养朴素化研究生不仅要具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还要有锲而不舍、甘于寂寞的精神。搞农业研究的人才更要具备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奉献精神。4.2.5生源选择优质化高校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各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切实提高学科带头人和导师的指导能力,增强
121

学校、学科和导师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吸引校内外优秀生源报考。4.3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机制体制建设4.3.1培养机制科学化各学校应全面考察学科实力,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改善导师和研究生的试验研究条件、学习条件。4.3.2管理问题民主化学校和学院要高度重视研究生二级管理体制,转变观念,克服困难,搭建平台,理顺关系,积极推进二级管理工作的落实。4.3.3学术交流国际化研究生教育要培养具有世界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髙层次人才,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力。5结语农业院校要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认真剖析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地(9=248-
250.[2][].2012(1:235.[].2013JJ(上109页3_22016年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中,双方运动员共抱缠3044次8.29运动员无摔抱缠率高于优秀运动员和负方运动员摔法的运用率,双方均出现较高的消极搂抱。因此,在散打训练和竞赛中,应进一步强化踢打技术的运用和得分能力,鼓励运动员对快摔的使用,减少运动员消极搂抱对比赛节奏的影响。接腿摔在比赛中有较高的成功率,且不易出现先后倒地,有较好的实战运用效果,但在比赛中运动员接腿效率不高。训练中应加强运动员接腿的意识,通过双人配合反复强化接腿练习以形成接腿的条件反射,利于运动员接腿效率的提高及运动员实战中接腿快摔的养成。同时,还应强化运动员腿法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运动员全面的腿法技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以鞭腿运用为核心的训练和实战模式。在训练和实战过程中,该强化运动员腿法运用后的收腿意识,快打快收,使接腿摔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不同级别运动员常用摔法有所不同,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应注意区别对待,熟悉各种摔法的攻防运用效。在训练中,还应结合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安排摔法的攻防对抗,注意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摔法特长。[参考文献]J[2].[J].广,2005(3:100-102.[3].[J].西,2008(3:86-87.[4].李..[J].2010(12:117-119.[1].我[].,2007(10:46-50.122•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