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病毒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3-08-29 02:16:34

浅谈禽流感的病毒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摘 要】本文通过对禽流感的产生历史、全球分布情况以及该病毒的传波途径、病毒特点分析,综述了目前禽流感的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防治 0 引言
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avain in- fluenza ai 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病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病。鸡、火鸡、鸭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1]。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aaiv可分为高致病性(hpai、低致病性(lpai和非致病性(npai)三大类。hpai 因其传播快、危害大,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a类传染病。aiv8rna节段构成,分别编10种结构蛋白。根据外膜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h亚型和9n亚型,任何一种ha与任何一种na结合后即为一种血清亚型[2]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
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毁灭性的疫病, 每次流行都给养禽业带来极大的打击。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大疫情, 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1 分布情况
禽流感先后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过, 曾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全世界在1995 年以前已确诊有12 次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暴发, 见表1 1 世界暴发禽流感记录
2 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及病毒特点
呼吸道、粪便和结膜排毒,病死禽,机械传播、人、饲料、器具等,世卫组织指出:粪便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渠道。
禽流感病毒潜伏期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一般为35dai主要是水平传播, 在传播中, 一般为密切接触传播, 但有时也有自限性感染, 尽管鸡群靠得很近也不一定感染发病。据报道, 病鸡群所产的蛋并无明显传播疾病的危险, 但必须考虑到垂直传染的可能性。出现世界性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候鸟和观赏鸟、散禽等携带病毒迁徙致使病毒扩散;海鸟也大面积发生过禽流感。病毒和带毒的禽以及其它动物( 包括人)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带毒禽可以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排出病毒。本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饲料、工具等传播, 人也是主要的传播者;
在养禽场主要传
播媒介为人员、车辆、工具、垫料、污染物、蝇、虫、飞鸟等; 毒可使易感禽直接发病, 弱毒可在禽群中反复传代增殖, 有可能变异为强毒;康复鸡也可以带毒三个星期以上。自然环境中的流感病毒, 在寒冷和潮湿环境中可存活很长时间; 粪便中的流感病毒, 其传染性在4 可保持长达3050d20℃时可存活7d发病鸡群在淘汰后105d后, 仍可从湿粪中分离到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流感病毒在羽毛中可存活18d,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情况下,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病毒, 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 具有极大的抵抗力。在家禽暴发本病期间, 被分泌物和粪便污染的水槽或湖泊、池塘的水中, 常可发现病毒。aiv福尔马林、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常用消毒剂如酚类或含氯的消毒剂对aiv 都有一定的消毒效果。该病毒对热也比较敏感, 56℃加热30min 60℃加热10min 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力;阳光直射4048h 即可灭活该病毒, 用紫外线直接照射, 迅速破坏其感染性; 粪便经堆沤1020d 可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全部灭活。冷应激是该病的诱发点, 冷刺激可以引起ai ha 抗体再次升高, 再次发病。 3 禽流感的主要防治措施 3.1 药物防治
目前,用于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有4 种,分别是金刚甲烷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奥司他韦osehamivir 商品名达菲)和扎那米韦(zanamivir。由于达菲是全球公认的抗
禽流感药物,所以各国在治疗禽流感病人时都首选达菲。它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考虑到达菲的普遍使用,加上禽流感病毒开始变异并对达菲出现抗药性和因使用达菲引起的安全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试图寻求新的禽流感治疗药物。其中,美国在2006 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帕拉米韦,并已通过人体安全测试,而且批量生产十分方便。目前我国结合国内丰富的中药资源也在这个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2007 年,经过香港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重点实验室”近两年的委托实验证明,珠海丽珠集团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和应用了近40年的川方抗病毒颗粒对h5n1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体内繁殖及向呼吸道以外的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是全国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中药对治疗人感染禽流感有效。它意味着从此改变了我国传统中药长期以来被西方排斥在国际主流药物市场之外的被动局面。 3.2 预防性措施
3.2.1 建立有效的预誉系统,包括研究体系, 监测体系和全民教育体系, 以及政府的快速反应体系等。加强科学研究, 发现变异要及时改变疫苗生产状况, 适应新流行株的防控,做好野生水禽、留鸟、甚至鼠的防控工作,对过去的典型发病仍应重视。 3.2.2 果断采取隔离封锁,
全面扑杀,迅速切断传播的方法:
短时间内严密监视疫点周围可疑地区动态,尽快根除禽流感的危害,不给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长期存在家养禽群及周围环境中的机会, 恢复原始的野生禽带毒而家养禽安全的自然隔离状态。 3.2.3 加强种禽场监管和净化工作防止种禽场成为禽病扩散和流行的来源地,从源头上保证禽只的健康。具体表现在:1)有些地方只重视蛋鸡的防疫,而忽视对肉鸡、水禽、野禽和动物园观赏鸟的防疫;2)有的只重视规模大户的防疫, 而忽视家禽散养户的防疫;3)有的片面追求禽流感防疫工作,而忽视消毒和病死禽类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乱抛病死禽类和宰杀食用病死禽类。部分地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加之禽流感防疫应激作用对家禽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少数拒防户,禽流感的防治工作难以正常推进,多数基层乡镇兽医诊断监测体系不健全,实验室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专业的化验人员,不能有效开展抗体检测,对防疫效果以及免疫前后抗体效价的变化情况,不能随时掌握。有些防疫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性差。1)不能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防疫;2)疫苗不按规定进行储存、运输和使用;3)不按家禽防疫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免疫记录填写不规范,没有建立好家禽养殖户的免疫档案。 3.2.4 免疫接种防疫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率高,感染力强,传播途径多样,采用传统的灭活疫苗对禽流感进行预防,往往由于新的变异株出现而引起免疫失败。尽管如此,用疫苗预防仍是防治禽流感的主要措施和关键环
节。各养禽场、养殖户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 3.2.5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场建设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在常规的饲养管理中,鸡舍内要经常保持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鸡群密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换气。要控制人员进出,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养殖区。
3.2.6 健全疫病监测体系,提高防治水平
1)省级建立禽流感疫病监测中心,县级建立相应的监测站或监测点;2)加快基层实验室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仪器、设备、试纸、试剂灯光, 培训专职的化验人员, 能正常开展禽流感的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效果。定期对防疫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防疫主管部门与防疫人员签订好责任状,实行压力传递,坚决执行“谁防疫谁负责”的责任制。 3.2.7 封锁、隔离和消毒,消灭传染源[3] 对病鸡和疫点周围3km范围内的所有禽类要全部扑杀,对于带有高致病性的禽类及同群禽要全部扑杀;加强疫点和疫区的消毒,对可能被病禽污染的养殖场地,必须以5%漂白粉溶液彻底喷洒动物圈舍、饲槽、笼架以及运输动物的相关工具进行消毒;在禽流感发生5km内的健康家禽都应强制注射预防禽流感的专用疫苗,以防止该病在禽间扩散。

4 结论
禽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可以说,几乎世界上所有养禽企业都面临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威胁,2013年在我国发现禽流感亦可感染给人类,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和极大关注。随着对禽流感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必然能够战胜该病,还人类和禽类一个健康平静的生存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珊珊.禽流感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30卷,第3期(总第168 期)86-87. [2]林碰美.浅谈禽流感防治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增刊)20042651-52. [3]王凤武.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5174-175. [4]罗开健,曹伟胜,廖明.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j].家论坛,2007241024. [责任编辑:王静]



禽流感的病毒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