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很重要》教案

发布时间:2020-05-04 11:31:04

《我很重要》教案

一、 导入

(播放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视频)

看完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都会用一个短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形容。可如今,癞蛤蟆也敢追求天鹅了,这是因为癞蛤蟆认识到了自己的可爱之处,正如刚才的视频里所说的,“虽然我外表不够潇洒,但我感情专一,而且温柔”(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它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世俗观念,它用它单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哲理性散文——《我很重要》。

二、作者简介

那么在学习这篇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怎样一位作家喊出了这样一句话。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毕淑敏,就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名字,却成就了极不普通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毕淑敏

1952年出生于新疆,1969年,年仅17岁的她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毕淑敏一方面以边疆高原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补天石》、《阿里》、《君子于役》等"昆仑系列"的作品;一方面毕淑敏十分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写出了《女人之约》《生生不已》《预约死亡》等作品。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部长篇小说,而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大家有机会可以找来看看。

毕淑敏曾说:“每个人的历史如同嗜血的蚂蟥,紧紧地叮咬着我们的皮肤,随着我们转战天下。”11年的部队生活给她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处女作《昆仑殇》就是讲述昆仑防区部队进行军事拉练过程中发生的事。

毕淑敏在阿里高原当兵的时候,有一次部队拉练,穿越无人区,毕淑敏身背重负,行进60公里,还要翻越6000米的高山。下午4点,才走了一半路程,就再也走不动了。她决定自杀以结束痛苦。但出于生命的本能,毕淑敏最终没有跳下山崖。后来,遇到收容队,她被告之:如果不快点走,就会冻死在这个山上。最后,终于在朦胧的月光下,沉重而坚持的脚步把她带到了宿营地。

11年高原艰苦的生活使毕淑敏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你一个人,你会觉得自己极其渺小,但是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不容易的生灵。万物会围绕你旋转,因为它们都不能动。那山多伟大,但它不可以走,雪,它只能落在这儿。可是你是有能力的,你是有能量的,你可以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我知道我一定会死,我一定会化成一个冰雪或者一个泥沙,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会觉得要珍惜这个生命,我要为自己创立一个信念出来。”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很重要》这篇散文,也是从珍爱、重视生命的角度发出的感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

三、课文解读

1、自己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②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段);第二部分(728段);第三部分(2940段);这三部分各写了什么?

“我很重要”

第一部分(16段):从反面着笔,指出我们从小受过的教育是“我不重要”。

第二部分(728):多角度阐述“我很重要”的原因与依据。

第三部分(2940段):鼓起自信心,肯定自我很重要。

从这三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出问题(迟疑)——分析问题(深思)——解决问题(坚定)

我重要吗? 我很重要 坚定地宣布我很重要

2、合作探究

通过刚才的分析,对于这篇散文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赏析这篇文章。

课文的题目是“我很重要”,可文章的开篇却为什么写一系列的排比句说“我不重要”?

文章一开始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强调一种普遍的观点,容易被读者接受。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是强调他人他物的重要,重视肯定自我是一种需要批判的个人主义倾向。而这篇文章从一连串“我不重要”开篇,为下文阐述“我很重要”作铺垫,通过两者的对比来鲜明地突出“我很重要”的观点。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我们来做一个比喻,一个山谷和山峰,抑是在山谷,扬是在山峰,扬和抑有一个高度对比,我们站在山峰就可以对山谷一览无遗,也就可以看到我们一直以来推崇的“我不重要”这种观点的缺点。在这里,“扬”和“抑”两方不是平等的,是有所侧重的。先说“我不重要”,就是为了突出“我很重要”。那有,有欲扬先抑,当然就有与之相对的,欲抑先扬,就像老师有时想要批评一个学生上课说话,他会先赞扬这个学生思想活跃,然后再来个“但是……”,“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重点。

⑵刚才我们已经说了,作者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那作者发出“我重要吗”的疑问之后,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的?也就是说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

①“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自然)

②“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承传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历史)

③“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诞生)

(从“自然人”角度)

④“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⑤“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⑥“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⑦“我”是朋友不可代替的情感空间。

古诗有云:“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士为知己者死”,知音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有些心情其他人都不懂,而只有知音能读懂。不知大家有没听过古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链接: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是知己,俞伯牙觉得他弹的一首曲子《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后来在钟子期过世之后,俞伯牙就把琴摔了,此生再不弹琴。

因此,《警世通言》有云:“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由此可见,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们的知音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很重要。

(从“社会人”角度)

⑧“我”是我的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

(从“个人价值”角度)

3、整体感知

提问:作者认为我很重要,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的? 请快速阅读课文,疏理文章,抓住关键性句子,划出文章写我很重要的句子。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父母

 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伴侣

 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孩子

 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朋友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事业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 生命诞生的偶然性

 每个人都是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人的进化历史

 每个人都是人类不断进化的成果

     2、提问:人们断定自己是否重要的角度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认为的?

明确: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作者认为: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3、提问:为什么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

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开始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

     4、提问:正是由于所受的教育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使然,作者从开始的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后来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思想过程?这一过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对自己小声说   声音放大一点说   大声对世界宣布    昂头响亮地宣布   

变化原因:作者和我们都认识到了我很重要是心灵对生命的承诺。 

四、结合实际讨论

⑴经过理性的深思、分析之后,作者发出了“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的呼喊,从开始的小声说,还不习惯,到声音放大了一点,到最后大声地对世界宣布,作者坚决地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宣言。那么在这里,作者说“我还习惯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我们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人们不习惯说“我很重要”?

孔子有一天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中的一个是:鹅的叫声为什么那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小孩啊,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谦虚的国度,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小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谦谦君子”,也就是要谦虚。例如,当别人赞扬或赞美我们时,我们通常会说“过奖过奖、哪里哪里”,然而,同样的情况,在西方,他们的回答却是“thanks”,西方人很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赞扬。这是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我们的思维模式习惯于将自我融入于整个集体之中,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我不重要”,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渺小的形体必然要从属于伟岸的自然和广阔的社会,因此我们的个性远不如西方民族那样张扬。

⑵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发出“我很重要的呼喊“,但是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认为“我很重要”,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呢?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讨论)

其实无论是“我很重要”还是“我不重要”,都有自己的道理。我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我不重要,可是平凡的我们可以像雷锋一样,做好自己身边的小事,为社会做贡献。前者主要是从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价值的角度谈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谈的。可见,选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⑶同学们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认为“我很重要”同学,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最重要”呢?

不是,“我最重要”是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发,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事事处处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我很重要”强调的是个体意识的觉醒,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现生命的意义。

⑷也许我们以前都忽视了自己的重要,这篇散文提醒了我们要重视自己,那么,意识到“我很重要”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要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我很重要”。而这也正是毕淑敏写这篇散文的最终主旨。

五、拓展提高

既然生命是如此重要,我也很重要,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总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舍弃生命:如写那一首“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顾城,对沙漠奢爱如命的三毛,忠君爱国的屈原,甚至为国献身的黄继光、董存瑞等等,那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些人为了追求比生命更高价值的东西而选择离去,比如屈原,他是以死来怒斥小人的奸诈、皇帝的昏庸,以死来明正他的忠君爱国之心,那么他觉得这些比生命更加重要,所以他选择舍弃生命。但是,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毕竟还是非常重要和来之不易的,我们知道,母亲生我们的时候,要经过十月怀胎,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而我们也是经历了很多才成长到今天,所以不管是为了社会,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都要学会珍爱生命。

六、总结

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哈姆雷特》,我们这里应该有很多同学都有读过,那么大家记不记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翁的话告诉我们,人是很重要的,而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即使我是一滴水,我也能滋润一寸土地;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分黑暗;如果我是一粒粮食,我也能哺育生命;即使我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要我坚守自己的岗位,我也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段文字,作为我们的生命宣言:

我,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我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却在于我自己掌握。我郑重许诺:绝不辜负生命。

我们要记住,我不是被遗忘的小草,我是一方独特的风景,因为我真的很重要。

八、作业

1、课外收集一些关于“重视自我”的名人名言。

2、对比阅读:李炳青的《你真有那么重要吗?》可以把自己读完之后的一些感受记下来,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即可。

十八岁和其他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近“大师”

(一) 走进作者

杨子,本名杨选堂,1921年生,广东省梅县人。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员等职。后任《联合报》副社长、社长、中国论坛发行人、《联合晚报》发行人。现任联合报系副董事长。

研究经济兼长文学,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专栏”“杨子漫谈经济”“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迎。著有散文《精神的裸体》《回首拥抱那人》《被宠爱的感觉》《男人的诞生》《春孕》《水柳的诱惑》《感情的花季》《昼夜记》《香囊》《相亲》《杂花生树》《惊喜》《描梦记》;小说《变色的太阳》(曾拍成电影)《欲神》《魔象》《浸酒的花朵》;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经济理论的落实》《经济小品》。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走进文本

(一)文面把握

1、重点词语

迷惘(wă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沉湎(miăn):沉溺。

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抹煞: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怪癖():古怪的癖好。

摭(zhí)拾:拾,捡。

涉(shè)猎:粗略地阅读。

(áo)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枝桠(yā):枝杈。

2、把握文意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文章四个部分,循循善诱地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积极进去,健康成长。

十八岁:这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的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和理解在文字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依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

两代人的矛盾:这一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读书的苦与乐:为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都是作者对孩子充分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青春:这一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作者在这里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孩子展开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诫孩子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最后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孩子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孩子惜时如金。

(二)关键突破

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 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是什么:“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孩子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孩子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孩子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段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孩子”(第1段);“会情愿溺爱你”(第2段);“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段)。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如何处理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

苦学 乐学

“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 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 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青春

1、作者对孩子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

1)我 挺秀的树 自负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挑战自我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文章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联想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小标题的运用有何作用?

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如何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文章的行文方式有何特点?

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这种谈话式的行文方式决定了文章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四、探究无限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什么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如何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与父母共同阅读《十八岁和其他》,写下与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或写一封给父母的信;也倡导父母写给孩子信或者父母写给老师信。课堂测试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炫耀(xuàn 涉猎(shē)怪癖(pǐ)初露(lòu

B、枝桠(yā) 溺爱 nì)晨曦(xī) 蓬莱(péng

C、横蛮(héng)感触(chǔ) 茁壮(zhuó) 宠爱(chǒng

D、说教(shuō) 桉树(ān 甫健(fǔ)纯真(cú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A、鞭策 沉湎 急燥 意犹未足

B、惆怅 诧异 抹煞 引吭试啼

C、琐碎 迷惘 遨游 容销金镜

D、眷恋 懊悔 翱翔 壮志消残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B、孩子,现在你是十八岁了,你告诉我把自己比作什么?

C、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

D、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4、为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选择填入恰当的句子。(

1 ,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椏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2)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

A.(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 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

B.(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 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

C.(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 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

D.(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 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B、怎么,昨天和今天,竟是十八年的光阴了!

C、冬冬,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

D、你度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6、下面各句话中,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子,本名杨选堂。历任《新生报》、《中华日报》、《中国时报》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

B、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罗亭》(1856)、《高老头》(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C、乔治•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下层社会生活和文坛人物著称,如《黎明的工人》、《德谟斯》、《新格鲁勃街》,但这些小说的影响远不如他的散文集《四季随笔》有名。

D、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钦差大臣》等。

拓展阅读

(一)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不致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你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你如何指责这一类的行为,你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东东,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你可以在我的书架上找到),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孩子,我从小丧父,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机会服从或反抗父亲。但是,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孩子,我可能有许多错误,你也可能有许多错误,可是,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我,当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对你们“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你的时代。

孩子,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让我们共享你们的喜乐,分担你们的烦恼。

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

2、“两代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怎样才能改变“两代的矛盾”?

` 4、开放题:你是怎样看待“两代的矛盾”的?

(二)

家教 胡冬梅

儿子生日,她打算让儿子高兴一回,带他到公园玩一天,再给他买一个玩具火箭,兑现自己的诺言。

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碰碰车、飞车、电子船……很多孩子都在上面玩。

“妈妈,我要坐碰碰车。”明明扯着她。

“明明!等等!”她看见车子碰得很厉害,有点担心,要是很劲一碰,人被摔出来呢!而且震动那么大,孩子能受得住么?于是想到报纸上一则消息:英国有个男孩听音乐得了脑震荡。

她就把这些跟儿子说。明明很乖,[甲]。

到了湖边,见许多电子艇在湖面极快地飞掠,她很惊叹,却又为船上的人担心。

明明说:“我要坐飞船,妈妈。”

她吓了一跳,说:“不行!”接着便扳着指头数出几种发生事故的可能来,说的时候绘声绘色,声音越来越严厉。

明明听得很认真,听到后来,[乙]。

她牵着孩子远远地指着笼中的动物,要孩子万不可走近去看,并讲些蛇呀狼呀恶毒的故事,又告诉儿子小心提防。

……

出公园的时候,她问:“明明今天玩得高兴吗?”

孩子没有回答,脸上有些痴气。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丙]。

她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这样一副傻样,早上来时可不是这样的。她说:“走!明明!妈妈带你买玩具火箭。你不是长大了要当宇航员吗?”

“妈妈!我……我不要……”明明说,“我不要上天,上天会摔下来的。”她看着孩子,呆呆地在门口站了很久。

后来她走了,嘴里说着:“儿子……唉!”

1.下面三句话分别是从[甲]、[乙]、[丙]三处摘出来的,将它们回归原位置。

①就禁不住点头。

②目光里透着疑惧和惊恐。

③虽然目光留恋,但还是跟着妈妈离开了。

答:甲处填 乙处填 丙处填

2.将本文的第2段“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一句换成“公园里很热闹”行不行?为什么?

3.对文章结尾“她”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儿子……唉!”),你怎样理解?

4.谈谈你阅读《家教》这篇文章的感想。

5、探究题:比较阅读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与胡冬梅的《家教》。

6、创新题:用上“少年”、“梦”、“成年”这三个词语,围绕“梦”写一段话,不少于60字。(6分)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BA、初露(lù)C、感触(chù)D、纯真(chún))2A燥—躁 3 B

4C 5A 6B、《高老头》的作者是巴尔扎克。

拓展创新

1、作者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更加体现乐作者所要表达的人年轻时追求成熟、独立的那种盲目性。

2、①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时常被看作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②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的时代。③子女的盲目与急躁。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④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不能有时像朋友般的把问题摊出来谈谈。

3、作者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的交流与了解。

4、略

(二)1.甲乙丙处分别填③①②。2.不行。原文的写法还暗示出“她”好久没带孩子来公园了,对变化了的外部世界感觉迟钝,至少“慢半拍”,总之,为人比较保守;同时与后文罗列的游戏“设施”相照

3.说明“她”直到最后也没真正明白儿子不再想要火箭,不再想当宇航员的原因,也说明她对儿子的表现感到失望和无奈;同时也说明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当。

4.广大家长应该更新观念,要从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竞争的形势出发,激发孩子的探索、竞争、向上的意识,使孩子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要,真正增长孩子的能力。(5分,本题不强求千篇一律,只要是从本文的思想出发,意思与文章有所联系即可)

5、略

6、创新题:略(可从梦的内容、对梦的认识等多角度扩展。)

(完整版)《我很重要》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