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733820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除夜:除夕。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后亦多泛指四川。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残雪:残余的积雪。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B.颔联中,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C.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
D.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核心是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
B.颔联写山用一字,写雪用一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
C.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
D.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答案】1A2C
【解析】【分析】(1A错误,应是:三巴路表地域艰险;万里身言路途遥远。2C错误,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故答案为:A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用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____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
2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解析】【分析】(1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的意思是胜过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突出了花的艳丽。2)从结构上来看,江南好是对江南美景的总体赞美,与结尾句呼应;从内容上来看,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写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故答案为: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
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和赏析。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作答。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D.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秒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么?【答案】1B
2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