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9-09-03 19:16:09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活动单

高一语文 袁苏燕

一、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

3. 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二)、知识链接:

1、项羽其人

项羽(232-202),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2、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关于《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 

一、通读课文,完成下列小题。

1.字词注音。

力能

歌数 骑能

瞳子 不得脱

2、请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各小组汇总、讨论。

2课时导学案

二、研习文本

1、整体感知课文,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来刻画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

2、分析事件概括项羽的人物性格,作者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

3、你觉得项羽失败的原因何在?请以“项羽,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你对项羽的评价或感悟。

4、司马迁对项羽持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他对项羽的失败是怎样分析的呢?

见教学参考书

三、巩固案。

1、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3)是何楚人之多也。

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解释下列成语

1)力能扛鼎:

2)破釜沉舟:

3)作壁上观:

4)四面楚歌: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何也?
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 蔡泽列传》)
[注]应侯即范雎。拮,或作,赐剑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因之曰     让:责备
 B.然比干忠,不能      存:保全
 C.入坐,为上客     延:延请
 D.应侯遂称     笃:深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君何不此时归相  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
B.秦王必相之夺君位 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
C.夫商君孝公立威诸侯 我献之
D.功已成矣,赐死杜邮 得复见将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的一组是    
A.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C.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2)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3)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五、作业布置:

请你运用司马迁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

(字数不限)

三、评价历史人物

1、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

结合前人评价项羽的诗歌(《夏日绝句》李清照、《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分析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怎样评价项羽的?

 

 

 

 

 

 

 

2、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3、结合本文或《项羽本纪》的有关内容评价项羽形象。

(讨论问题: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该不该自刎?)

 

 

 

 延伸阅读

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

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钜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

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

四年的楚汉相争在垓下之围时本预言着传奇的陨灭,但项羽却在这终点又舞出了眩目的光华,只是这个终点注定成为楚人的遗憾。霸王别姬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四面楚歌,重重之围,项羽在诸侯的眼皮下率众突围,也只有项羽才有这份胆气。二十八骑的东城决战,尽显英雄霸气,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负,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却没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所有的霸气,若非如此,那一天的夕阳也必将是血染的。

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骏马。战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乌江岸边,他的血流进乌江,让这江水有了灵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涛,冲去了夕阳下的最后的残戈……

舍生取义是项羽离开乱世的方式,自负毁了一切是项羽留下的警示。

乌江流水,历史在那里留下最耀目的一笔,也留下项羽的遗憾,项羽让我有了许多的感受,不知是感动多于惋惜亦或是惋惜多于感动,总认为他不该如此消亡,他不该龙袍加身,九州方圆自在民心。他的身旁有热血的江东子弟,有虞姬,有乌骓,他本可骑马追风。他的自负让人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是故事,无法有善变的结局。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但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是一个过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乱世的光华似乎就在瞬间,乌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惊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项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化为江东子弟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千古叱咤风云之英雄,其一生充满传奇性及戏剧性,穿凿附会的传说更加铸造了他神秘的色彩——为重瞳子,有异于常人的帝王之相;他飒爽,在乌骓马上的英姿;以及「破釜沉舟」的气魄、「霸王别姬」的凄美和「乌江自刎」的悲凉。

        他的传奇,使司马迁为不是帝王的他写下本纪,甚至为使他成为《史记》全书中最突出之人物。

       《项羽本纪》是司马迁传记文学中的一篇杰作,是最能体现《史记》悲剧精神的篇目之一,他透过对项羽一生经历的记述,不但真实的再现了秦汉之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而且也成功地描绘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典型性格。

        从崛起到称霸,短短几年间,项羽像一阵旋风横扫过秦末之际。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孰,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虽没能完成霸业,但他狂飙英雄的形象仍生动鲜明的留在后人心中。他像流星般一闪而逝,却留给后人无限的唏嘘与感叹。

       我想,有一句,它既是对项羽悲剧的解释,又是他留给后人们的教训——“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自己踏上命定的轨道上,而项羽一生被自己的性格给羁绊,也正好验证了这句话,他的悲剧性格决定他的悲剧人生。

       综观《项羽本纪》,在司马迁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项羽个性上充满着矛盾和冲突,正如韩兆琦在《史记博议》中形容的那样,“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

       他残暴凶狠,好杀成性——他坑杀降卒,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杀义帝

       他性格直率,感情用事——他虽然重情重义,却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感情用事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使他的辉煌成了昙花一现;他虽然个性直率,却不知“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在微妙的为人处事中,他的直率同样造就了无法弥补的缺憾,使他的失败成了必然结果。

       他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他虽然关心士卒,却抑制谋臣;他虽然骁勇善战,却猜忌贤能。

       他自恃甚高,冥顽不灵——他虽然有令人望而生畏的伟大气魄,却恃才傲物、冥顽不灵。

        因为他的性格,他欣赏樊哙这样子的壮士,却因一时的妇人之仁而错失杀刘邦的良机;因为他的性格,他忽略团队精神的力量,也是因为他先天上对于武术的天份让他睥睨天下,目空一切;因为他的性格,他刚愎自用,难以与人共事,不善于贤人又容易听信谗言。刘邦凭借韩初三杰合天下诸侯之力才战胜项羽,但试问,韩信、陈平、黥布哪一个原本不是项羽的部下呢?他们却但后来却一个一个的离开项羽转而投奔刘邦,就连身边唯一的亲信——范增也求去了,孰不知这些曾不为他所用的人,正是将来在军事上彻底毁灭他的人啊。

       也许项羽性格中有着一切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吧——他残暴凶狠、好杀成性,他性格直率、感情用事,他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他自恃甚高、冥顽不灵。他顽固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着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这种性格让他遭受痛苦磨难,使他最后身心具疲,使他最终四面楚歌,以至乌江自刎。但又试想,一个叱咤风云的楚霸王,倘若不能依靠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下去,活着对他来说又有什么乐趣呢?他是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苟活的,所以他选择了自刎,或许这也就是悲剧英雄所留给我们的无奈吧。

       南宋李清照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本纪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