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作业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18 08:13:17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古代对人的尊称)

B. 缒而出 (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只有)

D. 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二。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知道那是很困难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9.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10.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1.填空。

我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体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______________著作,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______________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______________的顺序,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____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春秋》三传”。

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秦军氾南( 佚之狐( 夜缒而出( 共其乏困(

若不阙秦( 秦伯说( 逄孙( 杨孙戍之(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且于楚也( 2)晋函陵(

3)(佚之狐)曰( 4)越国以远(

5)焉用亡郑以邻( 6行李之往来(

7)朝而夕设版焉( 8其西封(

1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15.依据对课文的理解,把恰当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晋、秦两国因郑“______________”而围攻郑国。国难当头,郑国决定起用烛之武。面对烛之武“______________”的委屈与“______________”的牢骚,郑伯先是用“____________”来自责,动之以情,然后用“______________”指出后果,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

见到秦伯,烛之武先是客观地承认“______________”的后果;然后又用“______________”指出亡郑利于晋而害于秦;接着,烛之武又进一步分析了晋国是贪得无厌的,“_____________”使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不仅与郑结盟,还反过来帮助郑国。

16.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越国以鄙远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

1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越国以鄙远”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B.义不杀少而杀众

C.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8下列各项中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王问:“何以知之?”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19.下列各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称赞佚之狐慧眼识人,勇于推荐大才的精神。

B.称赞郑伯的勇于改过,知人善任。

C.称道秦穆公的宽厚仁慈,知错就改;批判晋君的言而无信,假仁假义。

D.赞扬烛之武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为国家劝退秦军的爱国精神及敢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20.对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行李

A.行装 共同 渡、过河 嫌恶

B.物资 通“供” 帮助 通“餍”

C.使者 通“供” 渡、过河 满足

D.使者 共同 帮助 满足

21.给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加标点。

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提示:给文言文断句,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如分清主谓关系,根据常见虚词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掌握文句特殊的特点等。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答案

1. A(厌,满足)

2. C (唯,希望)

3. D(假如没有)

4.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C (A项,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6. C (行李:出使的人)

7. B(第一个“以”,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为介词,拿。前一个“封”为“使……成为疆界”,后一个为“疆界”。)

8. B

9. B

10. C

11.答案: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记事本末体 编年体左丘明 《春秋》 东周前期 《公羊传》《谷梁传》

12.答案:fàn yì zhuì gōng quē yuè pang shù

13. 答案:1)从属二主 2)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3)推辞 4)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边邑 5)增加 6)出使的人 7)渡河 8)扩大

14. 答案:1)“已”通“矣”,语气词 2)“共”通“供”,供给(3)“说”通“悦”,高兴 4)“知”通“智”,明智

15. 答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6. 提示:A项中“以”为连词,因为BCD三项中“以”都是目的连词。

答案:A

17. 答案:D提示:题干中“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中“出”“入”都是动词用作名词,“出产(收入)的东西”。B项中“少”“众”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C 中“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D项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题干中“鄙”字用法相同,认为“我”美。

18. 提示:ABC三项与“何厌之有”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定语后置。

答案:D

19提示:ABC三项都没有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D

20. 答案:C

21. 答案: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2. 答案:1)越过晋国把郑国作为秦的边邑,您是知道它的困难的。(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在东面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后,又想往西扩大它的边界。

烛之武退秦师作业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