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 以麻城为例

发布时间:2012-09-16 14:49:42

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以麻城为例

摘要:老区,本来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指的是那些在民主革命时期较有影响的革命老根据地。但老区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穷地区并列,统称为老、少、边穷地区。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区,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人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但事无绝对,麻城,一个曾经被评定为贫困的县级城市,通过努力逐渐脱离贫困的困扰,正在慢慢发挥它独有的魅力。逐渐成为一个有着地域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的革命老区。这里的工业农业发展的条件比较优越,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这里的城市发展后劲十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它不仅是红色革命老区发展的代表,同时作为中小城市,发展也较为迅速。所以麻城的经济发展现状值得调研,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老区,经济发展,现状,麻城

麻城市,作为黄冈市区的一个县级区域,如今其规模已经为地市级,近几年来,它作为“古老麻城,魅力麻城”的形象展现在父老乡亲面前,展现在大众面前,它是鄂东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显示之一。

麻城市城乡人口已经超过120万,它本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贫困区于一体的农业大市,但近几年以来,在家乡人民的努力下,这里的区域经济正沿着又好又快的目标稳步进入快车道。

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3亿元,增长15.3%,高于全国和全省3.80.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3亿元,净增1.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5元,增长26.1%,高于全国和全省8.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2元,净增381元,增幅创历史之最。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考核在全省县域经济阵容内位次逐年前移。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64.3亿元,增长15.3%,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3亿元,净增1.2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9.45%,在全省名列前茅。至此,麻城已平稳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二方阵,在全省贫困县市中最早进入全国贫困县市排名前5位。 数字也许枯燥。走进麻城,你会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与活力。新城区80宽的黄金大道,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老城区找不到旧县城的模样,按照园林城市的要求改造一新。城郊的工业园区40余家现代化企业扎堆,人气兴旺。 古老的麻城正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07年到09年,是麻城经济的一个质的飞跃。这三年,麻城在经济危机中阔步向前,终于由一个“拖油瓶”式的革命老区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经济开发新区。

(一)工业飞速发展

作为一个传统的贫困县市,特别是一个革命老区中的贫困县市。政府曾多次对麻城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宏观上的调研和技术上的指导,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麻城市政府在仔细分析和采纳后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且麻城市政府更是大胆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带领麻城人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麻城的国有企业改革起步较早而且卓有成效,到2007年,完成民营化改革的国有企业已经达到106家,占应改制的79%,且在近五年的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任务。

在麻城人眼中,国有企业的改制,不仅仅是体制的一次改革和创新,更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契机和脉博。因为国有企业的改制,往往伴随着 “一个企业倒下去,一大批同类企业崛起来”的经济现状。所以他们对国企改革改制的体会很深,深切感受到“国企改革改制的过程,就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发展壮大的过程”。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直接给麻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

和武汉,十堰相仿,汽车产业曾一度作为麻城的支柱性产业,为麻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好景不长,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大。作为麻城市龙头企业之一的“三环汽门公司”也成一度举步维艰,市场的低迷也给当时的麻城市政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值得庆贺的是麻城市政府把握住了挑战之中巨大的机遇,将其进行民营化改制,并果断招商引资,革新技术。与德国勒马公司携手,采用西方优秀管理机制,力图将其建设成为全球第一家规模最大、汽门品种最齐全的专业化生产基地。三环汽门公司的发展,使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频频诞生。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就这样,麻城市在汽车配件、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电力能源等产业和商贸领域大刀阔斧地改革改制,强力推动着全民创业热潮的兴起。原企业中的技术、销售、管理人员在卖断和置换身份后,成批成批地自立门户。他们充分自主地发挥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练就的能力和所掌握的市场等优势,围绕从事过的产业,或按同类产品扩展,或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或另辟蹊径新开门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仅2007年一年中,麻城就新发展私营企业180余家,个体工商户2000余户。

0709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09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2%、达到7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5.1%、达到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7%、达到4.0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和黄冈市平均水平。提前两年完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和增加值翻番的目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41家、达到167家,总数居黄冈第一。工业总产值增长23%、达到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达到24亿元。大别山电厂实现产值15亿元,发挥了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作用。马勒三环公司完成产值3.2亿元,实现了金融危机下快速增长。兴业钢铁炉料公司成为2009年湖北省100强企业。福田公司福田商标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花岗石材产业迅猛扩张,年产值突破10亿元。麻城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增基础设施投入4.96亿元,落户项目96个,园区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敢于迎接挑战,并在挑战中抓住机遇,把握理论创新,结合实际改革。这是麻城工业在众多老区中脱颖而出,出奇制胜的法宝。

(二)农村逐显活力

作为有12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市和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如何破解?麻城市委、市政府重点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二是将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发展劳务经济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09农业总产值增长6.5%、达到54.3亿元,其中三乡三业实现总产值22亿元、增长12.4%麻城福白菊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城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成功争创湖北现代林业麻城木本粮油科技产业园,麻城黑山羊通过国家品种资源鉴定。菊花、油茶、板栗、蔬菜、桑茶药基地及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达到48亿元。积极推进金通湾中国户外用品城和孝感乡街中国中部商贸物流城建设大会战。家电下乡实现销售家电产品3.87万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合格农家店420家。

麻城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经过近10年努力,打造出九大特色农业板块。粮食生产方面,麻城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林开发,打造出盐田河全国板栗第一乡,全市板栗总面积达75万多亩,年产量1.28万吨;蚕桑板块总面积8.5万亩,被商务部定为东桑西移项目试点地区;畜牧板块总产值6.5亿元,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市)全省畜牧生产大县(市);药材板块总面积2.5万亩,福田河镇种植菊花2万亩,被誉为全国菊花第一镇;传统的老米酒得到深度开发,成为亿元大产业,已发展配套优质糯稻生产基地3万多亩。据统计,特色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九成。

2008年,麻城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达到3062元,同比增收381元,增幅为14.2%。农民收入增长快,得益于劳务经济。全市50万农村劳动力已有30万从事非农产业,打工年收入达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了65%

具有本地特色的8大农业板块和30万农民工形成的打工经济,成为麻城农村经济的两大亮点,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麻城市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打工经济为带动力,有力地把农村经济引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1亿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62元,同比增收340元,增幅为12.7%

  麻城农村经济收入的另一大组成部分,则是劳务收入。

89万农村人口的麻城市,拥有50万劳动力。其中外出打工的人数达25万人,加上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50000人,合计有30万劳动力从事劳务经济,年收入达22亿元,与农业总收入之比为53.5%,人均突破2000元,占年人均纯收3021元的2/3以上。

曾经大名鼎鼎的“淋山河集团”便是麻城劳务经济发展史上经典的一页。起初,麻城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本市却并无规模性的团体。外出务工人员较为分散,也常常受到排挤。一方面,蓬勃发展的武汉地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仅凭武汉地区的劳动力却远远不够;一方面,麻城等老区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却常常赋闲在家。于是,很多波具规模的建筑集团应运而生。黄冈淋山河建筑集团坐落于黄冈市团风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新洲麻城一带外出务工的主要选择。而主要由麻城人承包的“活动板房”部分曾一度在中部地区处于垄断地位,仅此一项,每年就给麻城转移几万劳动力。麻城人也在数年的打拼中,掌握了技术,也积累了大量人脉。这也为后来麻城人民在淋山河集团整改后自主创业,组成一个个的小团体,在武汉城市圈及其周围站住脚跟奠定了牢靠的基础。目前,在武汉地区搭建“活动板房”的外来务工人员中,麻城人占据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比例。

农村农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农村的发展带来的活力,也直接促进了麻城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也给了麻城一个发展的大后方。

(三)旅游开发取得新成效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的旅游业在朵朵杜鹃的绽放声中稳健发展。说起革命老区,不得不提旅游业。革命老区往往伴随着“边”“偏”“穷”,但同时也有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那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

提起麻城,我们会想起那独特的三个字 ----将军县”。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红四方面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发源地;192711月,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此后20多年,麻城的革命火种经久不息,麻城的革命红旗始终不倒,全境有13.7万人死于战火,6万多优秀子弟参加了红军,在腥风血雨的战斗中,锻造出王树生、许世友、陈再到、王宏坤等41位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将军和128位省部级高官。麻城是全中国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每十个红军中就有一个是麻城人。而刘邓大军千里越过大别山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境内现保存着的烈士陵园、乘马岗会馆、王树声故居、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数十处革命遗址,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构成了麻城具有传奇鲜红色彩的旅游景观。

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麻城旅游业的又一大亮点。昔日,陈友谅曾率军在此,并发生大战,即使到了现在我们仿佛依旧感受能够感受到那不经意间散出来的股股硝烟味。一代文豪魏武帝曹操更是在龟峰留下了他的足迹,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更在此留下御笔,相传龟峰上至今还保留着他坐过的那块石头。

麻城成功举办中国杜鹃花城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龟峰山杜鹃花开、旅游火爆盛况,进一步叫响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旅游品牌。龟峰山、烈士陵园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向市民免费开放。五脑山、杏花村、博物馆、乘马会馆AAA创建通过评定。杏花村、龟峰山村双双入选湖北旅游名村现在更多的人只知道麻城有“龟山”,而不知道武汉亦有“龟山”。而麻城龟峰山杜鹃已经成为能与东湖梅园樱园媲美的国级旅游项目,更带动了麻城其他景点的发展。

开发旅游项目,举办杜鹃文化旅游节。就是一次紧抓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为促进麻城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红红火火的杜鹃花,浓缩着麻城文化的精华,寄托者麻城人民的精神向往,也预示着蓬勃发展的麻城又将走向一个新的台阶。举办杜鹃文化旅游节,以杜鹃为节会标志,叫响麻城品牌。一方面以节造势,提升麻城文化、旅游知名度;一方面以节会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带动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在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麻城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麻城走向一条又好又快的和谐的经济发展道路。

麻城,一个曾经被评定为贫困的县级市,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摆脱了贫困的困扰,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更是蒸蒸日上,一个面目全新的作为地级市的麻城已经站在我们的面前,正在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麻城,俨然成为红色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代表,而且也成为中小城市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目前,麻城虽然任然面临着经济总量偏小与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并存,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骨干企业少;城乡规划相对滞后,城市管理水平不高,乱建私房现象严重;利益格局调整中的社会矛盾纠纷增多,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仍待加强,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不强等诸多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麻城人民能够有效的面对这些挑战,并牢牢抓住其中的机遇,给麻城一个更好的明天,让麻城的经济在接下来的挑战中腾飞。

【参考文献】:

12009年麻城市工作总结

22010年麻城市工作总结

32011年麻城市工作总结

4,魅力麻城之旅-家乡经济发展调查

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 以麻城为例

相关推荐